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稽古鎮

鎖定
蘇稽古鎮,大約形成於隋朝,始稱桂花場,距今約有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傳説是一姓蘇名稽的隱士居於此而得名,還有“蘇東坡到此稽查過”之説。
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中文名
蘇稽古鎮
朝    代
形成於隋朝
特    色
風味小吃豐富,味道獨特
國家/地區
四川省樂山市

目錄

蘇稽古鎮簡介

嘉州(樂山)多古鎮,蘇稽數翹楚。蘇稽古鎮,位於樂山與峨眉間,有峨眉河流經。據史料載,蘇稽古鎮大約形成於隋朝,始稱“桂花場”。其後幾代沿革,唐改蘇稽戍,宋置蘇稽鎮,清設蘇稽鋪、蘇稽鄉。蘇稽歷史文化傳説典故盛多,素有“龍燈之鄉”、“書畫之鄉”美稱。
信史記載:蘇稽在唐時為蘇稽戍,宋置蘇稽鎮,清有“蘇稽鋪”、“蘇稽鄉”之稱。始建於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牛頭堰和明末建成的紅貓堰是境內可供自流灌溉的渠堰。蘇稽,山清水秀,物埠民豐,古代曾是佛教徒朝拜峨眉山的起點。歷史文化傳説掌故盛多,素有“龍燈之鄉、“書畫之鄉”的美稱。蘇稽的峨眉河上連接兩岸的漫水石橋是清文宗咸豐八年(1858)的古建築。
蘇稽仍保留着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還有眾多地方特色美食,美味又實惠,馳名各地。
其中,以蹺腳牛肉聞名世界。202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蘇稽蹺腳牛肉特色小鎮”。
蹺腳牛肉非遺館圖片 蹺腳牛肉非遺館圖片
據悉,蹺腳牛肉非遺館位於蘇稽古鎮楊碼頭街的一座清代四合院內,展陳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踏進非遺館,就彷彿走進了蹺腳牛肉的世界。非遺館門口佇立着一座水牛銅雕,水牛不僅是蹺腳牛肉的主食材,也是蘇稽古鎮的文化符號。非遺館內共設有“縣橋燈火下程忙”“百年流轉至味芳”“世代濃情香滿堂”“傳承技藝初心長”四個展示單元,從誕生背景、歷史變遷、匠心技藝、傳承發展等角度,全面呈現“蹺腳牛肉”歷史文化。

蘇稽古鎮榮譽

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