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藥物製劑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藥物製劑(Pharmaceutics)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藥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1] 
藥物製劑是綜合運用化學、生物化學、藥學基礎理論與現代製藥工程手段進行藥物製劑的研究、設計、開發與生產的學科,該專業培養具備藥物製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藥物製劑設計與製備、生產與應用等領域,從事藥物製劑的研發、生產、質量控制、技術創新和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  [4] 
中文名
藥物製劑
外文名
Pharmaceutics
專業代碼
100702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醫學
專業類別
藥學類
修業年限
4年
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藥物製劑發展歷程

1989年4月,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二司發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簡介:理工、農林、醫藥》,藥物製劑與藥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化學制藥、生物製藥、微生物製藥、藥理學、中藥學中藥製藥、中藥鑑定等11個專業共同組成醫藥科藥學類專業,其中,藥物製劑專業代碼為醫藥0707。 [9] 
1993年7月,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司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藥物製劑專業轉變為工學門類化工與製藥類專業,專業代碼變更為081212。 [10] 
1998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藥物製劑位列其中,專業代碼由081212變更為100803,與藥學、中藥學共同組成藥學類專業,其中藥物製劑專業可授予醫學或工學學士學位,藥學、中藥學專業可授予醫學或理學學士學位。 [6]  [11] 
2012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版)》,藥物製劑與藥學專業共同組成藥學類專業,其中藥物製劑專業代碼為100702,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7]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藥物製劑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為4年。 [1] 
2020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版)》,藥物製劑與藥學、臨牀藥學藥事管理、藥物分析、藥物化學、海洋藥學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共同組成醫學門類藥學類專業,其中藥物製劑專業代碼為100702。 [8] 

藥物製劑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具備藥物製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藥物製劑設計與製備、生產與應用等領域,從事藥物製劑的研發、生產、質量控制、技術創新和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 

藥物製劑培養規格

  • 學位與學制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修業年限:4年
參考總學分:140~180學分(各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 [1] 
  • 思想政治與德育要求
學生應達到國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以及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較強的創新和創業意識、人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 
  • 業務水平要求
(1)掌握藥學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與藥學相關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掌握藥學的基本知識與實驗技能,掌握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受到各學科實驗技能、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藥物研發、生產、流通、管理、質量控制和藥學服務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掌握藥學相關方面的知識及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瞭解藥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前沿信息,熟悉藥事法規、政策,熟練應用1門外語。 [1] 
  • 體育能力要求
掌握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衞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心理健康。 [1] 

藥物製劑課程體系

藥物製劑總體框架

藥物製劑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類課程、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踐環節等構成。
藥物製劑專業教學內容應涵蓋以下所列課程的知識或技能,同時鼓勵高校設置體現學校、地域或者行業特色的相關選修課程,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建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有特色的課程體系,並應高度重視專業實踐環節,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類課程在總學分中所佔的比例不低於25%,主要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社會實踐等。鼓勵高校多途徑、多形式完成相關實踐教學內容。實驗教學中除基本教學內容外,還應有一定的綜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和特色實驗項目,每位教師指導學生數不超過35人。每位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人數原則上不超過6人。 [1] 

藥物製劑理論課程

  • 通識類課程
除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外,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學等)、外語、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體育、藝術等內容由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 [1] 
  • 基礎課程
主要包括化學類、生物學類、醫學類課程。主要包含基礎化學課程羣(含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單獨投課或合併投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等。 [1] 
  • 專業核心課程
工業藥劑學(或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藥用高分子材料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等。 [1] 

藥物製劑實踐教學

主要包括實驗、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
化學類、生物學類、醫學類基礎課程和藥學類專業課程的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學時比高於等於0.8:1,或實驗課總學時不少於550學時。
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的時間不少於16周。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應符合醫藥行業人才能力素質目標要求,並結合藥學科研與藥品生產的實際問題;綜述不能作為畢業論文選題。保證一人一題,使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實驗性論文選題佔該專業全部論文選題的比例不低於90%。所有學生均須通過客辯獲得畢業論文成績。答辯程序規範。 [1] 

