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鎖定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是蘇聯全聯盟性的,文件成分固定的國家檔案館,隸屬蘇聯部長會議檔案管理總局。
中文名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地    方
蘇聯
類    型
檔案館
隸    屬
蘇聯部長會議檔案管理總局
蘇聯全聯盟性的,文件成分固定的國家檔案館,隸屬蘇聯部長會議檔案管理總局。1980年經蘇聯部長會議批准的中央國家檔案館共有11個:
蘇聯中央國家十月革命和最高國家政權與國家管理機關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высщихоргано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власти и органо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ССР) 簡稱中央國家十月革命檔案館(ЦГΑОР)。1920年成立時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國家檔案館的第四分館;1925年成為獨立的中央國家檔案館,稱十月革命檔案館;1931年起稱十月革命中央檔案館;1941年起稱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央國家檔案館;1961年起用現名。館址在莫斯科。負責保管19~20世紀初俄國社會政治運動和革命運動的史料,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備和取得勝利的史料,1917年以來蘇聯國家最高政權機關和最高管理機關的檔案全宗等。至80年代末,館藏1800~1972年的檔案共2519個全宗,3353879卷。該館設5個檔案部:蘇聯最高國家政權與管理機關檔案部、工會和其他社會團體檔案部、革命前檔案部、縮微膠片檔案部、印刷材料部,以及一個圖書館。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蘇聯中央國家國民經濟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ССР) 建於1961年,館址在莫斯科。負責保管1917~1985年有關國民經濟事務的檔案。據1989年統計,館藏檔案共1905個全宗,3340133卷。館內設重工業檔案部、食品和輕工業檔案部、建築和冶金工業檔案部、財政機關檔案部、農業檔案部、運輸交通檔案部。該館館藏還擁有國民經濟部門的185位著名科學家技術家的個人全宗。
蘇聯中央國家科學技術文件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документации СССР) 1967年建立時設在莫斯科,同年即遷至古比雪夫。負責保管1869~1981年的科學技術檔案,包括莫斯科和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主要科研單位與高等院校的科技檔案,著名科學家的個人全宗,全蘇科技情報中心和專利技術圖書館的檔案材料。館藏量為240個檔案全宗,50.6萬個保管單位,其中1869~1981年的科技檔案44萬個保管單位,1918~1981年的管理性文件6.27萬個保管單位。館內設設計預算文件庫、設計工藝文件庫、科研文件庫和專利證書庫。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
中央國家蘇軍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Советской Αрмии) 1920年建立時為軍事人民委員部軍事歷史委員會的機構,1925年改名紅軍檔案館,1933年起成為全蘇紅軍中央檔案館,1941年改稱中央國家紅軍檔案館,1958年用現名。館址在莫斯科。負責保管1918~1941年蘇聯武裝力量和軍事將領的檔案史料。館藏共32798個全宗,1721392個案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至今的軍事文件未接收進館。
蘇聯中央國家海軍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Военно-Μ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 СССР) 1724年建立時為國家行政官署檔案館,1827年為沙俄海軍部檔案館,1934年改稱海軍歷史檔案館,1941年用現名。館址在列寧格勒。藏有1659~1940年的海軍檔案2862個全宗,916144個案卷;1550~1917年的39個科技檔案全宗,303246個保管單位;17~19世紀初的各種地圖和航海圖設專庫收藏。
蘇聯中央國家文學藝術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искусс-тва СССР) 1941年建館時稱中央國家文學檔案館,1954年改稱現名。館址在莫斯科。負責保管博物館、出版社、劇院、文學和藝術主管機關的檔案材料以及文學藝術家的個人檔案,截至1989年館藏1545~1985年的檔案2764個全宗,868436個案卷。一些著名作家如 Н.В.果戈裏、Α.С.普希金、И.С.屠格涅夫、Α.П.契訶夫、Н.Α.奧斯特洛夫斯基、В.В.馬雅可夫斯基、 К.Μ.西蒙諾夫、Α.Α.法捷耶夫等的手稿和書信都收藏在該館的文學檔案部。藝術檔案部則收藏包括戲劇、芭蕾、音樂、電影、 雕塑、建築和繪畫等方面的檔案材料。
