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羊遺址

鎖定
蘇羊遺址,位於河南省宜陽縣張塢鎮蘇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面積約6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最厚達5米以上,是洛陽盆地史前遺址分佈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8]  [11] 
蘇羊遺址內發現了人工環壕、生活區、墓葬區、人工湖沼等重要遺蹟現象。發現了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的遺存,其中以仰韶時期為主。發掘出土數以萬計的遺物,主要為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其中不乏玉璧、完整彩陶盆等珍貴文物,並發現少量大溪文化風格的遺物。同時,遺址內還發現少量保存較好的碳化粟、黍等植物遺存。 [11] 
2019年10月7日,蘇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蘇羊遺址
外文名
Suyang Site
地理位置
河南省宜陽縣張塢鎮蘇羊村西部、下村南部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63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078-1-078

蘇羊遺址歷史沿革

2021年初,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洛陽市考古研究院對蘇羊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通過調查和勘探,發現了人工環壕、生活區、墓葬區、人工湖沼等重要遺蹟現象,基本弄清了遺址的分佈範圍和聚落功能區劃分情況。 [5]  [9] 
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對蘇羊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了人工環壕、生活區、墓葬區、人工湖沼等重要遺蹟現象。 [4] 
2022年11月27日,在三門峽舉辦的首屆仰韶論壇上,河南省考古工作者披露了宜陽蘇羊遺址取得的考古新發現:發現龍山時期大型墓地。 [4] 
2023年2月,河南洛陽蘇羊遺址考古工作取得新進展,發現約6000年前仰韶早期防禦性環壕,環壕系人工挖掘,形制較規整,反映了當時強大、有序的社會組織能力和技術水平,是仰韶時期社會複雜化的具體體現。 [6-7] 

蘇羊遺址遺址特點

  • 綜述
蘇羊遺址北臨洛河,南望熊耳山,遺址至山腳之間整體呈緩坡狀。整個遺址沿洛河分佈,遺址總面積約63萬平方米。蘇羊遺址分為蘇羊區、下村區和留召區3部分,各區的東西兩面均有溝壑圍繞,下村區和留召區還有人工壕溝,將每個區域分隔為獨立、完整的聚落,3個區域的聚落組合成一個大型中心聚落。 [2] 
蘇羊區是一處以仰韶文化為主體,擁有雙重環壕的聚落型遺址。遺址東西兩側以自然沖溝環繞,形成天然的外壕,遺址內部修建大型人工環壕,作為遺址的內環壕。雙重環壕表明遺址等級可能較高,應為區域中心性聚落。人工環壕位於蘇羊區西部,環壕西端延伸至遺址西邊界斷崖處,整個壕溝連同遺址西邊斷崖,將蘇羊區西部圍合成一個封閉的區域。在環壕內側發現大面積密集分佈的文化層堆積和遺蹟,偏西側有大面積的紅燒土堆積,初步推斷其應為核心生活區。在環壕外側西南部發現一片密集排列的墓葬分佈區,初步判斷為一處經過規劃的墓葬區,其年代可能和環壕使用年代相當。在下村區外壕溝外面,考古人員發現一處墓葬區,勘探發現墓葬300餘座,初步推測其時代為龍山文化早期階段。 [8] 
  • 內環壕
壕溝內護溝木柱遺存 壕溝內護溝木柱遺存
內環壕位於蘇羊區西部,平面呈半環狀,環壕向西延伸至遺址西邊界斷崖處,整個環壕連同遺址西邊斷崖將蘇羊區西部圍和成一個封閉的區域。發掘表明環壕系人工挖掘,形制較規整。從環壕內的出土遺物和地層堆積來看,由早到晚分為三期:第一期屬於仰韶文化中期早段,開口寬7.5米,底寬2.3米,深4.6米,堆積以青灰色淤土為主,出土大量陶片,器型主要為仰韶中期典型的雙唇口尖底瓶、彩陶盆、彩陶缽等;第二期屬於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在第一期基礎上擴寬而成,開口寬17.2米,底寬7.8米,深4.7米;第三期屬於仰韶文化晚期,開口寬15.4米,底寬3米,深2.4米。到了仰韶晚期壕溝可能已經喪失了防禦功能,在這一時期的壕溝兩側發現多處房址和灰坑,出土大量生產、生活遺物,並發現可能是用於護溝的成排木柱遺存,體現了先民對廢棄壕溝區域的再次利用。 [9] 
  • 房址
房址的建造方式和佈局形態,主要圍繞發掘的F4、F5、F6、F7、F9、F16、F21極其周邊相關遺蹟展開,進行精細化發掘。房址的建造方式、朝向基本一致,且分佈大致處於一條線上,推測應該是經過專門規劃。其中F4是唯一的一座連間房址,不僅面積最大且房屋內地面牆面處理更加考究,屋外可能還有專門的保衞或倉儲設施(F9),F4應為是這組房址的中心。 [9] 
F4及其周圍房址佈局形態圖 F4及其周圍房址佈局形態圖
  • 仰韶時期墓葬
仰韶時期墓葬發現2座,為豎穴土坑墓,仰身直肢,頭向朝南。M5,墓壙平面近圓角長方形,長1.68米,寬0.3~0.38米,頭骨左側隨葬一枚穿孔蚌飾。仰韶時期甕棺葬發現5座,葬具為陶罐和陶缽的組合,陶缽倒扣在陶罐口部,罐口向上,垂直放置在埋葬坑中間,罐內發現有兒童遺骸。W1內出土人骨保存較好,經初步鑑定分析是一具年齡為1歲左右的兒童骨骸,且人骨有病例特徵。從出土遺物和地層堆積來看,發現的墓葬和甕棺葬可能為仰韶文化早期遺存(東莊類型)。 [9] 
仰韶時期墓葬
仰韶時期人骨埋葬坑 仰韶時期人骨埋葬坑
清理多人二次埋葬坑1座,平面呈近橢圓形,坑邊線不明顯,最長徑約4.4米,人骨放置零亂,整體無明顯規律。在坑東北角清理集中埋葬顱骨27個,整個坑內至少有54個顱骨,局部區域有肢骨密集分區的情況,這種現象可能説明了當時在埋葬人骨時按照不同部位分別收集放置。經初步判定有男性和女性,有40~50歲的成年人,也有兒童,總體來看是白骨化之後的二次埋葬。對於該人骨坑的性質尚無法準確解釋,不排除暴力衝突的可能性,有待通過體質人類學、古DNA、同位素分析等多學科手段獲取。從出土遺物和地層堆積來看,發現的埋葬坑時代可能是仰韶文化早期。 [9] 

