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高宇

鎖定
蘇高宇,男,土家族,1966年2月出生湘西吉首市,原籍保靖縣遷陵鎮人,系中國當代頗有影響的青年大寫意花鳥畫家、文藝評論家。
現任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理事會主席團副主席。 [1]  [3]  第十三屆湖南省政協委員。 [2] 
中文名
蘇高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土家族
出生日期
1966年2月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湘西吉首市

蘇高宇個人簡歷

畫家蘇高宇 畫家蘇高宇
1986年,蘇高宇隨著名畫家吳湖帆、賀天健高足楊石朗先生學習山水畫,後師從著名花鳥畫家王培東、郭石夫教授,為郭石夫先生得意門生。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並在國內多家專業刊物及中央電視、山東衞視、湖南衞視等媒體作過專題介紹,《收藏》雜誌2007年第6期"經典名家"欄目重點推出了由權威的中國畫市場問題研究專家西沐撰寫的長篇評介文章——《守望傳統:蘇高宇大寫意花鳥畫藝術及其價值分析》。2007年11月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對蘇高宇先生進行55分鐘的直播訪談。在從事大寫意花鳥畫創作的同時,他尚有大量的文藝評論文章先後發表於《人民美術》、《中國書畫》、《水墨研究》、《中國典藏》、《書法雜誌》、《中國花鳥畫》、《中國書畫報》、《美術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報刊,部分文章被譯成外文。2006年被中國畫市場白皮書《中國畫市場年度研究報告》評選為“中國畫最受尊敬的100名當代畫家”。榮獲2007年由中國畫廊聯盟學術委員會、《收藏》雜誌、《中國畫市場》雜誌聯合主辦的《走向經典——首屆全國畫廊收藏家提名展》花鳥畫唯一最高獎“經典收藏金獎”。榮獲2008年由中國國家畫院、陝西省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水墨華山——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最高獎。名錄入編2008年國家民委修訂的《中國土家族簡史》(該書共收入三位詩人和畫家,即黃永玉、汪承棟、蘇高宇)。
2008年12月15~19日,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了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畫院、湖南博物館等聯合主辦的“筆墨精神——郭石夫·蘇高宇師生畫展”。2009年10月,榮獲首屆中國廣告業協會書畫藝術大賽金獎。2010年2月6~9日,由吉首大學、中共湘西州委宣傳部、湘西州文聯、團結報社、湘西電視台聯合主辦了“花滿湘西——蘇高宇回鄉畫展”,5月1~10日在深圳市錦繡中華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2010年,蘇高宇被評選為文化部相關部門《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24位年度人物之一。
蘇高宇曾擔任過中央電視台大型文獻電視片《清宮秘檔》文學編輯。整理出版有《名家技法叢書》——《郭石夫畫竹技法》(文字部分)、《現代中國畫研究》。著有《寫意花鳥畫百家》、《中國書法家全集·徐渭》、《當代名家技法圖例經典·蘇高宇寫意花鳥》、《中國畫名家畫庫花鳥卷·蘇高宇》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美術》副主編,《中國畫收藏文獻》主編,《國畫研究》雜誌學術顧問,並參與國家重點藝術科研課題《當代中國畫品》及湖南省高等美術教材的編撰工作。

蘇高宇職務任免

2023年4月14日,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蘇高宇當選為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 [3] 

蘇高宇人物評價

蘇高宇作品
蘇高宇作品(25張)
郭石夫:大寫意花鳥畫自同、光之後,領袖中國畫壇數十年。前有吳缶翁,後有齊白石陳師曾,繼之潘天壽李苦禪等。自上個世紀50年代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寫意花鳥畫曾一度受到冷落,再加之後繼無人,致使今日中國大寫意花鳥畫錯亂衰敗之極也。
蘇高宇自湘西來京華,從餘遊,數年間藝事大進。這主要是他天資聰穎,勤於向藝,心無旁鶩,日寫夜思得來。近十餘年來,在京求藝者有數萬眾,視藝事為發財、進身求官者大有人在,朝秦暮楚之徒更不鮮見,能立定根基一心向藝如高宇之人品者實不多見。我常對高宇講,高宇之相貌很像年青時的齊白石,其聰明才智也應不在齊白石之下。只要高宇能一心向藝,將來湘人再為中國貢獻一位才人是可能的。
高宇畫能入古又能求脱,這在當今寫意畫壇是很難做到的。更可貴者,高宇於畫學之理論修養得也很好,發表的文章已受到理論界很多人士重視。他不是空頭理論家,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實踐家,因此他的文章是實實在在的。當此中國文化復興之時,高宇能為之作出自己的成績,實是高宇之幸、畫壇之幸也。(郭石夫:北京畫院花鳥畫創作室主任、當代傑出的大寫意花鳥畫畫家、中國現代水墨聯盟創始人)
梅墨生:依我所知,當世畫人愛讀書而能有甚解獨見者不多,而高宇則廣覽且有心得於胸,故其為文洋洋灑灑而體脈婉轉,頓挫開合間每多個識妙語,旁參博引而不掉書袋,直抒己見而不乏幽默稽語,讀之而覺其學養淵雅也。有其文而有斯畫,有大斯文而後有大方之作,我以為其必然者耶!
