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鎖定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2006年2月。由原子核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與技術研究所、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教育部中子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構成。現設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輻射防護、核技術、核化工五個本科專業,其中,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專業是我國高校最早設立的核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也是我國首批博士點、碩士點專業。是我國培養核科學與技術人才的主要基地。學院擁有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放射化學特殊學科。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14人。
中文名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創辦時間
2006年2月
類    別
公立
類    型
理工
所屬地區
蘭州
前    身
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歷史

陳熙萌院長 陳熙萌院長
1955年,朱光亞教授受命負責籌建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學專業。
經過三年的緊張籌備,現代物理系於1958年迎來了首批學員。當時,上述專業歸二機部(後改為核工業部,現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管理,行政隸屬蘭州大學,暫定名為“蘭州大學物理研究室”,代號為“505”研究所,
1959年江隆基校長到任後,決定正式命名為“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簡稱“現物系”;
六十年代初、中期,各校優秀畢業生以及留學前蘇聯的部分歸國人員陸續加盟,南開大學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個專業師生整體搬遷併入,這些措施使學科點的教學與科研力量大大增強。
1998年6月原“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放射化學專業併入新組建的“化學化工學院”,
1999年4月組建“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原“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撤銷行政建制,更名為“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現代物理系”,同時原子核物理專業保留在'現物系'。
2006年2月,根據國家需求和核科學與技術發展趨勢,學校為了發揮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國家級重點學科和放射化學特殊學科優勢正式組建成立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是中國高校最早設置核專業的兩個院系之一,是國內高校核專業設置最齊全的院系之一,是首批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2]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學院有在崗教職工132(含博士後16人)人,專任教學科研人員83人。聘請“蘭州大學萃英講席教授”和兼職教授20餘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紅衞、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等。近五年新增高層次人才5人,外籍教授6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甘肅省拔尖人才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1人、寶鋼優秀教師獎3人,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獎4人,甘肅省師德標兵1人,甘肅省園丁獎1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3人,蘭州大學師德標兵3人。 [2]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專業

截至2022年6月,學院有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國家重點學科)、放射化學(國家基金委特殊學科)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原子與分子物理、核科學與技術、能源動力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原子核物理(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基地班)、放射化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基地班)、核工程與核技術(教育部特色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特色專業)、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試點改革專業)五個全日制本科專業。 [2]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領導

姓名
職 務
工作分工
楊毅
黨委書記
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建與思想政治、意識形態、安全穩定、黨風廉政、人事人才、統戰、工會等工作。
陳熙萌
黨委副書記/院長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負責本科教育教學、學科與平台建設、人才與隊伍建設、師德師風、財務、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工作。
董世平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分管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網絡與信息化建設、保密、國有資產、招標採購、離退休、後勤保障、校友基金工作。協助院長做好財務工作。
張文定
黨委副書記
分管本科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紀檢監察和校友工作。
龍文輝
副院長
分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工作。
付 鵬
副院長
分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國家核產業研究院工作,分管學院實驗室安全、核與輻射安全、消防安全工作。 [3]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授予“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