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北平原

鎖定
蘇北平原位居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江蘇省淮河流域的蘇北地區,南接長江中下游平原,屬華北平原下的黃淮平原,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等地。蘇北平原地域廣袤,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總面積約5844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0萬。 [3] 
蘇北平原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的中央,位於秦嶺淮河及長江以北,屬於南北過渡地區。氣候上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温14.4℃,平均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日照時數2130—2430小時,水熱資源充沛,四季分明。
本區農業優勢明顯,盛產水稻、花生、棉花、玉米等多種農作物。為中國商品糧基地之一。 [4-6] 
中文名
蘇北平原
所屬地區
華東
地理位置
江蘇省
面    積
33000 km²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0.3500 萬
機    場
淮安漣水國際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
方    言
中原官話江淮官話

蘇北平原蘇北平原概況

蘇北平原人文概況

江蘇省主要地貌格局 江蘇省主要地貌格局 [6]
蘇北平原,總人口約4000萬,每平方公里為600-700人。

蘇北平原地理位置

蘇北平原
蘇北平原(3張)
蘇北平原位居江蘇省淮河流域的蘇北地區。地處我國東部,秦嶺、大別山東端向東直抵黃海的山海之間。 [6] 

蘇北平原氣候

本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氣温14.5℃左右,年日照時數為2284~2495小時,日照率52%~57%,年均無霜期200至23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4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57%。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蘇北平原水資源

蘇北平原 蘇北平原
蘇北平原處淮河流域下游,北臨洪澤湖,西廓高郵湖。瀕臨兩大水系,即淮河水系長江水系,北與黃河流域相望。公元1128年到1855年間黃河南徙奪淮,蘇北平原形成廣闊的泛濫平原。 [6] 
隋唐時代鑿通的大運河又帶動了蘇北平原的繁榮,徐州-(古)泗州-揚州的陸路與水路交通運輸業。自從黃河南徙奪淮橫貫江蘇入海期間,蘇北平原上竟然是連年洪澇、水系紊亂、經濟蕭條。蘇北的衰弱來自於自然變遷與交通優勢的更迭,南宋至清末,黃河奪淮及水利失修使蘇北平原長期處於水患威脅之中。到了近代,大運河水運優勢喪失,運河沿岸的城市再遭重創。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蘇北平原大興水利,謹防河湖氾濫與海潮侵襲,進行穩產高產農田建設,並發展了養殖業,還有大規模植樹造林、在黃河故道造果園等,使蘇北平原面貌大變。

蘇北平原交通

蘇北平原雲景 蘇北平原雲景
今天的蘇北,江河北移和水利控制能力加強使水患威脅不再;航空、鐵路、高速公路體系的建立,使其擺脱了河運的劣勢;蘇北、蘇南之間多座長江大橋將長江三角都市圈與蘇北連成一體。

蘇北平原形成

蘇北平原
蘇北平原(3張)
蘇北平原屬於華北斷塊區的南部,地質條件及地質構造不太複雜,地震活動的頻率和強度均較低。從地殼結構來看,地殼厚度變化較小。莫氏面平均深37千米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千米,一般是西部較深。蘇北平原有大面積沉降區,地貌上表現為地勢低平,在斷陷盆地內的沉積物厚度較大,表現出共震盪運動的特徵。在斷裂構造上,徐州地區斷裂較為發育,按其規模大小和地質發展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東向的斷裂分佈較。黃河南徙奪淮橫貫江蘇入海期間,蘇北平原上竟然是連年洪澇、水系紊亂、經濟蕭條。新中國成立以來,蘇北平原變成江蘇乃至國家的糧倉。本區農業優勢明顯,盛產小麥、花生、棉花、玉米等多種農作物。為中國商品糧基地之一。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