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藤原鐮足

鎖定
中臣鐮足(614年—669年),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藤原氏的始祖。中臣鐮足在大化改新前後作為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的心腹活躍於日本政壇,為藤原氏繁榮構建了基礎。《藤氏家傳》記載中臣鐮足“偉雅、風姿特秀”,字為仲郎。中臣鐮足曾受學於大儒南淵請安。645年(皇極天皇5年)中臣鐮足參與誅殺權臣蘇我入鹿,推進改革。
中文名
中臣鐮足
外文名
なかとみのかまたり
別    名
藤原鐮足
中臣鐮子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族
出生地
大和國高市郡藤原
出生日期
614年(推古天皇22年)
逝世日期
669年(天智天皇8年)
職    業
政治家
主要成就
乙巳之變、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
官    位
大織冠內大臣
父    親
中臣御食子
母    親
大伴智仙娘

藤原鐮足人物生平

藤原鐮足仕宦早期

據《藤氏家傳》記載,中臣鐮足的出生地是大和國高市郡藤原(奈良縣橿原市)。中臣氏的祖先是天兒屋根命,世代出任大和朝廷祭祀的神官。 [1]  藤原之姓是取自出生地的地名。 [1] 
中臣鐮足畫像 中臣鐮足畫像 [2]
據《大鏡》的記載,其出生地為大原(現在的奈良縣明日香村)或常陸國鹿島(茨城縣鹿島市)。 [3] 
公元614年(推古天皇22年),中臣鐮足出生。未生前即哭聲在外,懷胎十二月才出生,中臣鐮足的外祖母對其母大伴智仙娘説:“你兒子必非常人。非凡之子,必有神功。” [1] 
中臣鐮足很早就喜讀中華的史書,能背誦《六韜》。中臣鐮足在隋唐之際留學中華的南淵請安所開的學塾中學習儒學,與蘇我入鹿一起被視為南淵請安的得意門生。《日本書紀》中記載,公元644年(皇極天皇3年)中臣氏家族請求中臣鐮足繼承家業擔任祭祀的神官,中臣鐮足固辭,退避到攝津國三島的別邸。 [1]  [4] 
蘇我入鹿成為大臣後權勢朝野,威福自用,但獨獨敬重中臣鐮足。 [1] 

藤原鐮足乙巳之變

中臣鐮足有匡濟朝廷之志,密謀推翻蘇我氏體制,尋找值得擁立的皇子。最初中臣鐮足接近輕皇子(孝德天皇),與輕皇子關係親善。輕皇子素來敬重中臣鐮足,禮敬非常。輕皇子命寵妃阿倍氏淨掃別殿,設新蓐,凡中臣鐮足的需求無不應允。但中臣鐮足最終認定中大兄皇子能成大事。一日中臣鐮足陪中大兄皇子在法興寺蹴鞠。中大兄皇子的鞋隨鞠而脱,中臣鐮足跪奉之,中大兄皇子也跪受之。從此中臣鐮足與中大兄皇子相交莫逆,兩人一起謀劃針對蘇我氏的對策。凡中臣鐮足的提議,中大兄皇子無不遵從。趁蘇我氏一族內部對立之際,中臣鐮足勸中大兄皇子迎娶蘇我石川麻呂之女,將蘇我石川麻呂拉攏到反蘇我氏宗家的陣營中。中臣鐮足還向中大兄皇子推薦了佐伯連古麻呂、稚犬養網田等力能扛鼎的武勇之士作刺客。 [4] 
公元645年6月12日,在舉行外國使臣的進貢儀式之時,皇極天皇出席大極殿,古人大兄皇子隨侍身旁,蘇我入鹿也入朝。蘇我入鹿的猜疑心強,日夜劍不離手,在俳優道化的勸説下,蘇我入鹿解除了劍。中大兄皇子命令衞門府緊閉宮門。蘇我石川麻呂宣讀上表文。中大兄皇子持長槍隱藏在殿側,中臣鐮足取弓矢潛藏在一旁。海犬養勝麻呂把兩把劍交給佐伯子麻呂和葛城稚犬養網田。原來負責斬殺蘇我入鹿任務的佐伯子麻呂和葛城稚犬養網田因為恐懼,於是把飯用水嚥下去,便立刻就吐了出來。中臣鐮足訓斥倆人。中大兄皇子看刺客佐伯子麻呂等人畏懼蘇我入鹿之威,不敢動手,就親自跳出去,眾人於是將蘇我入鹿斬殺。次日的6月13日,蘇我蝦夷在自家的城寨放火,自焚而死。 [4] 

藤原鐮足大化改新

中臣鐮足 中臣鐮足
乙巳之變後,皇極天皇想傳位於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將其事告知中臣鐮足。中臣鐮足考慮到古人大兄皇子是中大兄皇子之兄,如果中大兄皇子越次繼承大統,恐失恭遜之義。而輕皇子是中大兄皇子之舅。中臣鐮足提醒中大兄皇子將皇位讓於輕皇子,以積累民望。中大兄皇子聽從中臣鐮足的建議。於是輕皇子即位,是為孝德天皇。中臣鐮足被孝德天皇任命為內臣,掌握了軍事指揮權。 [4] 
之後,在推行大化改新的過程中中臣鐮足作為中大兄皇子的親信,與保守派的左大臣阿部內麻呂、右大臣蘇我石川麻呂對立。公元647年(大化3年),新冠位制度實行後,中臣鐮足受封大錦冠。公元649年(大化5年)在阿部內麻呂去世、蘇我石川麻呂失勢的情況下,中臣鐮足擴張了勢力,公元654年(白雉5年)左右,中臣鐮足升為大紫冠。公元669年(天智天皇8年),臨終前天智天皇親自探病,受封大織冠,被任命為內大臣,受賜“藤原氏”之姓。

藤原鐮足文學成就

萬葉集》收錄了中臣鐮足2首和歌。《萬葉集》所收錄的兩首中有一首送給正室鏡王女的,另一首是中臣鐮足受賜采女安見兒時抒發喜悦之情的和歌。 [5] 

藤原鐮足軼事典故

中臣鐮足出生於日本高市郡,據説他母親懷胎一年才將他生出,還在腹中就聞哭聲在外。出生後他的外婆對他的母親説:“你兒子必非常人。非凡之子,必有神功,將來準成大事。”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