高宇之書法、之文章、之為人、之交遊皆為其畫之養份。因養份深廣,而使其畫作磅礴。其作品努力突破門囿,恰值建構與拆解之過程。以其品學、以其勤奮、以其靈慧、以其眼界,正可拭目以待其大成也。(梅墨生: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著名書畫家、美術評論家)
孫克:蘇高宇作畫而兼寫作,為石夫入室弟子,筆墨盡得其三昧。我觀其畫竹枝、荷花、梅蘭,筆法凝注而變化,筆鋒老道自然,用筆縱恣而無江湖市井之氣,對寫意畫的‘書寫’精神,已有相當理解和掌握,十分可喜。(孫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傅京生:在蘇高宇的心靈中,有三湘文化文脈長期輻射影響下形成的深渾、遒媚而細膩的文化內養,但他身上也有土家族文化的“蠻”氣。他寫得一手好文章,也是個敏感且愛衝動的好詩人。不過,歸根結底,他還是一個好畫家。高宇的畫,筆墨燦爛華滋,造型奔放中見靈捷生動,用筆大氣磅礴,其形式美感極強。這是他深諳中國畫畫法與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密切相關所使然。所以,看高宇的畫,就猶如在聽一闕清雄、委婉的樂章,總是能夠令人心潮澎湃。(傅京生 :著名美術評論家)
西沐:當我們重温中國畫千年以來的演變軌跡時,便不難發現,原來一大批彪炳於畫史的傑出畫家,特別是寫意花鳥畫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特徵——學者。諸如宋朝的文同、蘇軾,元朝的趙孟頫、柯九思,明朝的文徵明、陳白陽、徐渭,清朝的八大山人、金農、鄭燮等人,皆如此。就他們的藝術生涯而言,他們是將更多的精力和才華投入到哲學、史學與文學等學科的研究當中,並且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文作品,繪畫似乎成為了“餘事”。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繪畫作品往往比純粹的工匠式畫家的作品更加富有人文內涵,更優雅和藴藉,具有鮮明的文化氣息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給予人超脱於塵俗濁世的精神啓示。以此可知,中國寫意畫的 “意”,只有在文化的驅動之下,才會產生蓬勃的生命活力,從而達到潘天壽先生所強調的“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的最佳境界。應當説,這才是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一個非常獨特的文化標識。掀去了這個標識,寫意花鳥畫就喪失了其固有的精神內核,名存實亡。從這個意義上講,蘇高宇不僅僅是當代畫壇為數不多的一位青年寫意花鳥畫家,更是能夠理性地、突出地實踐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的精神,將詩文書法集於一體、融會貫通的學者型藝術家。其淵博的學識、出類拔萃的寫作才華,使他的寫意花鳥畫作品日益呈現出不同凡響的藝術品格。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中國畫壇,蘇高宇必以其卓爾不羣的文化修養,成為新一代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西沐:中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羅楊:蘇高宇作品落墨淋漓,信手塗抹,隨意揮灑,筆筆都有真功夫,筆筆都見真水平,筆筆都見真性情。