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藏王墓

鎖定
藏王墓,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城河南側 [1]  ,是唐朝(7世紀—9世紀)吐蕃第二十九代贊普至四十代(末代)贊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羣 [2]  ,佔地面積385平方千米 [3] 
藏王墓是西藏自治區山保存較好、規模較大大的王陵,包括松贊干布墓、赤德松贊之陵,松贊干布墓封土頂部建有一座小型寺院,裏面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像。藏王墓作為西藏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吐蕃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有較高的研究和探討價值 [4] 
1961年3月4日,藏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藏王墓
地理位置
山南市瓊結縣 [11] 
佔地面積
38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174
分類號
Ⅵ—13
所處時代
吐蕃

藏王墓歷史沿革

藏王墓是唐朝(7世紀—9世紀)吐蕃贊普的墓葬羣 [1] 
元朝(13世紀),藏王墓內的松贊干布墓的守墓人住房,被寧瑪派大師隆巴·釋迦維將其改建為松贊拉康(松贊干布祠堂) [2]  ,佛堂以主殿為中心,配有三世佛堂、護法神、僧舍等附屬建築 [3]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藏學家、意大利學者杜齊對藏王墓進行了考察 [6] 
1959年,西藏文物調查小組對對藏王墓進行了考察,繪製了陵位圖,確定了8座陵墓的墓主 [6] 
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期間,藏王墓松贊干布墓內的松贊拉康被拆除 [6] 
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次對藏王墓進行勘測 [6] 
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次對藏王墓進行勘測,重新確定了陵墓的數目及各陵之間的方位關係 [6] 
藏王墓鳥瞰 藏王墓鳥瞰

藏王墓遺址特點

  • 遺址分佈
松贊干布墓 松贊干布墓
藏王墓主要保存有23座墓葬、2座石碑、2尊石獅和1處建築(頌讚拉康復原建築) [7]  。藏王墓的墓葬大小不一,排列也不整齊,範圍包括木惹山麓和東嘎溝口,墓地東西長約2076米,南北寬約1407米,佔地面積約385萬平方米 [8]  ,主要分為東、西兩個陵區,兩區相距約800米;西陵區位於穆日山的北側,所以又稱穆日陵區,陵墓數量多,封土規模也較大,共發現13座陵墓,其中有幾座規模龐大,從瓊結河邊向穆日山腰呈“一”字排列,另外規模較小的幾座則比較集中地建在這一列陵墓的前方;東陵區即頓卡達陵區,共發現7座陵墓,排列沒有明顯規律,封土形制也不盡相同 [6] 
  • 封土形制
藏王墓的封土形制分為方形平頂和梯形平頂兩種,以方形居多,封土大多用土、木、石等材料夯築而成,各墓的封土半數高約10米左右,封土形制分方形平頂、梯形平頂兩種,其中方形平頂居多,其結構大多數是以土、木、石夯築而成,夯層一般厚0.07米—0.28米,內有圓木堅固 [4]  ;墓封坡面為夯層,每一夯層約15釐米—20釐米厚,層層夯實,形成高大方形墓封,其上層土墩為橢圓形,墩頂極平坦,東西長約130米,下層為長方形土台,周邊不齊整 [3] 
  • 松贊干布墓
藏王墓內的松贊干布墓(1號陵墓),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陵墓,也是整個藏王墓羣的主墓,墓門往西南開,墓邊長100米,墓高13米;封土頂部,有座小型寺院(松贊拉康復原建築),裏面供奉着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像 [9] 
  • 赤德松贊墓
藏王墓內的赤德松贊墓,位於松贊干布墓的東側,為赤德松贊和松芒布結的墓,封土較大,方形平頂邊長180米 [4] 
封土平面接近方形,頂小底大呈覆鬥形,存高度為18米,墓頂長95米,寬67米,墓底長130米,寬124米,佔地面積相當於兩個足球場那麼大。
  • 朗達瑪墓
藏王墓內的朗達瑪墓,封土較小,為方形平頂,邊長30米 [4] 

藏王墓文物遺存

  • 綜述
藏王墓存有墓碑兩方,分佈為赤德松贊墓碑、赤松德贊記功碑;石獅一對。
  • 赤德松贊墓碑
藏王墓赤德松贊墓碑 藏王墓赤德松贊墓碑
藏王墓赤德松贊墓碑,通高有7.18米,形制風格仿唐式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帽底部四角上雕刻有四尊飛天,左、右兩側浮雕出日、月的紋樣,日環為雙層圓形圖案,周邊雕刻有十六角光芒形象,月亮為圓圈內加弧線,象徵着月亮的圓缺;碑身上方正面左、右兩側刻有一太陽和一月亮,下方即為古藏文碑文;碑身的左、右兩側各有兩條龍,上面一條為雲中升龍,下面一條呈“S”形屈盤;碑身的底部還雕刻有四條相互盤繞在一起的蛇和蓮花座,碑座為石龜碑座 [6] 
  • 石獅
藏王墓石獅,位於藏王墓6號陵前,為一對石獅,一獅已殘,一獅除左腿斷外,還較完整,通高(帶座)1.55米,座長1.2米,寬0.76米 [3]  ,呈蹲座狀,獅子頭部昂起,卷鬃披於頸部,前肢稍向前伸,尾部自然捲向左側,體形較為壯碩,四肢稍短,上體挺起 [6] 

藏王墓研究價值

石獅 石獅
藏王墓建造於吐蕃王朝(6世紀—10世紀)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直接反映了吐蕃王朝(6世紀—10世紀)時期的政治、經濟、宗教、民俗狀況、生產力、建築技術與藝術等方面的發展水平,為研究吐蕃先民在陵墓選址、規劃佈局、建築工藝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學術研究價值 [7] 

藏王墓保護措施

保護碑刻 保護碑刻
1961年3月4日,藏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7年來,瓊結縣人民政府修訂完善了《瓊結縣藏王墓及周邊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10] 
2021年10月12日,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時期大遺址。 [12] 

藏王墓歷史文化

  • 墓葬選址
山南澤當,相傳是藏族的發祥地,後來逐漸向南發展,推進到雅隆河上游的瓊結一帶。公元七世紀,雅隆部落的崛起,先後吞併補爾瓦等部落,逐步統一了西藏地方,建立起吐蕃政權。隨後,將其都城遷往拉薩。然而為表其不忘根本,仍在山南建有夏衙,不時移居於此。由於同樣的原因,吐蕃贊普的陵墓(藏王墓)也修建在瓊結地方的木惹山。藏王墓羣的確切墓葬數量及其墓主,歷來説法不一。據《智者喜宴》《西藏王臣記》記載,藏王墓原有墓葬二十一座 [1]  ,參照《雅礱佛教史》、《西藏王臣記》、《西藏王統記》,能確定墓主的有九座,分別是松贊干布墓、芒松芒贊墓、赤德松贊墓、赤德祖贊墓、赤松德贊墓、赤祖德贊墓、朗達瑪墓、赤都松芒布傑墓、牟尼贊普墓 [4] 
藏王墓鳥瞰 藏王墓鳥瞰

藏王墓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藏王墓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城河南側,背靠木惹山,前臨雅隆河,分佈在山坡上,海拔高度3819米 [1] 
藏王墓
  • 交通
山南市——乃東路——澤魚線——濱河路——贊普路——藏王墓。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