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蘋果盤二孢

鎖定
有性態為DiplocarponmaliHaradaetSawamura稱蘋果雙殼,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世代Marssoninamali(P.Henn.)Ito.稱蘋果盤二孢,屬半知菌類真菌。
中文名
蘋果盤二孢
顏    色
深褐色
直    徑
粗20~40μm
病菌發育適温
20~25℃

蘋果盤二孢病原特徵

褐斑病菌無性世代產生菌素,多分枝,粗20~40μm,細胞深褐色,菌索交叉點上方着生分生孢子盤;大小108~306×45~50μm,成熟後突破錶皮外露。分生孢子梗無色、單生、圓柱形,大小15~20×3~4μm,柵狀排列,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雙胞、中間縊縮,上胞大且圓,下胞小而尖,呈葫蘆狀,大小14~20×5~9μm,內含2~4個油球,偶生少數單胞的分生孢子混生在一起。擬分生孢子盤灰白色,蟲糞狀,吸水膨脹後湧出大量擬分生孢子,散佈於病斑表面。子囊盤肉質,缽狀,大小105~200×80~125μm,子囊闊棍棒狀,具囊蓋,大小40~49×12~14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一端稍彎曲,通常具一隔膜,大小24~30×5~6μm。

蘋果盤二孢症狀

葉片染病,初發生在樹冠下部和內膛葉片上,初現直徑0.2~0.5mm單生或數個連生的褐色小點,後擴展為三種病斑。一是同心輪紋型:初發病葉面現黃褐色小點,漸擴大為直徑10~25mm圓形病斑,中心暗褐,四周,具綠色暈圈,中央產生肉眼可見輪紋狀排列的黑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病斑背面中央深褐色,四周淺褐色,有時老病斑的中央灰白色。國光、青香蕉和白龍等多屬這一類型。二是針芒型:病斑小,呈針芒放射狀向外擴展,無固定形狀,微隆起。後期葉片漸黃,病部周圍及背部仍保持綠褐色。病斑較輪紋斑小。沙果、山荊子、海棠等多屬這一類型。三是混合型:病斑暗褐色,較大,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其上散生黑色小點,不呈明顯的輪紋狀;後期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綠色,有時病斑邊緣呈針芒狀。紅玉、金冠、元帥、紅星、祝光等多屬這種症狀。
越冬和越夏:以菌絲、分生孢子盤或子囊盤在落地的病葉上越冬,經春產生擬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從葉的正面或背面侵入,以葉背錨主,潛育期6~12天,乾旱年份長達45天,潛育期隨氣温升高縮短。病菌從侵入到引起落葉約13~55天,田間5~6月始發,7~8月進入盛發期,10月停止擴展。

蘋果盤二孢傳播發病

該病的發生、流行與雨水、樹勢、栽培管理及品種有關。病菌發育適温20~25℃,分生孢子發芽適温20~25℃。分生孢子的傳播和侵入需有水,冬季温暖潮濕是病葉與落葉上子囊盤形成的必要條件,冬季不幹、春雨早且多的年份有利病害發生流行,特別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病害大流行。從樹勢、樹齡來看,同一品種的幼樹較老樹抗病;同一株樹的當年結果枝發病率較歇果枝高,樹冠內膛下部比外部、上部發病早且多,這可能與樹冠內部、下部廕庇、通風透光差、濕度大有關。
寄主品種抗性:蘋果各品種中,紅玉富士、金帥、倭錦、香蕉、元帥、紅星、國光易感病;雞冠、祝光、大珊瑚、翠玉較抗病;小國光抗病。

蘋果盤二孢地理分佈

全國各蘋果產區

蘋果盤二孢防治措施

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園要注意排水,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合理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以減輕病害發生;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除落葉,集中燒燬;藥劑防治:可用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300~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懸浮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0%寶麗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80%抗菌劑402乳油800~1000倍液、60%防黴寶超微粉(多菌靈鹽酸鹽)6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噴藥時間可根據發病期確定,一般可在花後結合防治白粉病或食心蟲噴第一次藥,以後隔2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噴藥時加0.5~1%大豆汁、“6501”粘着劑1000倍液或皮膠3000~4000倍液,可增加藥液飄着力,提高藥效;加強貯藏期管理。入窖前嚴格剔除病果,控制好窖內温度與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