在這批展品中,無論是用墨,用線,還是賦色,都直追他的老師,達到了相應的高度。這一方面,主要得益於郭老師悉心的指教,同時也取決於他自己的敏於學習,既掌握老師的創作規律和繪畫技法,又能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非常可貴。作品裏流暢的筆法,靈動的線條均如有神助,不經過千錘百煉是絕對畫不出來的。(羅楊: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何香久:蘇高宇的大寫意花鳥,用筆奔放,點、染、勾、皴皆有頓挫、跌宕之感。用墨則濃、淡、幹、濕相宜,虛實相生,富於變化,雖有放逸之勢,但並非任意恣縱。其筆墨大有青藤山人(徐渭)的離奇超脱,又有白陽山人(陳淳)的求神遺貌。他説過在繪畫上對他影響較大的人是沈周、陳淳、李方膺和他的業師郭石夫。更重要的是,他敢出古人“頭地”,師古人之心而不師古人之跡。在一些國畫家拼命玩“新水墨”的時候他是“向後走”的,他喜歡梅蘭芳的“移步不換形”的主張。他對“傳統的品評標準”所下的定義是:“以書為骨,精力內聚;六經注我,至性至情;極靜極淨,由淺見深;大方不雕,若無法門;文采風流,元古清真”。他注重從民族的繪畫語言中汲取營養,注重發掘民族審美血統中的意藴和法則,他從傳統中“拿來”的不僅僅是筆墨和形式,更是其中的文化精神。
蘇高宇的藝術修養是多方面的,他是個風格卓異的詩人,他畫上的題詩頗堪玩味,與其畫可稱雙璧。如《忘憂草》:“壁上凌霄逞豔色,寒菊籬下把名誇;請看亭亭忘憂草,無所依傍能自拔。”如《澧蘭》:“打破盎植盆栽,恥與凡卉爭榮。我自蓬勃崖谷,顛倒十里春風。”又如《墨梅》:“鐵石身,風雪僽,氣歸真,生太瘦,點珠光,百花後。梅兮梅兮應有恨,孤山處士今已矣,獨立天地誰與儔。”更如《月季》:“有約月月紅,欲折棘滿枝。取捨真難事,左之復右之。”這樣的詩篇真是見情見性,是他真性靈的寫照,又凝結着他藝術探尋的大思考。與其説高宇以畫名世,莫如説他以才情名世。(何香久:國家一級作家、中國金瓶梅研究會副會長)
覃代倫高宇所畫之大寫意,如《寒塘》、《冷淡生涯》、《冰心素面》、《珠光》、《墨荷》、《枯而瘦》,轉移模寫,虛與實、繁與簡、疏與密、藏與露之佈局謀篇,骨法用筆如庖丁解牛,應物象形已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隨類賦彩已隨意所至而不情迷,筆到心到,心到意到,真可謂不泥古法,不執己見,唯見活而已耶。他的畫作已越來越接近中國書畫“氣韻生動”這一審美的最高境界了。(覃代倫:國家民委民族出版社編審、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員、日本國東京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會會員)
彭冠智:人品如畫品。高宇作畫,不喜矯揉造作,用筆用墨追求奔放淳樸,別具一種直觀、大方而樸厚的藝術風神,與時下所興行的華麗、狂怪的風習相去誠不可以道里計。因此,你讀他的畫,能讀出一種靜觀默照,一種心如止水的感覺。他的畫很“養人”。沒有餿餡氣,沒有煙火氣,骨氣爽朗,風神雋秀,從他的作品裏,頗能讀出他的學養、他的情調。(彭冠智:湘西自治州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湘西州社科聯主席)
