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州公園

(江蘇省旅遊景區)

鎖定
蘇州公園歷經七十餘年滄桑,雖經多次整修,仍保持了建園初期形成的法國式花園與中國自然山水交融的佈局風格。2001年,市政府決定對其進行全面改造,以改善環境、健全設施功能、適應城市建設之發展。
中文名
蘇州公園
外文名
SUZHOU PARK
地理位置
蘇州市姑蘇區五卅路92號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開放時間
5:30-21:00 [1] 
景點級別
健身、娛樂、觀賞於一體的休閒場所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64 畝

蘇州公園園區簡介

蘇州公園位於蘇州古城中心的公園路、民治路五卅路草橋弄之間,佔地64畝,全年免費開放。
蘇州公園

蘇州公園歷史沿革

蘇州公園
蘇州公園(5張)
蘇州市志》記載:蘇州公園“是蘇州第一座現代公園,俗稱大公園。”考證公園淵源,可以推至春秋,原為春秋吳子城遺址,漢為太守署。唐宋又有增葺,該園已“春日民眾可入遊樂”。 元末為張士誠王府,後焚燬,遂淪為荒地,稱皇廢基。翻閲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蘇州地圖,在梗子巷南有池沼,地較疏曠。時值西風東漸,遂有人建議在此建“市民公園”。一塊日後在蘇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閒地”開始引起了開明士紳的關注。“五四”運動後,各界人士倡議造一座包含圖書館、文物陳列室、會堂、音樂亭等科學文化娛樂設施俱全的公園。1920年,江陰旅滬鉅商奚萼銘慨捐5萬銀元開始了籌建。先由蘇州工專土木科學生測繪平面圖,再交上海公董局法國園藝家若索姆規劃設計。是年7月末,先在園中部荷池南建成一座城堡式兩層、四面鐘樓的圖書館(原吳縣圖書館)。館東側臨池為“東齋”茶室,西南角建西亭,園東南闢池名“月亮”,池邊修廊,紫藤紛披,又植樹4000餘株。20年代城內外古典園林極少開放,公園被民眾譽為城內清靜地。

蘇州公園老人介紹

據熱心地方史志的虞立安老人介紹,民國15年(1926)時,他就見到公園已砌有圍牆,牆的下部以青水磚砌成,約1米高,在它的上部裝有鐵柵欄,約0.5米高,鐵柵欄均鑄有細花紋,
圍牆每隔三米左右即以花崗石砌一石柱,在西面沿五卅路向北至西竹堂寺(即今金城新村的南端)為界,東沿公園路至龍池庵(即今園林大酒家所在處),縮進,折而向西,北部因並未開發,僅沿石橋弄(現草橋弄)砌亂磚牆。

蘇州公園公園設計

蘇州公園內的圖書館 蘇州公園內的圖書館
由於當時大公園是聘請法國園藝家若索姆設計的,所以園牆並非傳統的封閉式高牆,其舊貌在市地方誌辦公室編的《老蘇州·百年曆程》上冊第88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這種上鐵柵、下磚砌的半開放式圍牆。該照片所示園門是東南角的邊門,門北高峙一座水塔,是為供應噴泉用水而建的(當時蘇州尚無自來水),水塔之後的房屋就是公園管理處辦公室。1937年,蘇城淪陷,日軍據園,駐兵養馬,圖書館被毀,精美的鐵柵欄也被日軍拆去充作重製軍械之用,這些都是日軍在蘇州暴行的罪證。至於封閉式的圍牆,那是在抗戰勝利以後才砌造的,不久前才加以改造。由圍牆的變化也可反映對外開放雖幾經曲折,終究是大勢所趨。
1925年初建時的公園僅初具規模,只是園中峙立一幢建築宏偉的圖書館(即此次公園改建以前的月季花壇處),東側為東齋茶室,茶室北闢一小荷池,現兒童遊樂場處是西亭茶室,園東南角有一面積較大的月牙池(現為公園會堂),其餘都是荒地和孤冢。當初在公園南大門處栽植雪松時,挖出成堆的屍骨,後都被裝入半米高的敞口骨殖甏裏遷葬。

蘇州公園園內整修

蘇州公園文化娛樂
蘇州公園文化娛樂(13張)
1927年北伐勝利後,公園又得到整修,由蘇州書法家蔣吟秋先生的嫡堂兄、時任公益局長的蔣靖濤主持,請顏文梁設計噴水池,圖書館北的荷池也着手開挖,又鋪草皮植樹,同年8月1日落成開放,轟動全城。。1930年,範雲書被聘為公園管理處主任(原蘇州農校園藝系主任),恢復了因故中輟的公園拓修工程,園內尚存的荒冢都被遷到郊外,但仍在東齋的東側保留兩座較大的墳墓,吳中保墓會立有碑石,可惜這兩位墓主的姓名我也記不起了。圖書館北的荷池也在此時與東齋北的荷花池挖通相連。1931年,繼續開鑿北部池塘,植荷養魚,栽植李根源所贈楓樹200株,土山頂建四面亭一座,名民德亭。至此,後人徜徉了幾十年的蘇州公園大致建成。
《蘇州雜誌》曾發表一位蘇州籍台胞的來信,説圖書館北部有荷花池原是“1.28”抗戰中日日機丟炸彈炸成的大坑,這卻是有錯誤的。大公園在1932年“1.28”戰事和抗戰中都未遭空襲,荷花池系人工開挖,地下也曾挖出不少骷髏,後均易地埋葬。池北小山丘就是挖土堆積而成,其上由寓蘇的海寧人孫鐵舟(曾任招商局總辦)向錢大鈞、夏鬥寅募得兩千元,建成一亭,張一(仲仁)書額“民德亭”,署名“民傭”,亭內佈置了紅木桌椅,懸掛吳湖帆等名人書畫,可惜這些陳設在淪陷時都被日寇洗劫一空。
1927年北伐以後,在西亭北側建成公園電影院,以放映國產無聲電影為主,賣座常告客滿,初開時規定男女兩側分坐,後遭人反對,才予以取消。電影院亦於淪陷時被毀。
建國後教育局接管公園。1953年6月,蘇州市政府撥款數千元整修,在毀於日軍炮火的圖書館原址建竹亭,北草坪闢為幼兒樂園,涵社改少兒閲覽室,為當時市內面積最大的園林。此後公園結構屢經調整,但公園始終保持南半部花壇、噴泉的人工式,與北半部山水自然式中西合璧的規劃佈局。可以説,半個多世紀,蘇州公園已經成為蘇州市民的文化載體之一。

蘇州公園發展歷史

改造工程以原中西合璧之特色為基礎,保持原有擬凡爾賽宮為主的南部規則式、北部以中國山水園林自然式的佈局手法,保留原有大樹以及民德亭、裕齋等歷史建築;重點改建茶室、健身房、兒童樂園及四處大門等;全面調整綠化環境,運用植物造景;新建親水平台、芙蓉廣場、模紋花壇和兩個地下車庫;更新燈光、道路系統;疏浚荷池,恢復荷花景觀。使公園面貌煥然一新,體現時代氣息,成為市民健身、娛樂、觀賞於一體的休閒場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