藥物製劑教學條件

藥物製劑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要求
藥物製劑專業應具有滿足專業教學需要的教師數量以及符合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師資結構。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滿足該專業教學需要,生師比應不高於18:1。新開辦專業的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15名。摺合在校生數大於120名時,每增加20名學生,至少應增加1名專任教師。所有專任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每1萬實驗教學人時數配備1名實驗技術人員。專任教師中70%以上具有碩士、博士學位。3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低於30%。
  • 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
應有具備藥學類學歷教育背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且學術造詣較高的藥學專業負責人。專業核心課程教師中80%以上必須具備藥學類學歷教育背景。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3門課程每門至少有1名具有藥學類學歷教育背景及高級職稱的課程負責人,藥理學課程至少有1名具有醫學或藥學學歷教育背景及高級職稱的課程負責人。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兼職擔任專業課程、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或指導教師。
教師應具有該專業類教學所需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教師在本科教學活動中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承擔一定的教學工作量。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總體評價良好。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應從事一定的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升教學質量。
專任全職教師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年平均發表該專業教學論文、學術論文或主編(或副主編)正式出版教材數至少達到人均1篇(部)。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理學課程負責人應有相應的科研方向,具有主持省級及以上藥學科研項目的經歷。
  • 教師發展環境
高校應為教師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促進教師素質持續提升。從組織和制度上保證教師專業發展,各專業應建立基層教學組織,健全資深師傳幫帶、集體備課和定期教學研討等機制。
有專業教師隊伍教學、科研能力發展規劃,並執行良好。主動為教師建立教學培訓計劃,重視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培訓,提出明確的培訓學時、學分要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全國藥學類專業師資培訓活動、講課競賽和職業技能競賽等。注重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養,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建立通道和保障機制,有專門的青年教師培養髮展計劃和舉措。 [1] 

藥物製劑設備資源

  • 基本條件
藥物製劑專業的基本辦學條件參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規定的醫學院校的合格標準執行。
  • 教學設施
為教學提供足夠數量和功能的教室、自習室、實驗室以及各類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的課內外活動提供充足的設施保障。在制度和經費上保證實驗室對本科生開放。
  • 教學實驗室
(1)單項實驗教學時,生均使用面積不小於2.5平方米。
(2)照明、通風設施良好,水、電、氣管道及網絡走線等佈局安全、合理,符合國家規範。實驗台應耐化學腐蝕,並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
(3)實驗室消防安全符合國家標準。實驗室配備數量充足的消防設施,有警示標誌,安全出口暢通,備有急救藥箱和常規藥品,並有各種緊急情況發生後的應急設施和措施。
(4)具有符合環保要求的三廢收集和處理措施。
(5)實驗用藥品的購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 教學實驗儀器
(1)建有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等實驗室或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儀器配備充足,能夠滿足教學需要。
(2)儀器設備台套數要求:基礎藥學實驗常用玻璃儀器應滿足每人1套;大部分實驗的儀器台套數滿足每組實驗不超過4人的需要;綜合實驗、大型儀器實驗的台套數(如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等)滿足每組實驗不超過6人的需要。
  • 實踐基地
有能夠滿足教學要求的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畢業實習的指導教師必須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如在校外實習基地完成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每人帶教學生不超過3人。
充分利用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等社會資源,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設一定數量的、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基地。
  • 信息資源要求
為學生推薦高質量的教材、參考資料和工具書,為師生提供充足的圖書資料、電子資料等信息資源。專業所在學校圖書館或所屬學院的資料室中應具有一定數量與該專業有關的中外文圖書、期刊、電子資源等各類資料,且各類資料的利用率高。訂閲藥學類核心期刊種類數不少於30種,其中外文期刊應占一定比例。
建設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網站,提供必要的網絡教學資源。 [1] 

藥物製劑教學經費

  • 教學經費總額和生均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投入充足,每年的教學經費不低於學校該專業學費收入的20%。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少於1200元,且應隨着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而穩步增長。
  • 新開辦專業的教學儀器設備價值
新開辦的藥物製劑專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不少於300萬元,且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少於5000元。
  • 新增儀器設備價值及儀器設備維護
從專業開始招生起5年內,設備總值1000萬元以內的專業,平均每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設備總值的10%。設備總值超過1000萬元的專業,平均每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少於20萬元。每年應有一定的教學科研儀器增長費和儀器設備維護費。 [1] 

