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藝概

(201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藝概》是201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藝概
作    者
[清] 劉熙載 [2] 
出版時間
2019年2月1日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頁    數
751 頁
字    數
644千
ISBN
9787214223739
定    價
68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精裝
版    次
1
內容簡介
《藝概》是作者平時論文談藝的彙編,成書於晚年。全書共6卷,分為《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義概》,分別論述文、詩、賦、詞、書法及八股文等的體制流變、性質特徵、表現技巧和評論重要作家作品等。作者自謂談藝"好言其概(《自敍》),故以"概"名書。"概"的涵義是,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簡馭繁,"舉少以概乎多",使人明其指要,觸類旁通。這是劉氏談藝的宗旨和方法,也是《藝概》一書的特色。所以和以往談藝之作比較起來,廣綜約取,不蕪雜、不瑣碎,發微闡妙,不玄虛,不抽象,精簡切實。
《藝概》論文既注重文學本身的特點、藝術規律,同時又強調作品與人品、文學與現實的聯繫。劉熙載認為文學是"心學",是作家情志即"我"與"物"相摩相蕩的產物。所以論文藝貴真斥偽,肯定有個性、有創新精神的作家作品,反對因襲模擬、誇世媚俗的作風。他注意到文學創作存在兩種不同的方法:或"按實肖像"、或"憑虛構象"。並重視藝術形象和虛構,認為"能構象,象乃生生不窮矣"。所以對浪漫派作家往往能有較深刻的認識。如説莊子的文章"意出塵外,怪生筆端",乃是"寓真於誕,寓實於玄";李白的詩"言在口頭,想出天外",其實與杜甫"同一志在經世"。他運用辯證方法總結藝術規律,指出:"文之為物,必有對也,然對必有主是對者矣"(《經義概》)。又説"物一無文",但"更當知物無一則無文。蓋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文概》)。《藝概》對物我、情景、義法種種關係的論述,就着重揭示了它們是如何辯證統一的,突出了我、情、義的主導作用。
由於把握藝術辯證法,劉氏考察創作問題、評價作家作品,往往深入一層,高出一頭,有精闢獨到的見解。他強調作品是一個有機整體,論所謂"詞眼"、"詩眼",提出"通體之眼","全篇之眼"。他談批判與繼承的關係,指出"惟善用古者能變古,以無所不包,故能無所不掃"。他對不同旨趣、不同風格的作家作品,不"着於一偏",強分軒輊,其長處與不足都如實指出,如説:"齊梁小賦,唐末小詩,五代小詞,雖小卻好,雖好卻小,蓋所謂'兒女情多,風雲氣少'也。"他論表現手法與技巧,指明"語語微妙,便不微妙","竟體求奇,轉至不奇",強調"交相為用"、"相濟為功",提出一系列相反相成的藝術範疇,如深淺、重輕、勁婉、直曲、奇正、空實、抑揚、開合、工易、寬緊、諧拗、淡麗等等。
劉熙載認為文學"與時為消息",重視反映現實、作用於現實的所謂"有關係"的作品。他還把作品的價值同作家的品格聯繫起來,強調"詩品出於人品"。所以他論詞不囿於傳統見解,推崇蘇軾、辛棄疾,批評温庭筠、周邦彥詞品低下;以晚唐、五代婉約派詞為"變調",而以蘇軾開創的豪放派詞為"正調"。他的詞論,在清亡前後有一定影響。沈曾植稱許他"涉覽既多,會心特遠"(《菌閣瑣談》);馮煦謂其"多洞微之言"(《蒿庵論詞》);王國維《人間詞話》則對《藝概》拈出作品中詞句來概括作家風格特點的評論方式以及個別論點,都有所吸取。
《藝概》有刻於同治十三年的《古桐書屋六種》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標點本。劉氏另有《遊藝約言》,與《藝概》同類。清代光緒二十九年四川成都官書局印本《藝概》。
此書是近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優秀的理論着作。共六卷。它的廣博和慧深為後代許多學者所推崇,使得它成為一部古典美學的經典之作,而劉熙載也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最後一位思想家。
《藝概》論文既注重文學本身的特點、藝術規律,同時又強調作品與人品、文學與現實的聯繫。劉氏考察創作問題、評價作家作品,往往有精闢獨到的見解。他強調作品是一個有機整體,論所謂"詞眼"、"詩眼",提出"通體之眼","全篇之眼"。談到批判與繼承的關係,認為"惟善用古者能變古",並能夠正確對待不同旨趣、風格的作家作品。他論表現手法與技巧,指出"語語微妙,便不微妙","竟體求奇,轉至不奇",強調"交相為用"、"相濟為功",提出一系列相反相成的藝術範疇,如深淺、重輕、勁婉、直曲、奇正、空實、抑揚、開合、工易、寬緊、淡麗等等。《藝概》有刻於同治十三年(1874)的《古桐書屋六種》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