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

鎖定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俄語:Всесоюзная пионер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мени В. И. Ленина )是一個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命名的共產主義羣眾性業餘組織,其成員為10-16歲的兒童和少年。成員以佩戴紅領巾(或稱少先領巾,俄語:Красный галстукПионе́рский га́лстук )為標誌。
中文名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
外文名
Всесоюзная пионер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мени В. И. Ленина
類    型
共產主義羣眾性
隸    屬
業餘組織

目錄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簡介

蘇聯共產黨(俄語: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把領導蘇聯少先隊活動的實際工作託付給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俄語:Всесоюзный Ленински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Молодёжи)來完成。共青團通過與學校的緊密團結、與家庭的友好協作、與工會、創作協會、國防體育運動協會以及其它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的配合來落實少先隊員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工作。 [1] 
1922年5月19日共青團全俄代表會議通過了在各地普遍建立少先隊中隊的決議,這一天由此成為蘇聯少先隊誕生的紀念日。 1922年10月俄羅斯共青團全俄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將莫斯科彼得格勒、圖拉、烏拉爾等地成立的少先隊中隊統一起來,組建成一個兒童共產主義組織:“斯巴達克少年先鋒隊”(俄語:Юные пионеры имени Спартака——“以斯巴達克命名的少年先鋒隊”)。1924年1月21日,根據共青團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少先隊組織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的名字來命名為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的最高機構是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命名的蘇聯少年先鋒隊中央委員會,它在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蘇聯少先隊的基層組織是少先隊大隊(俄語:пионерская дружина)。據統計,至1970年全蘇聯有超過11.8萬個少先隊大隊,擁有少先隊員2300多萬名。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發展歷史

1917年十月革命後,一些俄國童軍轉向了布爾什維克一方,布爾什維克隨後成立了一些與童軍類似的兒童組織,例如少年共產主義者Юные Коммунисты,ЮК)等。
在1917至1921年的俄國內戰期間,大多數童軍的負責人和童軍在白軍一方抗擊紅軍,並且不願意接受蘇維埃制度。最終他們離開了俄羅斯或是轉入地下活動。然而,隨着蘇聯共青團持續尋找童軍活動的殘餘,地下活動並未能持續多長時間。1918至1920年的全俄青年共產主義者會議提出要在蘇聯根除童軍運動並建立一個共產主義性質的類似組織,為蘇聯兒童教授共產主義思想。
俄國教育部負責人、列寧妻子娜德斯達·克魯普斯卡婭為蘇聯少先隊的建立貢獻很大。1922年她寫了一篇名為《俄羅斯少年共產主義者和童軍聯盟》的文章。然而,留下來支持紅軍和共青團的童軍負責人建議以“先鋒”命名這一組織,並且説服共青團保留童軍“準備着!”這一口號,並將其修改為“時刻準備着”。
1922年5月13日,莫斯科童軍的領導人同意建立一個以童軍結構為參考的兒童共產主義組織,並將其命名為“少年先鋒隊。”
1974年4月23日列寧少先隊員在共青團十七大 1974年4月23日列寧少先隊員在共青團十七大
1922年5月19日,第二屆全俄共青團會議通過了童軍領導人的建議,並且決定“重新組織童軍運動以建立一個新的兒童組織”。隨後幾年中許多曾經的童軍負責人建立了少先隊小組。1922年10月合併了斯巴達克少年先鋒隊,並在1926年3月開始以列寧命名。

蘇聯列寧少年先鋒隊象徵

  • 蘇聯的紅領巾規格為100x30釐米,最初為深紅色棉質,後期改為偏紅橙色的化纖材料,價格為55-75戈比。紅領巾的三個角象徵蘇聯共產黨、蘇聯共青團和蘇聯少先隊,打成的結象徵這三代人的團結。
列寧少先隊紅領巾的尺寸 列寧少先隊紅領巾的尺寸
  • 蘇聯少先隊的紅領巾最早並不通過打結佩戴,而是使用專門的金屬領巾結,上面繪有一個在鐮刀錘子背景下的篝火圖案,五塊原木象徵五大洲,火焰代表共產國際,象徵革命之火將點燃五大洲,並以“時刻準備着”(Всегда готов!)環繞。
  • 但1930年代末開始,蘇聯境內廣泛流傳着一個傳言:仔細觀察領巾結上的火焰能看到納粹的萬字標誌和托洛茨基肖像,火焰組成的“З”字母象徵季諾維也夫。由於這些傳言,一些學校和夏令營停止要求少先隊員使用領巾結,而直接打結佩戴。共產國際解體後,領巾結更加不合時宜。蘇共中央和內務人民委員部曾調查這一傳言,但無果而終。1960年代早期,領巾結被徹底廢除。
領巾結 領巾結
參考資料
  • 1.    周尚文 、葉宗書、王斯德 著《 蘇聯興亡史》2002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S B N : 7-208-03962-3/D·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