藥物製劑質量保障

  •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
高校應對主要教學環節(包括理論課、實驗課等)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學過程質量控制與評價機制,有明確的質量控制內容和要求,有完善的教學信息反饋機制,使主要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處於有效監控狀態。高校應形成專業基本狀態數據監測評估體系,定期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的自我評價。積極參加外部的專業認證或評估,強化學生的評估主體地位,吸納畢業生、用人單位、校外專家等共同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活動。
  •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
高校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時掌握畢業生就業去向和就業質量、畢業生職業滿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等。應採用科學的方法,發揮校友、用人單位和畢業後續教育機構的作用,結合社會和行業的評價,對畢業生跟蹤反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並形成分析報告,作為後續質量改進的主要依據。
  • 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要求
高校應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充分利用學生評教、管理人員聽課、督導評教、同行評議、畢業生和社會用人單位評價等教學評價反饋信息,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採取有效的預防與糾正措施,持續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等改革;完善教學規劃與管理制度;調整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加強教學工作整改建設力度;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以適應中國內外藥學事業和醫藥行業的發展需求。 [1] 

藥物製劑學生髮展

  • 招生
藥物製劑專業招生應符合教育主管部門招生政策,招生章程公開,招生規模合理,能滿足招生計劃。關注學生羣體的多元性,積極採取措施吸引優秀生源,生源質量較高。
  • 畢業和就業
畢業考核及學位授予制度健全,學位授予程序嚴謹無誤、執行嚴格。該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3年平均就業率不低於80%。建立學生質量綜合評價體系,跟蹤畢業生髮展。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較高。
  • 學生支持
具有學生學習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指導、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措施,具有較為完善的“獎助貸勤補免”體系,並能有效執行落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活動。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課程計劃的制訂和評估以及其他與學生有關的事務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支持學生依法成立學生組織。 [1] 

