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聯大清洗運動

鎖定
蘇聯大清洗運動,蘇聯20世紀30年代開展的大規模鎮壓“人民敵人”的運動。 [1] 
中文名
蘇聯大清洗運動
外文名
The great purge of the Soviet Union
20世紀20年代,蘇聯推行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遇到巨大困難,產生眾多問題。蘇聯黨政領導決定用揭露和打擊“敵人破壞”的手段來戰勝矛盾,對舊專家(1928年的沙赫特案件,1930年的“勞動農民黨”案件和“工業黨”案件)、前孟什維克(1931年的“孟什維克聯盟局”案件)、民族主義分子(1930年的“拯救烏克蘭聯盟”案件)和黨內反對派(1932年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聯盟”案件)進行逮捕、判刑直至處死。1934年12月1日,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列寧格勒州委書記S.M.基洛夫被暗殺。此後,開始大規模的清洗運動。1935年1月和7月,審訊“莫斯科總部”案和“克里姆林宮案”,以偽造材料為依據,判處G.Ye.季諾維也夫和L.B.加米涅夫徒刑。1936年7月29日,聯共(布)中央向各黨組織發出秘密信,提出含義不清的“人民敵人”概念,要求黨員保持最大警惕性。8月,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聯合總部”案進行公開審訊,判處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死刑。9月,根據J.斯大林的要求,黨中央書記、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N.I.葉若夫被任命為內務人民委員,將鎮壓推向高潮。1937年1月,又對“托洛茨基反蘇平行總部”案進行公開審訊,判處Yu.L.皮達可夫等13人死刑。1937年3月3日,斯大林在黨中央全會上作報告,宣稱“在我們所有的或幾乎所有的組織中”都有“人民敵人”,並且竊取了重要職位,進而提出“階級鬥爭尖鋭化”的理論,為大清洗提供理論根據。1937年6月,秘密審訊“托洛茨基反蘇軍事組織”案,判處副國防人民委員M.N.圖哈切夫斯基等8人死刑。1938年3月,公開審訊“右派和託派同盟”案,判處N.I.布哈林、A.I.李可夫等19人死刑。大清洗的案件基本都是人為製造的冤假案件。大清洗運動實際是對無辜幹部、羣眾的非法鎮壓運動。由於存在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由於法制不健全且遭隨意破壞,這場運動牽涉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手段之惡劣達到駭人聽聞地步。遭迫害的有黨政軍領導人、老布爾什維克、科學家、知識分子、文藝人士、基層幹部和普通羣眾,以及外國共產黨領導人。據蘇聯檔案資料,1937~1938年被判刑的有1 344 923人,其中681 692人被判死刑。實際上,被迫害、遭鎮壓的遠遠超過此數。1938年末,大規模的逮捕處死浪潮逐漸平息。這場大清洗給蘇聯社會主義事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