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藝術交流

鎖定
漢語字典説:交流意思有二,一為交錯地流淌,二為彼此間把自己有的提供給對方。人如水,江河之水,匯合而流;思想交融,則能碰撞智慧的火花,豐富生活的色彩。《趙啓正、吳建民對話錄: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一書,恰恰就是以交流的方式,展現和探討了交流的藝術。
中文名
藝術交流
類    別
藝術學術語

藝術交流簡介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省的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始於1953年。當時交流項目主要為組派文藝團隊到國外參加一些世界性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如1953年廣東音樂隊和潮州音樂隊率先參加了“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1957年粵劇演員紅線女和潮州音樂隊參加了“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等。
1959年後,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項目和範圍不斷擴大,一些外國和香港的藝術團體開始陸續來粵訪問;
1963年,還為越南廣寧省培訓了一批(29名)粵劇演員。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廣東省的對外文化藝術交流陷入基本停頓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廣東省的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很快得到恢復發展。
1979年5月,廣東粵劇團在全國出訪藝術團體中率先實施商業演出,赴香港公演34場,場場爆滿,載譽而歸,標誌着廣東涉外文藝演出市場的形成。
1980年後,受國家委託,廣州雜技團先後為也門、肯尼亞、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等國家培訓了40多名雜技演員和雜技訓練監護員。
1982年,廣州粵劇團首次赴加拿大、美國演出,得到僑胞的讚賞和外國媒體的高度評價,紐約亞洲藝術協會和聯合國交響樂協會為紅線女頒發了“傑出藝人獎”。廣東省文化部門還承接了援建剛果人民宮劇場舞台設備、電影放映設備的任務,先後派出4名舞台燈光、電影放映技師前往傳授舞台操作技術。
1990年後,廣東省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質量又有新的提高,1999年,雙向交流的數量曾上升到全年出訪387批、4239人次,接待來訪449批、6362人次,首創建國以來對外雙向文化藝術交流人數年超萬人次的記錄。
廣東省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正常、友好的聯繫和往來,外國也先後有9個省、州和45個城市來粵與有關政府締結了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關係。
廣東省歷年派出參加各類國際藝術比賽和民樂、聲樂、合唱、雜技、鋼琴、手風琴、舞蹈、少兒藝術等項目,累計已獲得近百個獎項。雜技、粵劇、潮劇、現代舞等藝術品種在港澳台地區和歐美、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已建立了較穩定的演出市場;“廣東省改革開放成就圖片展覽”赴加拿大、哈薩克和港澳地區展出,廣州童聲合唱團、李雲迪鋼琴演奏赴台灣演出,廣州交響樂團進入歐洲金色大廳演奏等等,都取得成功併產生巨大影響;
廣東省成功舉辦的“88羊城國際舞蹈節”、“羊城國際粵劇節”、“廣東國際攝影藝術節”、“98國際童聲合唱節”、“98國際藝術博覽會”、“廣東國際民間藝術節”、“潮州國際藝術節”、“亞洲少兒藝術節”、“中國(廣東)國際聲樂比賽”等大型活動,影響面涉及歐美和亞太地區,在我國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國際交往中,發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2年,廣東省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全年出訪438批、5265人次,接待來訪474批、8335人次,第三次雙向年超萬人。

藝術交流創作背景

藝術交流作品賞析

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