蘇羊遺址文物遺存

蘇羊遺址考古發現
蘇羊遺址考古發現(4張)
2021年,蘇羊遺址發掘出土的遺物以陶器、石器、骨器為主,還有少量蚌器和玉器,同時還發掘出土一定數量彩陶,部分遺蹟出土了20餘件可復原的屈家嶺時期器物,如橫裝寬扁足盆形鼎、罐形鼎、雙腹豆、圈足杯、花邊捉手器蓋、彩陶紡輪等,數量豐富且風格單一。另外發掘出土的一枚獸首石雕,雕琢精美,外形似虎頭,從整體造型和製作工藝看與紅山文化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石雕極為相似,初步推斷石雕可能為權杖頭部構件,這種石雕在中原地區同時期的遺址中首次發現。 [3]  [10] 
蘇羊遺址文物
蘇羊遺址文物(5張)
2022年,蘇羊遺址發現有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的遺存,其中以仰韶時期為主。清理仰韶時期環壕1條、房址31座、灰坑112處、灰溝7條,墓葬2座,多人二次埋葬人骨坑一座,甕棺葬5座。清理龍山時期房址1座、灰坑16座、灰溝2條、墓葬9座。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其中不乏玉璧、完整彩陶盆等珍貴文物,還發現少量保存較好的碳化粟、黍遺存。還發掘出土少量大溪文化風格的遺物,比如帶鏤空的陶球、圭形石鑿、附杯紐圈足盤等。 [9] 

蘇羊遺址歷史文化

蘇羊遺址存續時間從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到龍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從早到晚發展連續穩定,文化譜系一脈相承,且含有大溪、屈家嶺、紅山、大汶口等諸多文化因素,為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 [4]  [8] 

蘇羊遺址文物價值

蘇羊遺址存續時間從仰韶早期一直到龍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從早到晚發展連續穩定,文化譜系一脈相承,且含有大溪、屈家嶺、紅山、大汶口等諸多文化因素,為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見證了早期中國文化圈的形成和發展,是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和發展的較好樣本。仰韶文化人工環壕、居址區、墓葬區等重要遺存的發現,為研究洛河中游地區這一時期的聚落形態、佈局和功能分區提供了重要材料。仰韶時期大型人工環壕、多人埋葬人骨坑、做工考究的房址等遺存的發現反映了當時強大、有序的社會組織能力和技術水平,社會分化已經非常顯著,是仰韶時期社會複雜化的具體體現。保存完好的植物遺存和動物遺存的發現為研究這一時期的生業經濟模式、環境和氣候特徵提供可靠的材料。勘探發現的龍山早期墓葬區有可能是中原地區迄今為止發現面積最大、墓葬數量最多的成人墓地,對研究龍山時期的埋葬制度、社會組織結構、社會生產技術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9] 

蘇羊遺址文物保護

2019年10月7日,蘇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20年,蘇羊遺址被列入“考古中國——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重大項目。 [9] 
2024年2月,被評選為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 [12] 

蘇羊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蘇羊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張塢鎮蘇羊村西部、下村南部。 [8]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宜陽縣出發經李賀大道—濱河南路—S315—安虎線—蘇羊村,全程約44千米,大約需要45分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