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蘆葦鶯

鎖定
蘆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scirpaceus):體型較小,翅長52釐米。第2枚初級飛羽較長,幾乎達翅端;眉紋極不明顯;上體純暗橄欖褐色;下體淡皮黃色;喉部較白色。虹膜淡褐色或褐灰色;嘴角褐色或暗褐色,下嘴粉黃色或肉黃色;腳綠灰色或淡褐色。
蘆葦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塘岸邊灌叢、草叢及長滿蘆葦、水草的沼澤濕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以昆蟲及其幼蟲為食,包括鱗翅目昆蟲、螞蟻、蝽象等害蟲。此外,尚有一部分雜草殘葉。
該物種在西歐至西亞的廣大地區都有分佈,冬季時遷徙至撒哈拉以南非洲越冬。分佈於英國南部,法國,中東,可能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繁殖,越冬於非洲東部的蘇丹,扎伊爾東部至坦桑尼亞。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學名
蘆葦鶯
拉丁學名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別    名
大嘴鶯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鶯科
亞    科
鶯亞科
葦鶯屬
蘆葦鶯
亞    種
3亞種 [2] 
命名人及年代
Herman,1804年
外文名
Reed Warbler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蘆葦鶯形態特徵

雄性成鳥上體淡褐色或橄欖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沾棕色,眉紋淡白色,但不明顯,通常僅眼前部分較清晰。眼圈白色尾呈楔狀或圓尾,尖端較圓。中央尾羽較最外側一對尾羽長5-8釐米。兩翅和尾表面與背相同色,翅和尾均無淡色羽緣,下體白色,兩脅和尾下覆羽皮黃色。 [4] 
雌性成鳥前額、頭頂、後頸及背部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概呈純暗橄欖褐色,無眉紋,具淡棕白色眼圈;初級覆羽暗褐;翅上覆羽、飛羽和尾羽暗黑褐色,具橄欖褐色狹窄邊緣。頦、喉白色,稍沾皮黃色;翅下覆羽和胸、腹部及尾下腹羽皮黃色;腹部中央較淺淡。 [4]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較黃褐色、頭頂較暗,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明顯沾赭色。 [4] 
虹膜淡褐色或褐灰色;嘴角褐色或暗褐色,下嘴粉黃色或肉黃色;腳綠灰色或淡褐色。 [4] 
大小量度:體重10-15克;體長120-140毫米;嘴峯15-18毫米;翅♂59-71毫米,♀59-68毫米;尾♂50-58毫米,♀48-55毫米;跗蹠22-25毫米。(注:♂雄性;♀雌性) [4] 

蘆葦鶯棲息環境

蘆葦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和水塘岸邊灌叢和高草叢中,也棲息於長滿蘆葦、水草的沼澤濕地。 [4] 

蘆葦鶯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喜歡棲於葦莖和小柳樹枝上。性活躍,行動敏捷、謹慎、常藏匿在灌叢或草叢中。 [4] 
鳴聲為單調沉悶的2-4聲陣發性低鳴,有時模仿其它鳥鳴唱聲。叫聲為平靜的"churr"聲。 [4] 
食物主要以昆蟲及其幼蟲為食。食物87.5%是昆蟲,主要是蝗蟲,佔50%,其次是鱗翅目昆蟲、螞蟻、蝽象等害蟲。此外,尚有一部分雜草殘葉。 [4] 

蘆葦鶯分佈範圍

蘆葦鶯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博茨瓦納、保加利亞、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厄立特里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芬蘭、法國、加蓬、岡比亞、格魯吉亞、德國、加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黎巴嫩、萊索托、利比里亞、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拉維、馬裏、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荷蘭、尼日爾、尼日利亞、挪威、阿曼、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中亞區,歐洲區)、盧旺達、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拉利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西班牙、蘇丹、斯威士蘭、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撒哈拉沙漠西部、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 [3] 
遊蕩:貝寧、法羅羣島、冰島、塔吉克斯坦。 [3] 

蘆葦鶯中國

僅見於新疆(喀什地區、博斯騰湖、天山、巴音布魯克(和靜)、額爾齊斯河流域、富藴、吐爾洪)(繁殖鳥、旅鳥)、江蘇(鎮江)、雲南(新平)(迷鳥)。 [4] 

蘆葦鶯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離水面0.5-1.5米水域的蘆葦和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莖和葉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馬尾等。巢的大小為:外徑6.5-9釐米,內徑4.5-5.5釐米,高5.0-7.0釐米,深4-4.5釐米。每窩產3-6枚卵,卵呈藍白色或綠白色,綴以褐色或灰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8.2(16-20)毫米×13.6(12.5-14)毫米。雙親共同孵卵和育雛。孵化期11-12天,留巢期10-14天。 [4] 

蘆葦鶯亞種分化

蘆葦鶯(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蘆葦鶯利比亞亞種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ammon
Hering, Winkler & Steinheimer, 2016
2
蘆葦鶯中亞亞種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fuscus
Hemprich & Ehrenberger, 1833
3
蘆葦鶯指名亞種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scirpaceus
Hermann, 1804
[2]  [5] 

蘆葦鶯保護現狀

蘆葦鶯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3] 

蘆葦鶯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