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藏中虎耳草

鎖定
藏中虎耳草(Saxifraga signatella C. Marquand [2]  ),又名松吉鬥(藏名),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中文名
藏中虎耳草
拉丁學名
Saxifraga signatella C. Marquand [2] 
別    名
松吉鬥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虎耳草科
虎耳草屬
禿葉虎耳草
分佈區域
西藏自治區

藏中虎耳草形態特徵

藏中虎耳草線稿圖 藏中虎耳草線稿圖 [3]
草本,高2.5-7.5釐米。莖不分枝,密被黑褐色腺毛。基生葉密集,呈蓮座狀,稍肉質,通常匙形,長6-9.2毫米,寬1.6-2.8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兩面無毛,邊緣上部通常具軟骨質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較疏,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5-5.5毫米,寬0.8-1.7毫米,先端急尖,兩面和邊緣均具黑褐色短腺毛,稍肉質。聚傘花序長2.4-4.5釐米,具2-12花,稀單花生於莖頂;花梗纖細,長1-2.5釐米,密被黑褐色腺毛;萼片在花期開展,卵形至闊卵形,長2-2.6毫米,寬1-2.4毫米,先端急尖或鈍,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下部具黑褐色腺毛,或邊緣無毛,3-5脈於先端不匯合至匯合;花瓣黃色,中下部具黑紫色斑點,長圓形至披針形,長4-7毫米,寬1.6-2.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長0.5-0.9毫米之爪,3-5脈,側脈旁具2痂體;雄蕊長3-3.3毫米,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黑紫色,闊卵球形,長1.6-2.8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花果期7-9月。 [1] 

藏中虎耳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900-5400米的高山草甸、高山沼澤化草甸和高山碎石隙。模式標本採自西藏墨脱(那木拉)。

藏中虎耳草分佈範圍

產我國西藏(墨脱、拉薩、南木林)。生長環境

藏中虎耳草主要價值

【藥 材 名】藏中虎耳草
【拉 丁 名】Saxifraga signatella Marq.(原植物藏中虎耳草)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虎耳草科植物

藏中虎耳草藥用部位

藏中虎耳草的全草。

藏中虎耳草性味歸經

辛、苦,涼。入膀胱、肝、膽三經。

藏中虎耳草功效分類

利水滲濕藥,利濕退黃藥

藏中虎耳草功效主治

藏中虎耳草 藏中虎耳草
疏風清熱、利濕退黃。可治風熱襲表、頭痛身痛、發熱微惡風寒、苔薄黃脈浮數者。用治肝膽濕熱鬱積、迫膽汁外泛、身目俱黃、小便黃赤、伴脅肋脹痛、食慾不振。

藏中虎耳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一15克。

藏中虎耳草資源分佈

分佈於西藏。

藏中虎耳草古籍考證

始載於《西藏植物誌》。

藏中虎耳草相關藥材

黑蕊虎耳草 黑虎耳草喜馬拉雅虎耳草 斑點虎耳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