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州市運河公園

鎖定
蘇州市運河公園位於蘇州市姑蘇區三香路北運河東岸。1987年6月開工興建,1993年6月開放。
2017年6月30日閉園改造,計劃2019年改造完工開放。
中文名
蘇州市運河公園
地理位置
蘇州市姑蘇區三香路獅山大橋北,運河東岸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3.5 公頃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6:00-21:00

蘇州市運河公園成立背景

蘇州市運河公園位於蘇州市姑蘇區三香路獅山大橋北,京杭大運河東岸。1987年6月開工興建 [1]  ,1993年6月開放。
2017年6月30日閉園改造,計劃2019年上半年改造完工開放 [2] 

蘇州市運河公園主要佈局

[2017年改造前主要佈局]
[南部] 公園活洛浜以南面積約3.5公頃,開設公園南大門,入口處是100米長的中心大道,兩旁種植高大的銀杏樹,大道深處是用地柏、金葉女貞、紅花繼木等多種植物拼成的園林標誌的大面積色塊花壇,氣勢宏偉。南段以植物造景為主,輔以大面積綠地,為遊客提供嬉戲、休閒、放飛風箏等多項娛樂活動。
[中部] 地處活洛浜與竹巷浜之間面積約為9公頃,該地段陸地和水面較多,是公園娛樂活動項目較多、且相對集中的區域,建有迷你高爾夫球場及會所、多功能茶室、遊船碼頭、童心樂園、健康樂園、少兒活動室和親鴿廣場等,這些豐富多彩的遊樂項目掩映在翠綠的樹木之中,不但豐富了青少年娛樂活動的內容,又增加了公園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植物配置上,以不規則成片樹林和大片草坪構成環境宜人的自然景觀。
[北部] 竹巷浜以北,面積約4.5公頃,地勢相對平坦,遊人可以從北大門進入園內,有較多的樹林和大片的草地,主要項目有游泳館及配套設施,對遊客開放。有佔地2000平方米的花房1座及大棚6座。
運河公園總面積17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2.5萬平方米,佔總面積的14.7%,全園陸地面積14.5萬平方米。
蘇州市運河公園
蘇州市運河公園(5張)
[主要基礎設施建設]運河公園先後投入數百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60KVA容量的配電房,438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南北出入口,廁所4只,各式道路近3000米、約6000多平方米,內河駁岸護坡1800餘米,運河駁岸加高70釐米、長度950餘米,花房及大棚2000餘平方米,運河蘇州段綜合整治記功碑及亭等。

蘇州市運河公園遊樂項目建設

[玲瓏迷人的高爾夫球場] 1993年初由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投資近300萬元建造的迷你型高爾夫球場,佔地約15畝,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90米,主要由會所、練習場和十八洞迷你型果嶺三部分組成。會所內設置總枱、灑吧間、貴賓休息室、卡拉OK廳等;練習場為長72米、寬32米、主要用於練習發球基本功的場所;十八洞迷你型果嶺由球道、練習果嶺和長草區組成,就是將發球後途中擊球——果嶺上推球進洞這個高爾夫活動的基本動作過程分解為兩個部分。該項目1993年3月動工、6月底基本建成,7月份全面開業,成為華東地區第一座迷你型高爾夫球練習場,於2000年7月併入運河公園。
[賦予童趣功能的童心樂園、健康樂園]
園內活絡浜以北的公園中南部有座四面環水的佔地3000餘平方米的綠茵小島,整個島上因為坐落着一個“童心樂園”,因而該島也就被稱之為“童心島”。在小島的東南與西南兩側築路堤與陸路相通,島上設置有“奇特樂”組合滑行道、“勇敢者”組合攀爬架以及搖曳走廊、木繩旱船、瞭望蹬台、螺旋網圈、繩索蕩木、平行翹木、鐵索懸橋等近10組有驚無險的繩木結構型娛樂項目,是集攀、爬、蹦、跳、鑽、蕩、滑、吊於一體的趣味玩具設施;配有200餘米長的環形兒童交通車道與“恐龍世界”造型動物;還有多組硬塑鱷魚翹、圓木翹翹板、雙人盪鞦韆等娛樂設施及10餘組遮陽傘椅、長方板凳、彎月型木椅等供遊人小憩的服務設施 。整個小島既富有自然野趣,又充滿童趣情調,置身其中,猶如走進“童話世界”一般,深受廣大少年朋友的喜愛。在童心樂園的西側,有佔地6000餘平方米的健康樂園,園內設置器材健身區、少兒健身區、少兒極限區和旱噴泉、塗鴉廊等設施,成為中老年朋友和青少年兒童的健身娛樂場所。
[人與鳥類和諧嬉戲的“親鴿廣場”]
公園竹巷浜以南的中北部,又有一座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四面環水的翠竹小島,經過改建成為了加強人類與鳥類的環保情感而專供遊人放飛、餵食鴿子的“親鴿廣場”,因而也叫“鴿島”。“鴿島”上翠竹茂盛,樹木參天,景色宜人,除造型新型的三座鴿棚內設置的500個鴿舍和飼養的1000羽白鴿外,還設有專門的鴿食小賣部。“鴿島”在東、南二角分別建有兩座特色小橋與園內綠地連接。人們在鴿島上放飛,餵養鴿子並與鴿子嬉戲,成為千年古運河畔的一道新景觀。
[公園的綠化及養護]
公園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形成了四季常綠、四季有花的美好景色,是廣大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良好場所。
公園綠化面積約11萬平方米,佔公園總面積的66%,佔陸地面積的77%。每年投入在綠化種植養護中的經費達20萬元以上。公園的植物配置主要採用“師法自然”的原則,一般不假人工修剪而欣賞其自然姿態。公園南段以大片草坪為主,讓人以空曠之感覺,中段和北段以高大喬木樹種為主,以形成綠樹成蔭之美感。公園的樹木品種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主要有香樟、柳樹、桂花、玉蘭、海棠、紅葉李、銀杏、慈孝竹等一百餘個品種,數量則多達二萬餘棵。逐步形成了桂花林、梅花林、海棠林、香樟林等幾大特色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