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藥品化義

(明代賈所學編撰的中醫典籍)

鎖定
《藥品化義》,由賈所學原撰於明末(約1644年之前),清代李延昰補訂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後易名《辨藥指南》。共13卷,卷首1卷為李延昰所補“本草論”、“君臣佐使論”、“藥有真偽論”、“藥論”4篇藥物理論。卷一相當於總論,述“藥母訂例”、“辨藥八法”、“藥性所主”等內容。卷二至卷十三為藥物各論,論藥161種,按其藥性主治分為氣、血、肝、心、脾、肺、腎、痰、火、燥、風、濕、寒共13門。本書以藥母八法(體、色、氣、味、形、性、能、力)統領藥性理論,辨別藥性,有很大的創新,對清代本草有較大的影響。
中文名
《藥品化義》
書名(異名)
《藥品化義》
作    者
賈所學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藥品化義流傳版本

該書由賈氏原刊本、李延昰補訂本和尤乘增訂本等,以李延昰補訂本最接近原書且流傳最廣。李氏補訂本現有清康熙刻本、道光二十八年(1848)無味齋刻本、光緒三十年(1904)北京鬱文書店鉛印本和同年天津文華印字館鉛印本、光緒三十二年(1906)學校司排印局石印本、滌俗草堂抄本等。

藥品化義校注、整理

《藥品化義》經李延昰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補訂,李氏補訂本成為最接近原書且流傳最廣的版本。

藥品化義作者簡介

《藥品化義》作者賈所學,浙江嘉興人。賈氏於清康熙年間李延昰在嘉興諮訪時已是“問其里人,有不聞其姓名者”,至尤乘尋訪時,更是“遍訪渠同鄉,亦罕有知者”。據康熙二十四年所編《嘉興縣誌》卷七《人物誌·藝術》載:賈所學,號九如。研究方書,深明理趣。有《脈學指歸》《藥品化義》等刻,遠近稱之。關於賈氏生平所知亦僅限於此。

藥品化義內容簡介

《藥品化義》卷首為李延昰所增4篇藥論(或有將此合為一卷者),其一《本草論》,簡述歷代本草發展情況;其二《君臣佐使論》,綜述歷代有關君臣佐使之説;其三《藥有真偽論》,多取陳嘉謨之説;其四《藥論》,議藥性與炮製、產地、品種之關係。正文卷1為《藥母訂例》,相當於總論,首出“藥母”説。所謂“藥母”,取法於“書有字母,詩有等韻,樂有音律”,即歸納中醫藥理之要素。“藥母”有8法,即體、色、氣、味、形、性、能、力。作者以8法將中藥藥理由法象(外在表象)到義理,統貫成一個完整體系,並以此“訂為規範”,以防止“議藥者皆懸斷遙擬”之弊。此書“藥母”説結構謹嚴,李延昰稱其“區別發明,誠一世之指南”。餘卷共論藥162品,分氣、血、肝、心、脾、肺、腎、痰、火、燥、風、濕、寒13類。各藥議論層次清晰,闡功效主治之理,較少虛玄處。末以小字注出用藥品種特徵、簡要炮製方法,以符實用。各類藥之後又有一小結式用藥比較,便於掌握各類藥之特點。

藥品化義影響評價

李延昰評價其“區別發明,誠一世之指南。”其後清初另一位名醫尤乘亦把該書“珍為異寶”,稱其“遠紹神農開物之業,近接蘄陽集成之統……,誠生人之要旨,濟世之真詮也。”
[1-4] 
參考資料
  • 1.    張瑞賢.《藥品化義》及其它[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3年
  • 2.    甄志亞.中國醫學史[M]: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年
  • 3.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4.    賈維誠,賈一江編著.《中國醫籍志》:中國醫院管理雜誌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