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藥物傳遞系統

鎖定
藥物傳遞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s,DDS)是現代藥劑學中新制劑和新劑型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晶。該系統無論在理論系統、新型製劑和製備工藝的設計、臨牀治療中的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主要包括口服緩控釋系統、透皮給藥系統和靶向給藥系統
中文名
藥物傳遞系統
外文名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
性    質
現代科學技術進步
包    括
口服緩控釋系統

藥物傳遞系統藥物傳輸系統

藥物傳輸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s,DDS)係指人們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所採用的各種治療藥物的不同給藥形式,在60年代以前的藥劑學中稱為劑型。如注射劑、片劑、膠囊劑、貼片、氣霧劑等。隨着科學的進步,劑型的發展已遠遠超越其原有的內涵,需要用藥物傳輸系統或給藥器(Device)這類術語加以表述,即原由藥物與輔料製成的各種劑型已滿足不了臨牀治療的需要,有的將藥物製成輸注系統供用,有的則採用鈦合金製成給藥器植入體內應用,使臨牀用藥更理想化。為克服普通製劑的有效血濃維持時間短的缺陷,出現了長效注射劑,口服長效給藥系統或緩/控釋製劑、經皮給藥系統等一系列新的製劑。由於緩/控釋製劑的特點,它的市場前景看好。緩釋製劑通常是指口服給藥後能在機體內緩慢釋放藥物,使達有效血濃,並能維持相當長時間的製劑。控釋製劑係指釋藥速度僅受給藥系統本身的控制,而不受外界條件,如pH、酶、離子、胃腸蠕動等因素的影響,是按設計好的程序控制釋藥的製劑,如零級釋藥的滲透泵,脈衝釋藥的微丸,結腸定位釋藥的片劑或膠囊以及自動調節釋藥的胰島素給藥器等等。亦有些文獻對緩釋、控釋製劑不加嚴格區分,統稱為緩/控釋製劑.

藥物傳遞系統種類

國外現有規格不同的緩/控釋製劑商品達數百種以上,其劑型亦有片劑、膠囊、栓劑、滲透泵、透皮貼片、藥條、植入劑、粘膜粘附劑及注射劑等多種形式,其中以口服緩/控釋製劑發展最快。緩釋微丸膠囊劑與緩釋片相比,具有安全係數高的特點,一個膠囊是由上百粒緩釋微丸組成,若有個別小丸進入胃腸道後發生迅速崩解釋藥的現象,其影響是微小的,而緩釋片若有崩釋現象,因其單次劑量比普通製劑大,其後果是不言而喻的了;而且緩釋微丸膠囊不易對胃空速率慢的患者發生疊加釋放的現象,以及不易受胃液pH值變化的個體差異的影響。因此,緩釋微丸膠囊比緩釋片更具有發展前景。
我國早在1977年版的中國藥典就收載了防治血吸蟲病的沒食子酸銻鈉緩釋片,但在這方面的研究直到80年代才被廣泛重視。1995年我國批准的緩/控釋製劑就有7個,脂質體、微球、毫微粒等亞微粒分散給藥系統以及結腸定位給藥系統這類口服靶向給藥製劑國內研究也很活躍(目前脂質體已有批准生產的品種)。今就以下幾個側面進行概述。
1 新型緩/控釋製劑研究概況
1.1 胃內滯留型控釋給藥系統
1.2 脈衝式給藥系統 根據時辰藥理學研究,藥物的治療作用、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均有時間節律,這已成為設計定時釋藥這類控釋製劑的重要依據。釋藥方式符合人體晝夜節律變化的規律,這是近代藥劑學研究的一種新型釋藥模式。國外有多家制藥企業正在研究開發這類脈衝式給藥系統,國內亦已開始研究。

藥物傳遞系統脈衝釋藥系統

(pulsatile release system)口服時將以時控的方式在胃腸道內特定部位釋放藥物。這類給藥系統特別適用於夜間或醒後馬上需要有一個血濃峯值的疾病(如失眠、哮喘、關節炎、局部缺血性心臟病等),也適用於在腸道較下部位處釋藥和吸收的那些疾病(如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口服肽類等)。目前國外投入這類研究的主要有平喘藥、心血管藥和H2受體阻斷劑及胰島素等。引入注目的是ALZA公司和Searle公司共同開發的維拉帕米晝夜節律脈衝釋藥系統商品名為Calan-OROS。治療實踐證明:高血壓患者最佳給藥時間為清晨3點左右,此時患者體內兒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臟、血管收縮加強,因而最可能出問題,該給藥系統晚上臨睡前服用,次日清晨可釋放脈衝劑量的藥物,十分符合該病節律變化的需要,預計該劑型很快即可上市。

藥物傳遞系統脈衝釋藥片

按時控崩解機制(time-controlled disintegration mechanism)設計的一種幹壓包衣片可達脈衝釋藥之目的。其片芯由藥物與崩解劑組成,其外殼是由水滲透性小的複合材料組成。調節外殼厚度與水滲透性即可控制其脈衝釋藥時間。例如:以鹽酸硫氮 ?NFDA1?酮為模型藥物(在較寬的胃腸道內可被吸收),選用羧甲基纖維素鈣(ECG-505)作崩解劑,硬脂酸鎂為潤滑劑壓制成片芯。外殼由氫化蓖麻油(HCO)、聚氯乙烯(PVC)和聚乙二醇(PEG6000)混合組成,採用90~94℃熔融法制粒,取20目顆粒,以幹壓包衣法制片,調節PEG用量及外殼厚度即可控制水的滲透速率。這種系統的平均時滯為(7±1)h,此時藥物在15 min內釋放完畢。