蘇聯中央國家古代文獻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древних актов СССР) 1918年在革命前的5個檔案館(外交部莫斯科總檔案館、司法部莫斯科檔案館、俄羅斯帝國國家檔案館、宮廷部總檔案館莫斯科分館、地界檔案館) 的基礎上組建而成,1925年與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中央歷史檔案館莫斯科分館古代檔案庫合併,1931年古代檔案庫改稱封建農奴時代國家檔案館(ГΑФКЭ),1941年改名為中央國家古代文獻檔案館,1985年在原館名前冠以“蘇聯”始成現名。館址在莫斯科。館藏11世紀至1917年的1383個全宗,3333104個案卷。其中主要是18世紀末以前俄國中央機關的檔案史料;18世紀到20世紀初的主要是來源於俄國國務活動家、社會活動家、科學家、文學家的個人文件。館藏第一份紙質檔案屬14世紀中葉,在這之前的均為羊皮檔案。還收藏有一份1816年的北京平面圖。
蘇聯中央國家歷史檔案館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 СССР) 1925年成立時稱列寧格勒歷史檔案館,1929年改為中央歷史檔案館列寧格勒分館,1941年稱列寧格勒蘇聯中央國家歷史檔案館,1961年由於撤銷了莫斯科蘇聯中央國家歷史檔案館,才啓用現名。館址在列寧格勒。收藏有從18世紀前25年至1918年的俄國最高國家政權機構和最高國家管理機關、法院、監察機關、社會和私人團體及家族的檔案和個人檔案共1366個全宗,6598 738卷。18世紀以前的檔案主要是檔案彙集和人物全宗,還收藏有革命前的技術圖紙和地圖,對修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古代建築起了很大作用。
蘇聯中央國家軍事歷史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 СССР) 該館歷史可追溯到1797年的皇帝陛下地圖庫,1925年 4月在革命前的軍事科學檔案館、總參謀部總檔案館莫斯科分館和莫斯科軍區檔案館的基礎上組建為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軍事歷史檔案館,1933年改稱蘇聯中央軍事歷史檔案館,1941年起稱現名。館址在莫斯科。收藏16世紀中期至1918年的俄國軍事檔案共 13893個全宗,3338647卷。包括彼得一世17世紀末建立俄國正規軍的文件、各種軍事地圖、俄國軍事將領的檔案,以及1918年解散的舊軍隊的文件等。
蘇聯中央國家影片照片檔案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кинофотодокументов СССР) 1926年成立時稱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中央檔案管理局中央影片照片檔案館,1934年與中央錄音檔案館合併稱蘇聯中央國家影片照片錄音檔案館,1967年重新分開後啓用現名。館址在莫斯科州克拉斯諾戈爾斯克。館藏1896~1985年的影片檔案共127160個保管單位,1855~1982年的照片檔案共613704個保管單位。它們再現了19世紀下半期至現代蘇聯社會政治生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包括 1896 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禮紀錄片,《1855~1856年塞瓦斯托波爾》圖片集、1877~1878年俄土戰爭圖片、1904~1905年日俄戰爭和1905~1907年第一次俄國革命等的圖片。
蘇聯中央國家錄音檔案館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звукозаписей СССР) 1932年成立時稱中央錄音檔案館,1934年併入影片照片檔案館,成為蘇聯中央國家影片照片錄音檔案館的一個保管部,1967年獨立,稱現名。館址在莫斯科。收藏有1902~1985年的錄音記錄文獻149349個保管單位。它們錄下了蘇聯社會政治、國民經濟和文化生活中的各種重大事件以及蘇聯共產黨和國家的著名活動家、軍事家、工農業戰線上的先進人物、科學家、技術家和文藝家的活動和聲音。
以上11個檔案館按館藏來源可分為基本上無補充源的歷史檔案館和有固定補充源的發展型檔案館。除歷史檔案館不設檔案補充處外,一般都設有如下內部職能機構:①借閲利用處,負責接待來館利用者和答覆查詢。②檔案編研處,負責按計劃出版檔案文件彙編。③國家統計和科學查考工具處,負責對館藏檔案進行國家統計,編制和修訂科學查考工具。④組織監督和科學方法處,負責彙總全館各處室的工作總結,編制工作計劃,制定館內工作規章制度並檢查其執行情況。⑤安全保管處,負責管理全館所有檔案保管部及庫房,設有直接受館長領導的總保管員。⑥檔案信息有償服務處,負責主動向用户提供檔案信息,收取費用。這個處實行自負盈虧,不領取國家工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