梁彬郴:蘇君的畫,幾綹橫斜逸出的紫藤,一枝瘦骨挺立的寒梅,幾朵片石蒼茫中的秋菊,一棵虯枝盤旋的老松,可謂妙悟者不在多,一筆一畫除卻狀物寫神外,其自身藴含深閎內美,叫人掩卷之餘,不能不感到中國畫高妙的筆墨,即使離開表現的對象,仍然有着獨立的審美價值。蘇君深諳知白守黑藝術哲學,在有生無、無生有的自然法則中尋找藝術的靈悟,他的花鳥畫多從自然生活中生髮,取諸懷抱,形諸筆墨,可謂“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含情調於紙上!”(孫過庭《書譜》)這種心悟手從,言忘意深的情狀,與宇宙造物何異?我想,這定是蘇君遊心於鴻蒙之初,徜徉於無極之野的產物。(梁彬郴:湖南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院長)

蘇高宇相關評論

孤燈禿人
吾友蘇高宇,無字無號,湘西土家人。其大寫意之竹石花鳥,煙波水雲,或高古清勁,或天真簡遠,橫塗縱抹,骨拙姿媚,皆能着墨傳神,元氣淋漓。其詩、書,文,亦別有章法,氣韻高逸。今有高宇兄《我話·我畫》一書,一冊在手,以文詮畫,以畫印文,兩彰其美,令人耳目一新。
自古文人多能畫,能畫者必多能詩文。詩、文、書、畫,四美並俱者不乏其人。兩宋蘇、黃、米、蔡,元朝趙孟頫、倪瓚,書家,畫家,詩人,文人,淹博融貫,格局宏大。明徐青藤以畫行世,鄭板橋甘為其“青藤門下走狗”。齊白石“恨不生前三百年,為其磨墨理紙。”徐青藤自己卻説: “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蓋畫而詩,詩而文,文而書,本自一源,皆為寫心。正如蘇東坡言:“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
王躍文與蘇高宇 王躍文與蘇高宇
高宇兄乃世間一畸零人矣!其為一湘西漢子,血性郁烈,古道熱腸,交友不就利,亦不避害,頗有一股俠氣。愛他書畫的人多,求而得之,則視若珍寶,求不得,則嗒然若失。故此相交滿天下,平日出行,大多呼朋引伴,前呼後擁,頗不寂寞。他亦不乏知心莫逆,心膽之交,可抵足眠,可聯牀談。然其畸零何也?某個夏夜,高宇兄獨處旅次,更深露重,流螢過窗,頓覺天地寂寥,遂大書四字:孤燈禿人。讀這四字,我無端地想起傅山先生兩句詩:一燈續日月,不寐照煩惱。世人從傅青主詩裏讀出的是其亡國之痛,三百年後的高宇兄所痛者何?大抵古今之藝術家都有一股痴氣,這痴氣皆因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之心者,真心也。唯真,故有深情,世間一花一木,一貓一狗,大則天地日月,小則蟻螻蜉蝣,皆是情之所在,一往輒深。深情,亦多情;多情,便不忍;不忍,必多傷痛。多傷痛而執迷不悔,世人便多不解,多笑罵。笑罵不解,雖可由人,雖能不屑,心中卻仍覺得孤獨悽惶。於是乎,眾聲喧譁,燈紅酒綠之際,仍踽踽畸零人也。此非高宇兄哉?《我話·我畫》以文配畫,凡一百一十八篇,發畸零喟嘆者多也。《蟹耕于田》一篇,從友人贈送的菊花石硯造型説起,説自己是一隻“耕田蟹”,受了許多非議白眼,卻仍得為着硯田裏的谷糧辛勤地耕田。《光焰明滅》一篇,寫夜讀賈平凹,陪着賈平凹好好地哭了一場,又感慨金冬心“國香零落抱香愁”的身世,豈不是借他人酒杯而澆自己塊壘。此文配的是一幅蘭竹圖,題識曰:“臨風怯有聲,向月影更寒。同是湘江種,相對何眷眷”,用意便很明白。《酒囊》一篇,寫自己畫過一張葫蘆,腹空柄長,不成大器,權可給閒人做酒囊。“怕坐黃昏,這會黃昏對坐,不知怎麼就想起這張畫了,心裏難受着呢。”《禮拜一的畫和話》一篇,畫石榴,一枝,一實。枝澀結,石榴飽沉欲墜。其文道:“我天天都在末字的諧音或同義字——莫、漠、寞、陌裏熬受着,便愈發覺得世界與我是疏陌了,隔閡了,我像是踟躕在穹廬的邊際,焦躁着,又茫然着”。《荷影》一篇,説自己是“自卑之人,多寡於言而怯於行,拙於外而敏於心”,這樣的人,在這樣浮躁冷漠的世界裏,自然會有時候凌晨三點猶輾轉反側,“自顧四壁,惟剩予與一燈影耳”。高宇兄自言一直喜歡李商隱、黃仲則,蘇曼殊詩,口誦心默,多次錄寫。此皆才氣縱橫深情多情之人,亦皆傷痛畸零之人。高宇兄人品道德可稱君子俠客,書畫文章亦已大成氣候,快心適志之時,也許別有懷抱?
