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鎖定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四川省色達縣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屬於中國藏族格薩爾文化的一種遺存,主要分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石渠、丹巴三縣境內。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是中國藏族美術史上一個創舉,它以英雄詩史《格薩爾》核心內容為表現對象,融刻石技藝和傳統繪畫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再現了格薩爾王及其嶺國眾將士為民造福、不畏邪惡、英勇奮戰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格薩爾彩繪石刻刀法精細,取材考究,在石刻畫上採用了彩繪工藝。 [1] 
2006年5月20日,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39。 [2] 
中文名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四川省色達縣
遺產編號
Ⅶ-39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歷史淵源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屬於中國藏族格薩爾文化的一種遺存,主要分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石渠、丹巴三縣境內,以色達縣的格薩爾彩繪石刻具有代表性。色達縣位於蜀西北,傳説曾是嶺國長系部落居住地,又是嶺國名將尼崩達爾雅和阿奔布益盤達的故里,故格薩爾文化的積澱十分深厚,有“格薩爾藝術之鄉”的美譽。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以英雄詩史《格薩爾》核心內容為表現對象,融刻石技藝和傳統繪畫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再現了格薩爾王及其嶺國眾將士為民造福、不畏邪惡、英勇奮戰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 [1] 
史詩英雄格薩爾王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嶺國領土始歸一統。格薩爾去世後,嶺葱家族將都城森周達澤宗改為家廟,其顯威迭事和赫赫功績昭示後人不斷。
嶺葱土司翁青曲加於公元1790年在今阿須的熊壩協蘇雅給康多修建了“格薩爾王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原址處重建為“格薩爾王紀念堂”。堂正中塑格薩爾王駿馬馳騁的巨像。
19世紀以前,格薩爾彩繪石刻就在色達縣所在地區孕育產生。
2002年以後,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石渠、丹巴格薩爾彩繪石刻相繼公諸於世。格薩爾彩繪石刻不僅為格薩爾文化提供了一種新的傳承方式,而且填補了格薩爾文化在藏族石刻中的空白。 [3]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文化特徵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3張)
格薩爾石刻,刀法精細,取材考究,在採用鑿刻、直刻、斜刻刀法的同時,注重磨刻、磨劃技術效果,使石刻畫構圖和諧。在石刻畫上採用了彩繪工藝,這樣既增加了畫面視覺的藝術感和光澤度,又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色達格薩爾彩繪石刻有如下特點:
一是嶺國人物譜系完整。彩繪石刻就單幅而言,可獨立成畫,單獨保存,表現出一位將士或一位王妃的基本面貌;若組合在一起,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二是忠實於《格薩爾》文本的精神和內容。每一位人物的性格和外表特徵,每一位人物所使用的武器和所騎戰馬,都根據文本中的具體描述而創作。
三是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色。每一幅彩繪刻石都刻繪了自然背景,有草原、森林、高山、藍天、白雲、雪峯,為畫面平添了鮮活的高原氣息。
四是雕刻與彩繪協調統一。以畫補空,以色填空,彌補了石刻本身在畫面效果上的不足。 [3]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製作工序

格薩爾彩繪石刻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一般包括採選石料、構圖、刻制、上色等工序。色達境內有豐富的天然頁岩資源,藝人一般就地採選石質相對堅硬、板體形狀好的天然板石作刻石原材料。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構圖一般分為兩個步驟:一是根據板材的大小和人物構思進行畫面定位,這個步驟只需用鐵鑿在板材上勾勒出畫面大致輪廓即可;二是用描筆依照已經勾勒出的畫面大致輪廓,進行準確的線描。一幅作品的好壞,線描是一道至關重要的環節。接下來是藝人採取立刻、刮刻等手段,依照精描的構圖進行雕刻。這是整個石刻中很細緻、很重要的工序。
繪刻完成後,通常的做法是先將已刻制完畢的刻石畫面通刷一道白色顏料,稱之為基色。基色幹定後,開始着彩,該道工序有兩大特點。首先是遵循藏族繪畫的基本規範,多使用紅、黃、藍、白、黑、綠六種色,一般不使用中間色,以形成鮮明對比;其次是根據《格薩爾》中對畫面人物、戰馬、武器等的具體描述進行着色。着彩完畢後,為了有效保護彩繪石刻的色澤,需要在刻石畫面上塗一層保護層。個別情況下可使用“鞏礫水”,而多數情況下則刷一道清漆。這些色彩都具有特定的意指,與《格薩爾史詩》中的各位將士相對應,當地羣眾一看便能明白。格薩爾彩繪石刻技藝的傳承方式以師徒或家族傳承為主,作者一般不在石刻上署名。 [3]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題材作品

