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蘋果園第二小學

鎖定
蘋果園第二小學建校於1959年。學校現有教職工68人,25個教學班,學生700餘名。學校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辦學思想,樹立“六年奠基幸福一生”的辦學理念,將人的發展、學校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全面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跨越式發展。
學校創新管理模式,實施科學管理、關注管理細節,提升管理品質,進行內涵發展,努力打造區域優質學校。學校推進“春藤計劃”,加強不同層次教師羣體的培養;加強課程建設,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大力建設校本課程,依託“少年學院”,進行課程特色創建,全面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學校以科研為先導,持續推進有效教學,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積極開展德育課程建設,探索小公民教育模式,積極發揮家校合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公民。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書香校園、文化校園,育人方式彰顯文化內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中文名
蘋果園第二小學
外文名
Pingguoyuan No.2 Primary School
簡    稱
蘋二小
創辦時間
1959年9月1日
校    訓
尊師愛校 教書育人
地    址
北京市石景山區蘋果園一區甲10號
所屬地區
北京市石景山區

蘋果園第二小學學校簡介

蘋二小是一所具有豐富文化底藴的老校,歷經五任校長。自進入八十年代,學校八次被評為區先進單位,局優秀黨支部,區雙擁先進單位,區優秀家長學校,市廣播操優秀學校。教師中有三十多名同志在市、區、局各學科中教學評優中分別獲一、二、三等獎,數百名學生在各項比賽中獲獎。
蘋果園第二小學
建校四十年來,仇伯英、王敞惠、申永安、張之啓、戰興玉、袁慧清、商國蘭、劉淑華、張竟芳同志在不同時期分別任學校的書記校長,他們團結廣大教職工努力奮鬥,使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受到家長的讚譽,社會聲譽良好。

蘋果園第二小學辦學理念

蘋果園第二小學 蘋果園第二小學
辦學思想:六年奠基幸福一生
淵博知識塑造人生;高尚品德奠基人生;
健康身心影響人生;樂觀勤奮陶冶人生;
精彩本領成就人生;放眼未來展現人生。

蘋果園第二小學歷史沿革

1959年建校時仇伯英任校長,只有一棟教學樓和幾間平房,教職工23人,10個教學班,學生426人。
1982年張之啓任校長,戰興玉任書記。
1984年袁惠清任校長兼書記,商國蘭任副校長。
1989年商國蘭任校長兼書記。北教學樓建成。
1994年南教學樓竣工。
2002年張競芳任校長,劉淑華任書記,孔瑋任副校長。
2003年對學校教學樓進行外牆粉刷,學校大門進行更換。
2004年學校操場進行塑膠操場改造。
2005年學校對南教學樓進行內裝修,並對南北樓進行外牆重新粉刷,並將大門由普通鐵門換成電動門。張競芳校長調離本校,劉淑華書記主持工作。
2006年魏春英任校長,劉淑華任書記,孔瑋任副校長。蘋果園第三小學14名在職教師和12名退休教師歸併到我校。
2009年馬強任校長,魏春英任書記,劉暢任副校長。
2010年馬強任校長,張羣任書記,張嶺任副校長。學校進行抗震加固(2010年7月—8月)。
2012年杜傑任校長,張羣任書記,張嶺任副校長。
2013年學校校門重新更換,校園道路重新鋪設。南教學樓外樓梯改建為封閉式樓梯。

蘋果園第二小學辦學特色

學校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融入辦學思想,將人的發展、學校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快樂、優質、可持續”為辦學方向,確立“六年奠基幸福一生”的辦學理念,實施“奠基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學校的特色發展以“奠基教育”為切入口,從隊伍、課程、教學模式、校園文化、學生培養等方面共同發展。

蘋果園第二小學隊伍

學校在2010年啓動“春藤計劃”,通過與市區級骨幹教師結對、開展系列校本研修活動,為教師搭建成長的舞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一批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蘋果園第二小學主要課程

學校以可持續學習能力為培養方向,積極落實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藉助自身優勢和社會資源,依託“少年學院”建立特色校本課程,研發並通過審批近十餘門校本課程,《親近土壤》、《原創歌曲校園唱》、《漢字的探索與發現》、《筆墨見精神》、《魔方教程》等課程已展開實施的基礎上,結合“奠基教育”內容,繼續開發課程資源。如:開發“流動圖書吧”、“互動探索區”、“校園氣象站”、“走近系列活動”等課程資源,研發成校本課程,讓學生們領略到別樣的教學風采。變化學習形式,豐富內容,在主動探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自信、自立、實踐、交流中不斷提升可持續學習能力,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可持續發展理念創造條件。

蘋果園第二小學教學模式

學校積極研發學生學習探究作業本,圍繞教學內容,將學習能力劃分為基礎學習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兩個方面。學生們藉助探究作業本,學習新知,掌握能力,形成本領。將教學過程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課前預習探究,學生提前按照預習探究作業的要求預習新知,將學習過程前移,使學生帶着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第二階段課中自主--合作探究,在課上藉助作業本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第三階段課後應用探究,在課後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從而為掌握能力創造條件。

蘋果園第二小學校園文化

學校圍繞辦學思想、發展方向、育人目標等方面綜合考慮,重新梳理了校訓、校標、校風和校規等,建立了十個可持續發展教育點,統一了校園標識系統,逐步形成校園特色文化。“讓每一面牆説話”是學校對校園文化牆的構思源點,以“弘揚國學,誦讀經典”教育為抓手,加強傳統美德教育。校園內建設學生書畫作品長廊,開闢學生實踐基地(互動探索區、交換圖書吧、校園氣象站、種植園),既做到美觀、實用又給學生創造探索、展示的空間。根據年級特點建立班級成長園地,形成規範化和個性化特徵,彰顯班級的特色,達到個性與共性的和諧統一。

蘋果園第二小學學生髮展

  • 培養可持續發展價值觀與生活態度
在“奠基教育”理念引領下,學校把低碳、環保定為環境建設的發展方向。結合學校情況,創建節能減排校園,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引領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價值觀與生活態度,促進學生對未來社會生活的適應力,為可持續發展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 培養探究性學習習慣
學校成立“七彩學院”,藉助校園資源,建立雨水收集桶、雨水透水磚、落葉堆肥欄、環保香皂回收器、分類垃圾箱、節水水龍頭等設施。除此之外,為了培養學生尊重環境、尊重資源的意識,還建立了學農種植園,全面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
  • 培養可持續學習能力
依託可持續發展教學模式實現教育目標,研發學生學習探究作業本,圍繞教學內容,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展開課堂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即收集、分類、概括知識與相關信息的能力;準確、有條理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書本結論、他人觀點提出自主分析與評價的能力;與他人合作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可持續發展實際問題並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和尊重當代人與後代人,尊重差異與多樣性,尊重地球資源,尊重環境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