《世説新語》裏記載大將軍桓温問名士殷浩:“卿何如我?”殷浩淡然説:“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高宇兄便是隻做蘇高宇,只認蘇高宇,他筆下的書、畫、詩、文,便也只是蘇高宇。自己面目,別無他家。他骨子裏更有一腔傲氣,一股倔勁。他喜畫松、梅、蘭、竹,尤喜畫荷。他的松是憨厚的松、不屈春風的松;梅是冷梅、拙梅;竹是野竹、瘦竹、晴竹、居無竹;荷,則是痛荷、晨荷、不淨心荷、孤荷、影荷。他又苦苦問道於荷:“這世間種種,是為何呀?”而被問道的荷卻是一支默荷,只將一顆盈圓的露珠傾下荷蓋作答,如一顆瑩然的淚珠。
瑩然的荷淚便是高宇兄證得的道。用他自己的話説,“而我呢,最惻動的心意是憐恤——憐恤與生命相關聯的種種情事,其中猶包括幸與不幸,更無論快與不快了”。這憐恤便有大愛,有大愛便有大不忍,有大不忍則必有大温暖,亦有大傷痛。這就是高宇兄書、畫、詩、文的底色了。
(王躍文: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作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有中國官場小説第一人之美譽。)
午夜恍惚
千夫長
蘇高宇的閲讀量很大,沉澱豐厚,又喜歡尋偏僻的東西來閲讀,融會貫通,偏僻反而開闊了,成就了一個見識高明的人,不但字好、畫好,文章也漂亮。
閒話少敍,我們進入文本去徜徉,以領略其風騷。先説高宇的遣詞造句,別緻得常常令人驚愕。他把不喜歡的聚餐稱為半生不熟的飯局。這事兒,我也經常遭遇,活得不但朋友越來越少,就連熟人也不多了,飯局上面對生熟面孔,總感覺是在吃夾生飯。《虎》篇裏,高宇把虎字的形態寫得很講道理,寫完待他把求字人説服得安靜下來的時候,説那老兄用一種軟軟的眼光對着我。一個被説服得已經服軟的人,目光就是軟軟的。這詞兒用得真貼。看來高宇吃透了沈從文先生貼着人物寫的訓誡,如果他寫小説,單憑這文字的功力,是會讓很多作家遜風騷的。
我最喜歡高宇文章的開篇結尾,這兄畫畫用筆,作文用刀,刪繁就簡,利落精妙。《豬頭開花》結尾:今夜,我真是想念朋友了。這個句子突然打住,驚了我一下,我似乎不想念朋友已經很久了,甚至有些恍惚地問,誰是我的朋友?我又是誰的朋友呢?《書法裏的女人》開篇説,女人是我的熟人。懸念一下子跌宕起來了,什麼樣的熟人呢?好奇心也重了。在這個風尚八卦的時代,能喚起閲讀者多大的熱情呵。《石頭》開頭就虛起來了:石頭是一塊心情。收尾卻回到了實處:其實,石頭就是石頭。相信有一天畫畫的時候,他會認為荷上的露珠兒還是露珠兒,不再是殘淚了。有時心境和自然植物靠近一些,離人的情感稍遠一點,會很真切。荷也是荷,我還是我,植物的品質和人格要分開,松就是松,亦無須類比其他樹木,人心沒有了分別心,才真的回到了人心裏。《孤心如月》:人是孤兒,四個字嘎然頓筆。讓閲讀者猶如身陷大荒山,一片茫茫然。《居無竹》憂思沉重:昨天夜裏,氣温驟降,風聲大作。輾轉牀頭,無端地竟忽然惦念起南城院子裏的那叢清竹了。心想:在同城的寒夜,它也會感覺到冷風刺骨麼?便披衣伏案,畫了這一幅在風雨裏搖動的竹子,端詳了一會,這才安睡。噫!這人多恍惚呵。牽掛一叢舊居的清竹,就像牽掛一個別離的親人,在宣紙上畫出來了,猶如把親人尋回了家,才安然入眠。我想這幅竹一定好,恍惚狀態才是創作的真實狀態。《門》寫得猶如一篇散文詩,文字打住,令人悚然:孤燈夜坐,心甚驚懼。我不想問驚懼什麼?活在世上,我們不是時刻都在驚懼嗎?