藥物傳遞系統納米藥物傳輸系統

納米技術為藥物的傳輸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徑,應用領域包括封裝技術、可植入給藥方法、顯像劑和微針等,技術方面則涉及樹脂、納米管、富勒烯、納米粒子、量子點和磁/電尋靶技術等,雖然到臨牀應用階段還需一段時間,但其市場前景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另外,當今醫藥工業的關鍵問題是高額的研發經費和高經濟利益藥物的缺乏,納米藥物傳輸系統與普通的競爭產品有所差異,將有利於保護專利擁有者,幫助公司增加利潤收益。因此,納米藥物傳輸系統成為納米技術中的研究熱點之一,以下將從專利、研究和市場三方面進行介紹和分析。
專利
以nano* and “drug delivery”為檢索策略在歐洲專利局網站進行摘要檢索,
共檢索到25篇專利,其中重複4篇,有效專利21篇,列表如下:
專利號
公開日
申請國家
申請人
標題
WO2005092286
2005-10-06
美國
UNIV HOUSTON
新型納米粒子和塗覆納米粒子的不連續聚合物的製備及應用
US20050203613
2005-09-15
美國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藥物傳輸支架
WO2005041908
2005-05-12
瑞士
FIRMENICH & CIE
基於無機納米粒子的藥物傳輸系統
US2005013935
2005-01-20
日本
NIPPON ELECTRIC CO
圖形排列碳納米材料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WO2004098574
2004-11-18
英國
UNIV BELFAST
納米合成藥物傳遞組合
WO2004096178
2004-11-11
英國
UNIV NOTTINGHAM
由包含脂肪乙二酸殘餘物和脂肪族多元醇殘餘物的聚酯組成的納米和微米粒子藥物傳輸系統
CA2527126
2004-10-14
加拿大
CELATOR PHARMACEUTICALS INC
用於治療耐藥性的運輸治療劑和至少一種耐藥調解劑的納米尺寸交通車
WO2004073794
2004-09-02
以色列
YISSUM RES DEV CO
電泳導入藥物傳輸器件和方法
US2004161464
2004-08-19
以色列
EFRAT BIOPOLYMERS LTD
用於藥物傳輸的聚合物分子式
JP2004016909
2004-01-22
日本
JAPAN SCIENCE & TECH CORP
納米萃取方法和納米萃取
WO03042251
2003-05-22
美國
PROCTER & GAMBLE
殼聚糖合成物
US2003095998
2003-05-22
美國
UNIV NORTH CAROLINA
纖維基納米藥物傳輸系統
JP2003275281
2003-09-30
日本
HOSOKAWA MICRON KK
包含藥物的合成粒子生產方法
US2003031721
2003-02-13
美國
微米和納米微粒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WO0230466
2002-04-18
美國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親水劑、聚合物和水凝膠的藥物應用
JP2002138036
2002-05-14
中國台灣
SANTEN PHARMA CO LTD
控制藥物緩釋系統
US6495669
2002-12-17
美國
UNIV MISSOURI
納米尺寸結構的製備
WO0031123
2000-06-02
愛爾蘭
ELAN CORP PLC
靶向傳輸受體的縮氨酸及相關方法
US6165440
2000-12-26
美國
UNIV TEXAS
加強固體瘤藥物傳輸的放射和納米粒子
WO9918934
1999-04-22
美國
UNIV VANDERBILT
微米和納米粒子聚合物傳輸系統
JP10101688
1998-04-21
日本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有機鉍衍生物
下面對2005年公開專利的技術內容進行介紹:
日本電氣公司的專利US2005013935,公開了一種圖形排列碳納米材料結構,可用於藥物傳輸。具體方法是:將碳納米材料嫁接在多環芳香族分子上,固定在一個襯底表面和具有單層石墨結構的陽離子上,形成特定的圖形排列。
瑞士FIRMENICH & CIE的專利WO2005041908,公開了一種基於無機納米粒子的藥物傳輸系統,這種納米尺寸傳輸系統包括一種無機納米粒子半族與至少一種有機前體香料或前體藥物半族形成共價鍵。
美國朗訊科技公司的專利US20050203613,公開了一種可植入的藥物傳輸支架,包括一種具有內表面和外表面的管狀成分,特徵在於:至少一個表面是疏水的,至少一個表面區域包括微結構或納米結構陣列,所説的陣列使這個區域具有動力學控制疏水性。
美國休斯頓大學的專利WO2005092286,公開了一種納米結構,可應用為藥物傳輸系統,這種納米結構有三種具體形式:納米粒子核和納米殼、納米粒子核和納米棒、納米粒子核和納米殼和納米棒。納米粒子殼具有一種導電材料,納米殼或納米棒具有另一種導電材料,這兩種導電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是不同的。
根據以上檢索結果,美國申請的專利佔總數的42%,日本佔18%,可見在此研究領域,美國處於領先地位,日本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