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藏醫藥(甘南藏醫藥)

鎖定
藏醫藥(甘南藏醫藥),甘肅省碌曲縣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文名
藏醫藥(甘南藏醫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甘肅省碌曲縣
遺產類別
傳統醫藥

藏醫藥(甘南藏醫藥)歷史淵源

藏醫藥歷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環境下積累起來的醫學經驗。它的經典著作《四部醫典》成書於公元8世紀下葉的吐蕃王朝時代,由著名藏醫學家宇妥·元旦貢布所著。藏醫學和藏族天文歷算結合在一起,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醫學體系,藏醫藥學以“水、火、土、風、空”五原學説和“龍、赤巴、培根”三因學説為理論基礎,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動物、礦物和部分“南藥”為基本藥物,採用適應高原環境和遊牧生活的行醫方式,對高原缺氧環境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養生文化也越來越得到醫學界的重視。 [1] 

藏醫藥(甘南藏醫藥)文化特徵

由於青藏高原幅員遼闊,山高水急,藏醫藥文化的民族特徵和地域特徵比較明顯,藏醫的診斷、醫技和藥物常有地區和流派的差異,近幾十年來隨着藏醫藥事業的建設和學術交流的廣泛開展,藏醫藥的繼承和弘揚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甘南地域遼闊,自然環境豐富多樣,製藥原材料60%產於境內。由於地理環境特殊,日照時間長,甘南的藥物活性成分很高。
公元7世紀,藏醫藥學傳入甘南地區。甘南藏藥經過適時採集、妥善乾燥、區分新舊、加工去毒和特殊的炮製工藝製成,其藥性柔和、配伍恰當,療效格外顯著。
甘南藏醫藥治療方法較獨特,主要有內服法(十種)和外治法兩類。外治法包括柔治(燻療、藥浴、塗擦三種)、糙治(剖部放血、火灸、棒刺三種)和峻治(剪割、截斷、牽拉、清除四種)。從史書記載和現有器械圖譜看,曾達到進行開顱手術的技術水平。甘南藏醫藥是藏民族文化的獨特創造,以甘南藏醫藥知識體系為核心,又與宗教、哲學、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門類互相聯繫,共同構成了藏族人民的疾病觀、社會觀、自然觀、生命觀。 [1] 

藏醫藥(甘南藏醫藥)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藏醫藥(甘南藏醫藥)項目保護單位碌曲縣藏醫院評估合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