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蘇,漢語漢字,注音ㄙㄨ,五筆AQOT,拼音是sū。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艸
五    筆
AQOT
倉    頡
TNFD
鄭    碼
ERMF
筆    順
一丨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ノ一丨ノ丶
注    音
ㄙㄨ
總筆畫
19
簡化字
四    角
44394
統一碼UNICODE
U+8607

輸入信息

“蘇”簡化為“蘇” [1] 

基本字義

名詞
  1. 植物名。即紫蘇。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莖葉色紫,夏秋開紅或淡紅色花。葉與果實可入藥,並供食用。為我國特產。
  2. 下垂的穗狀裝飾物。如:「流蘇」。南朝梁·簡文帝·七勵:「金蘇翠幄,玉案象牀。」
  3. 江蘇省的簡稱。
  4. 蘇州的簡稱。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5. 姓。如宋代有蘇軾。
  6. 前“蘇聯”的簡稱
動詞
  1. 甦醒、死而復生。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同「穌」。
  2. 睡醒。唐·杜荀鶴·早發詩:「東窗未明塵夢蘇,呼童結束登征途。」
  3. 獲救、緩解。書經·仲虺之誥:「徯予後,後來其蘇。」唐·杜甫·江漢詩:「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4. 割草。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蘇 ·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説文》桂荏也。《本草》紫蘇。《注》蘇,從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又《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又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又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為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注》蘇,析羽也。
又息也。《書·仲虺之誥》後來其蘇。
又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又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又《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注》恐懼不安之貌。《王注》躁動貌。
又台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於姑蘇。《注》姑蘇,台也。
又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又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為蘇塗。
又姓。《書·立政》司蘇公。《傳》忿生為武王司,封蘇國。
又《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又《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注》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3] 

説文解字

桂荏也。桂上鍇本有蘇字。此複寫隷字刪之未盡者。蘇,桂荏。釋艸文。內則注曰。薌蘇,桂之屬也。方言曰。蘇亦荏也。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郭樸曰。蘇,荏類。是則析言之則蘇荏二物。統言則不別也。桂荏今之紫蘇。蘇之叚借為樵蘇。從艸。穌聲。素孤切。五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