佈局謀篇,《湘西菌子》堪稱典範。尤其由菌子談到了梅墨生先生畫作,不但有見識,文字也妙兒得很:梅先生之於師輩、之於傳統,很像湘西山區的人撿樅菌,手裏捏着一個竹耙,有條不紊地往松針堆裏翻,翻到有用的,就隨手甩進揹簍,抿嘴笑一笑;不適合吃的,想也不想就走過去了。《心荷不淨》説自己愛荷畫荷賞荷詠荷是因了心有不乾不淨之處,甚至追問自己這個半夜三更累死累活地畫究竟為了什麼呢?這麼恍惚着紛亂着,結果兩朵花之間的一根草成了敗筆,畫者好沮喪,自己説還是揹着蘇東坡的詞句,修養着、卑污着,完成了畫作。豈止完成了畫作,更完成了文章,我今天作為觀者,倒覺得這幅畫雖然敗了一棵水草,卻是美了一篇妙文。況且,那棵草也是可以那樣生長的,一棵水草的生命秩序,並不是按人的意志來建立的。
蘇高宇這個畫畫的人,敬重、膜拜的倒是文人多。談起李商隱、黃仲則、蘇曼殊,郁達夫、沈從文、汪曾祺、老舍、傅雷、周作人,興致比那些作家還高,而且,熟絡各家的詩文典故。在心不靜的時候,就到牆上沈從文的手札前默讀一會兒,猶如心經。而且沈先生的話常常縈繞心頭,成了他的精神核心。高宇與作家的關係也實在是奇妙得很。小説家田瑛用高宇的話説是朋友們的好朋友。這麼多年,文壇內外,田瑛不知讓多少自己的朋友成了別人的朋友。我和高宇成為朋友也是田瑛兄的美意。某一日,我要進京前,在五羊新城的一個湘菜館裏,田瑛莊重地跟我説,到北京你一定聯繫蘇高宇。我因是看重老大田瑛,很快就聯繫了,不想一見相惜,成了彼此倚重的舊友了。這令我欣喜,在年近半百,世界逐漸縮小的時候,結交了高宇,彷佛遼闊了一片天地。至於高宇和田瑛成為朋友,那更是令人拍案驚奇。且先聽高宇講他和田瑛的朋友之緣:我將新出的一本畫集託人捎給田瑛,田瑛接到在電話裏大喊大叫,覺得太意外了!他在我畫集的相片裏發現了一張我倆素不相識時候的合影。大約在前年的六月,我登了一回南嶽衡山,給菩薩燒香許願了,後來出畫集的時候我默唸着心願,就挑了一張在南嶽祝融峯頂的照片印在裏面,我卻一直沒注意到照片背後立着的孤單如豆的陌生人,竟是冥冥中註定要在幾個月後就真的站在一起了的田瑛啊!一個在廣州,一個在北京,卻無端地被定格在湖南衡陽一個山峯的鏡頭裏了,我只能説:前定的緣,因果着今生化不開的分。這個故事,田瑛在廣州,高宇在北京,兩個人分別給我講了,講者恍惚,我亦聽得恍惚。
有一朋友對高宇因翻閲了賈平凹的書而哭了一回,頗有不解。他説我不知道是賈平凹的哪一本書?賈先生是屬於國家圈養的作家,黨和政府尤其是西安商界很嬌寵的人物,為何需要野生放養的高宇兄陪他好好地哭了一回呢?我倒是能理解,不管是怎麼養的,這兩位書畫、文章皆擅長的創作者,都還存有當今世道已罕見的柔軟心腸。心心相印,難免哭笑。