藥物製劑培養模式

  • 藥物製劑專業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
重技能、厚專業
將其他專業開設的藥劑學課程分為4門課,即《工業藥劑學》《物理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增加了藥物製劑的深度、廣度、系統性和完整性。每門課程名稱雖然與中國國內同類院校同專業相同,但從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及反饋結果來看,該校藥物製劑專業開設的專業課,其教學內容、難度和信息量遠遠超出教材範圍。
構建以藥物製劑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以藥物製劑專業課為切入點,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加大改革力度,課程體系中,專業的特色和亮點在“工業藥劑”這個主體上,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和生產實際需要精選教學內容,使專業基礎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在專業課教學中找到落腳點;突出“工業藥劑”的特點,反映藥物製劑學術發展及科研實踐相互結合的新水平。
科研促教學
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以科研促教學,由於任課教師大多為博、碩研究生導師,故在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力求使專業課的教學達到本碩連讀水平。除了教育部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目錄中的課程外,開設了其他院校藥物製劑專業在研究生中開設的《物理藥劑學》《物理藥劑學實驗》《新藥研究與開發》課程,旨在深化藥物製劑基礎理論,為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能力,培養創新性思維奠定基礎,培養學生自主設計新藥新制劑研究方案的能力,實現中國藥品生產從過去的仿製向創新的轉變,質量由終端控制向源頭控制轉變。
代表院校:湖南中醫藥大學 [2] 
  • 以“創新能力教育”為導向的藥物製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修訂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創新性學分比例
為提高藥學本科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該校立足行業,修訂培養方案。調整各模塊的學分學時比例,加大專業實踐課程比重。其中,學分分佈中,實踐教學環節學分佔總學分比例加大到39.2%;學時分佈中,各實踐教學環節佔總學時比例提升至39.83%。
獨立開設實驗課程,加強過程考核
傳統的實驗課程,均依附於理論課程,學時往往得不到保證。改革後,共設置24門實驗課程,設置不少於18學時的實驗內容。其中,實踐性較強的主幹專業課程,獨立於理論課程,該校單獨開設8門實驗課,結合實踐,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並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將實驗課程考核細分,量化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創新性實踐。改革前實驗成績僅佔期末總評成績的20%;改革後,理論課程和實驗課分別計分。不再以傳統的實驗操作考試和實驗報告作為唯一評判標準,將課程平台討論、創新實驗設計考核納入評價範圍。通過加大實驗課程考核力度,不僅考查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狀況,還考查了學生對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創新實踐的熱情。
綜合設計實踐模塊
在實驗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對常規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分組進行劑型設計和產品研發。以項目需求為導向,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實際實驗中,學習片劑、膠囊、顆粒劑、注射劑等劑型,從處方前研究、處方設計、工藝流程設計,到質量控制的研發整體流程,實現學生“一邊學理論,一邊從事應用實踐操作”。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設計與實際的生產工藝、具體制藥設備、真實的生產場景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虛擬平台優勢,既彌補了創新實踐與實際生產脱節的缺陷,又有利於發現設計缺陷,把握製劑創新的方向,發揮其專業特長。
創新性早期科研實踐模塊
在創新性實踐模塊中,該校結合本科生導師制,注重個性化培養。在學生入學的前2年配備學業組導師,後2年配備專業組導師,讓具有科研實踐經驗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研實踐活動,並採取考核和激勵措施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學生覆蓋面和活動質量。學校面向本科生開放實驗教學中心和科研實驗室,激發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讓學生輪流到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等學科實驗室學習,鼓勵學生在導師的幫助下,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早期科研專項訓練計劃”等研發項目和活動,或者參與部分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研究,引導學生在藥學研究的各領域發現興趣,培養文獻檢索、實驗技能、規範化操作、數據分析、論文寫作等基本技能,進而提高科研思維水平等綜合素養。
實習模塊
在實習教學模塊中,教師擬定合適的課題,以產品為線索,讓學生在專業實踐及論文撰寫過程中,結合化工原理、製藥工藝學、工業藥劑學原理等課程所學和前期科研實驗的積累,通過文獻檢索,完成製劑處方前研究、自主設計處方並進行工藝優化、並檢驗產品質量、確立設計空間,完整地進行製劑研發。在相對集中的實習期內,學生通過實驗室小試研究,領會創新實踐的真諦。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前沿會展以及與知名藥企、藥檢所、醫院合作,結合實際生產,借鑑最新的劑型設計和製藥機械,修繕方案,思考如何將其轉化為可供中試放大的產品。
代表院校:福建醫科大學 [3] 

藥物製劑發展前景

藥物製劑人才需求

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廣博而堅實的化學、生物學、藥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從事藥物新劑型與新制劑的研究、設計與開發,藥物製劑及其生產管理、工藝設計與技術改造工作的高級藥物製劑專門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4] 

藥物製劑考研方向

生物與醫藥、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 [4] 

藥物製劑就業方向

藥房管理/藥劑師、事業單位人員、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藥品研發、考研、醫藥化學分析、公務員、醫藥代表 [4] 

藥物製劑開設院校

地區
開設院校
天津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河北
河北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北方學院
石家莊學院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山西
山西醫科大學



內蒙古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遼寧
中國醫科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
瀋陽藥科大學

吉林
吉林大學
延邊大學
吉林化工學院
長春中醫藥大學
通化師範學院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吉林醫藥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醫科大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牡丹江醫科大學
齊齊哈爾醫學院
上海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江蘇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大學
南通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海洋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


浙江
浙江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
安徽
安徽醫科大學
皖南醫學院
安徽中醫藥大學
皖西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新華學院
亳州學院
合肥師範學院
福建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中醫藥大學


江西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山東
青島科技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
濟寧醫學院
齊魯醫藥學院


河南
鄭州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
新鄉醫學院
河南大學
黃河科技學院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湖北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輕工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科技學院
武漢城市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南
湖南中醫藥大學
長沙醫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廣東
廣東藥科大學
珠海科技學院


廣西
廣西中醫藥大學
桂林醫學院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重慶
重慶醫科大學



四川
四川農業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成都大學
成都醫學院



貴州
貴州大學
貴州醫科大學
遵義醫科大學
貴州中醫藥大學-
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
遵義醫科大學醫學與科技學院


雲南
昆明醫科大學
雲南中醫藥大學


陝西
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中醫藥大學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
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甘肅
甘肅中醫藥大學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學



2024年6月14日摘錄 參考資料: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