色達縣的格薩爾彩繪石刻主要存放在泥朵鄉、色柯鎮、年龍鄉、翁達鎮,其中翁達鎮翁達村雅格修行地的格薩爾彩繪石刻年代最為久遠,而傳承最好、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則是泥朵鄉普吾村的格薩爾彩繪石刻羣,其工藝不僅在色達縣和甘孜州具有代表性,在全中國格薩爾文化流傳地區中也非常典型。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泥朵鄉位於色達縣西北部的泥曲河畔,這裏的格薩爾彩繪石刻存放在普吾村普吾寺白塔四周刻石經牆中的一座大石台上。石台共分五層,安放着千餘幅格薩爾彩繪石刻,形成一個譜系。此處石刻的部分由普吾村著名高僧阿亞喇嘛發起組織刻繪,它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刀法精細,取材考究,表現了嶺格薩爾王及嶺國三十員大將、八十位將士的前世,石刻中還有天竺八十大成就者和百位文武尊神的形象。無論從人物譜系的完整性還是從藝人技藝的傳承性來看,這一石刻都具有代表性。泥朵鄉的格薩爾彩繪石刻數量繁多,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刻繪工藝體系,以及相應的傳承標準。 [3]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傳承保護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傳承價值

格薩爾彩繪石刻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是藏族民間美術中的一門創新藝術。它不僅是《格薩爾》文化的一種新的傳承方式,而且填補了藏族石刻在《格薩爾》文化中的空白。 [3] 
格薩爾彩繪石刻藝術刻、繪結合,並集各家之長,將雕刻和平面繪畫藝術融會貫通,形成的藝術流派自成一統,繼承而又發展了格薩爾史詩,創新了藝術領域,並將英雄史詩傳揚,讓更多的人瞭解格薩爾英雄史詩,將藏文化、格薩爾文化等各種文化集中表現在一塊石板上,是《格薩爾王傳》英雄史詩重要的傳承方式之一,對研究《格薩爾王傳》這一偉大的史詩及藏族民間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使之成為藏族新文化有機的組成部分。 [4]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傳承狀況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格薩爾彩繪石刻長期露天放置,因高原嚴寒的侵襲和強烈紫外線的照射而造成較為嚴重的自然損壞,20世紀60年代又遭到近乎毀滅性的人為破壞,有關刻繪技藝基本失傳。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阿亞喇嘛的發起和組織下,格薩爾彩繪石刻的技藝才薪火復燃。但由於格薩爾彩繪對藝人的素質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現代的石刻藝人基本都是農牧民或寺廟僧人,業餘從事彩繪石刻,“有藝不精”“學而不成”,其中還有一些藝人放棄這門手藝改從他業,因此格薩爾彩繪石刻技藝面臨着傳人青黃不接的局面,亟需扶持、保護。 [1]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保護措施

2015年8月11日,色達縣“格薩爾文化藝術中心”宣佈正式落成,該藝術中心由文化館、圖書館、非遺館、格薩爾博物館、演藝中心、全民健身廣場項目等合建而成,在非遺廳裏展示着色達縣申報成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內容包括格薩爾彩繪石刻等視頻實物資料。 [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色達縣文化館獲得“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項目保護單位色達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0]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8月9日下午,第九屆康巴藝術節活動——“聖潔甘孜”藏飾手工藝精品展在藝術節開幕當日正式揭幕,格薩爾彩繪石刻技藝等各地民族手工藝品展出。 [7] 
2017年6月,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展館裏陳列着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包括格薩爾彩繪石刻等。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