寫文章需要先站好角度,站在上帝或救世主無所不能的角度,是很討人厭的。像好兵帥克一樣,不把眼光放在天靈蓋上,而是放在腳面上。在這本書的篇什裏,高宇差不多把詞典裏的大多近義詞都搬來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比如:多疑、懦弱、敏感、膽小、吝嗇、涵養不好、自卑、狹隘、埋怨、憂鬱、愚鈍、愛名、愛錢、自責、歉疚、懊悔、頹喪、怨憤、嫉恨、低能,敝帚自珍,把自己的畫看得比錢還緊,等等。這不是批判,也不是反諷,是好文章的品質,這些詞幾乎包羅了人類所有的弱點,也就是人性的總和了。就像謝有順教授所説的:寫作最後的自由,在我認為,就是從個人出發,恢復一切渺小、卑微、瑣碎的事物在作品中存在的權利,並使之成為生活意義的真正建築者。高宇明瞭寫作的真諦,也是胡適先生所説的,把文章做通了。
一個文章通暢的人,做人也就有趣味兒了。《楚有不才》裏講述他被中學生稱為蘇老的時候,趁上廁所的機會,對照鏡子自己嘀咕,打量半天,卻覺得無趣兒了。可是這段文字卻有趣兒起來。有個朋友,來他家找不到路,他發去了短信:彭兄\你們來\如果覺得開車不方便\就請坐地鐵5號線到天通苑站下\然後從南口出\過人行天橋\迎面即是一條東西走向馬路\打個車\只説天通苑北x區x號樓\幾分鐘就到了。按文體標準,這就是一首好詩了,語言的質感,滿是濃郁煙火的氣息。高宇做人不恍惚,短信很長,卻很明白。我知道,如果那彭兄真的是坐地鐵來的,他還會像齊白石老人一樣,給訪客車馬費,一般十元,是黑車從他家到地鐵站的價錢。你卻會很感動,坐在車上回望,正在目送你的高宇,散發出當今世道已很稀少見的名士風範。
高宇不畫畫是不行的,那是他的生活方式,看來不寫作也不行了。他有文學的宿命,在他十六歲那一年,沈從文先生回鄉省親,少年的高宇被一位親族長輩牽着前去拜見,那時就已種下了文學的因。這個故事是一部長篇小説的絕妙起筆,高宇用了幾十年的人生布局謀篇,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一部令我們吃驚的佳作問世,收穫他文學之果。
高宇畫完一幅畫,墨歇意不盡,他要用文字舒緩畫畫激發起來的情緒。對自己的畫,不做幾句詩,或寫上幾句絕妙的句子,少了文學性,就有缺憾感,覺得沒完成。所以這本書裏的文章多是作畫的恍惚中產生的,從畫出發,飄零人間煙火,又用文字浸入到精神中去。最能表達高宇性情的我以為是荷,多年來,他和墨荷久周旋,已經不是在畫了,他自己説,總有抹一張墨荷的衝動。寫荷的文字,也像是抹出來的一樣。看文章落款,文字多是午夜得來的,此書可謂午夜恍惚。午夜作文與白晝不同,總有神助。蘇東坡説,書讀多了能通神。愚以為寫文章需通靈,通靈就是恍惚狀態。《道德經》第21章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正是蘇高宇的寫照。
(千夫長:著名作家,出版著作:專欄作品集《野腔野調》,長篇小説《紅馬》、《中年英雄》、《長調》,以及中國首部手機短信小説《城外》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