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蘆竹根

鎖定
蘆竹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蘆竹Arundo donax L的根莖。分佈於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具有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之功效。常用於熱病煩渴,虛勞骨蒸,吐血,熱淋,小便不利,風火牙痛。
別    名
蘆荻頭
樓梯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蘆竹屬
蘆竹
分佈區域
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中文學名
蘆竹根
毒    性
夏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蘆竹根入藥部位

根莖。

蘆竹根性味

味苦、甘,性寒。

蘆竹根歸經

歸肺、胃經。

蘆竹根功效

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

蘆竹根主治

熱病煩渴,虛勞骨蒸,吐血,熱淋,小便不利,風火牙痛。

蘆竹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敷。

蘆竹根使用注意

體虛無熱者慎服。

蘆竹根炮製

蘆竹根一、採集加工

夏季拔取全株,砍取根莖,洗淨,剔除鬚根,切片或整條曬乾。

蘆竹根二、炮製方法

1、鮮蘆竹根:取鮮品,除去雜質,洗淨,切厚片。
2、蘆竹根:取原藥材去雜質,洗淨,潤軟,切成厚片,乾燥,篩去灰屑。

蘆竹根貯藏

蘆竹根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鮮蘆根埋於濕沙中,臨時取用。

蘆竹根形態特徵

蘆竹,又名荻蘆竹、綠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鬚根粗壯。稈直立,高2-6m,徑1-1.5cm,常具分枝。葉鞘較節間為長,無毛或其頸部具長柔毛;葉舌膜質,截平,長約1.5mm,先端具短細毛;葉片扁平,長30-60cm,寬2-5cm,嫩時表面及邊緣微粗糙。圓錐花序較緊密,長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穎披針形,長8-10mm,具3-5脈;外稃亦具3-5脈,中脈延伸成長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於稃體的白柔毛,基盤長約0.5mm,內稃長約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蘆竹根生長環境

生於溪旁及屋邊較潮濕的深厚的土壤處。分佈於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蘆竹根性狀鑑別

蘆竹根一、藥材性狀

根莖呈彎曲扁圓條形,長10-18cm,粗2-2.5cm,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筍子芽胞突起,基部周圍有鬚根斷痕;有節,節上有淡黃色的葉鞘殘痕,或全為葉鞘包裹。質堅硬,不易折斷。
以質嫩、乾燥、莖稈短者為佳。

蘆竹根二、飲片性狀

鮮蘆竹根為類圓形的厚片,直徑2-2.5cm。外表面棕黃色,具光澤,有時可見大小不等的芽胞突起及葉鞘殘痕,切面淡黃白色。質堅而韌。氣微,味苦。蘆竹根為扁圓形厚片。外表面淺黃棕色,具縱向皺紋。

蘆竹根藥理作用

1、降壓及解痙作用。
2、抗乙酰膽鹼作用。
3、興奮子宮,釋放組織胺。

蘆竹根現代應用

現代常用於小便不利,牙痛等。

蘆竹根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瀉火。主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

蘆竹根附註

1、《本草匯言》:“蘆竹,似蘆,出揚州東垂,肌理勻淨,可以為篪。”
2、《嶺南採藥錄》:“其根類竹頭,與水蓢蔃不同。”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郭國華.《臨牀中藥辭典》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