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馬雞

鎖定
藍馬雞,雞形目雉科馬雞屬陸禽, [6]  屬體型較大的雉類。 [7]  別名角雞、松雞、馬雞。其通體藍灰色,頸項和肩部顏色深,有金屬光澤,尾羽由灰藍色漸變為暗紫藍色。雄鳥前額白色,頭頂密佈黑色絨羽,後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帶;頭側裸露為緋紅色;耳羽簇白色,長而硬,突出於頭頸之上;中央尾羽向上翹起,頦、喉白色;虹膜金黃色;嘴淡紅色;腿、腳珊瑚紅色。 [8]  因其尾羽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名。 [9] 
藍馬雞為中國特有鳥類,分佈於青海東北部和東部,甘肅西北部祁連山南部,寧夏賀蘭山及四川北部,棲息於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谷稀疏灌叢草原、松林或橡樹林地帶。除繁殖期外常集成10-30只羣體生活,最多可達100只以上。主要以植物根、莖、種子為食。覓食活動主要在上午和下午,清晨和傍晚最為頻繁。4-7月繁殖。藍馬雞營巢於濃密的灌木叢下或稍凹的處所,巢極簡陋,呈盤狀,一般由樹葉、樹枝、茅草、苔蘚等構成,裏面墊有羽毛。每窩產卵6-12枚,孵卵期26-28天,雛鳥早成性。 [10]  壽命可達20年。 [11] 
藍馬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14]  因其羽色豔麗,姿態優美,有一定觀賞價值。 [12]  據史記載,中國寧夏曾是飛禽走獸頗盛之地。唐代開元年間,“鳥翎”(即藍馬雞)為寧夏貢品之一。《嘉靖寧夏新志》中,第一次出現了關於藍馬雞的記載,説明這種珍禽在賀蘭山中至少有500年生存歷史。 [13] 
中文名
藍馬雞
拉丁學名
Crossoptilon auritum
別    名
角雞
松雞
外文名
Blue Eared-pheasant
Blue Eared Pheasant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馬雞屬
藍馬雞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811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5] 

藍馬雞形態特徵

藍馬雞
藍馬雞(20張)
藍馬雞雄鳥前額白色;頭頂和枕部密佈黑色絨羽,後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帶;頭側裸露為緋紅色;耳羽簇白色,長達50-60毫米,長而硬,突出於頭頸之上;向斜後方突出,宛如圍着雪白的圍巾被微風輕輕掠起,長長的中央尾羽向上翹起,柔軟細密的羽支披散下來,就像馬尾巴一樣。頦、喉白色;體羽大都藍灰色,羽毛多披散如髮狀;尾羽24枚,中央尾羽特別延長,高翹於其它尾羽之上,羽支分散下垂,先端沾金屬綠色和暗紫藍色。虹膜金黃色;嘴淡紅色;腿、腳珊瑚紅色。 [1] 
藍馬雞通體藍灰色,頸項和肩部顏色更深,閃爍着金屬般的輝亮,尾羽由灰藍色漸變為暗紫藍色,並渲染着金屬綠和金屬紫藍色。藍馬雞有24枚尾羽,中央一對尾羽特別長,富有彈性,彎曲成一個美麗的弧形,高高地翹在其他尾羽之上,是4種馬雞中尾羽最專化的。 [3] 
剛出殼的藍馬雞羽毛鬆散如絲,嘴肉紅色,虹膜黑褐色,額、臉淡棕色,耳羽前部淡棕、後部黑色,頭頂棕白色,背部有二條不明顯的淡色縱紋。胸、腹灰白色。腳肉色。 [1] 
大小量度:體重♂1735-2110克,♀1450-1880克;體長♂886-1030毫米,♀744-936毫米;嘴峯♂30-35毫米,♀30-35毫米;翅♂285-314毫米,♀262-311毫米;尾♂477-570毫米,♀396-510毫米;跗蹠♂90-100毫米,♀82-88毫米。(注:♂雄性;♀雌性) [1] 

藍馬雞近種區別


藍馬雞
體量
體重♂1735-2110克,♀1450-1880克;體長♂886-1030毫米,♀744-936毫米
體重♂2220-3000克,♀1250-1783克;體長♂835-998毫米,♀803-1022毫米
特徵
通體藍灰色,頸項和肩部顏色深,有金屬光澤,尾羽由灰藍色漸變為暗紫藍色
頭頂有黑色絨羽狀短羽;耳羽簇白色,向後延伸呈短角狀;臉部裸出呈緋紅色;體羽大都為白色;尾羽特長,綠藍色,中央尾羽羽枝大都分散下垂,末端呈紫色金屬光澤。雌、雄羽色相似
圖片
藍馬雞 藍馬雞
白馬雞 白馬雞

藍馬雞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之間的山地針葉林、混交林、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 [1] 

藍馬雞生活習性

藍馬雞
藍馬雞(2張)
藍馬雞喜歡10-30只成羣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曉開始活動,到樹林中間覓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邊吃邊叫,此起彼伏,鳴叫時昂首引頸,姿態優美,其聲粗而洪亮;中午便隱匿於灌木叢中,很少出來活動,直到傍晚才又活躍起來;夜間結羣於枝葉茂盛的樹上,它不飛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樹枝,一直跳到接近頂端的樹枝上為止。 [1] 
喜歡集羣,最多的超過100只以上。白天活動,夜晚棲息於樹上,常由樹的低枝,逐級跳到較高的樹枝上,羣體成員彼此相互緊挨着棲息於樹冠層茂密的枝葉間。性情機警而膽小,稍稍受到驚擾便迅速向山坡下面奔跑,一般很少起飛,急迫情況時也鼓翼飛翔,但不能持久。鳴聲似“格拉——格拉——格拉”,聲音洪亮而粗勵。主要以植物的芽、莖、葉、根、花蕾、果實和種子為食。覓食活動主要在上午和下午,尤以清晨和傍晚最為頻繁。中午休息。常成鬆散的羣體成羣在林間草坪覓食或邊走邊用嘴扒地啄食。 [1] 
雉類鳥多集羣活動,而馬雞的集羣尤其壯觀龐大,常常是多個家族幾十只結羣活動於松樹和杜鵑灌木林中。馬雞的龐大集羣跟眾多的雀類小鳥的龐大集羣活動不同:它們不是時聚時散,也不是紛亂無首、聞風四散的烏合之眾,它們的集羣有首領統帥,行動相當規律,有固定的夜宿地和覓食、沙浴場所。 [3] 
冬季如果沒有干擾,馬雞羣總是棲宿在固定的夜棲地。個體強壯的“哨雞”棲宿於冷杉樹最高處。當東方微微現出一縷曙光,“哨雞”會發出響亮的叫聲,緊接着一呼百應,羣棲在樹上的眾馬雞開始了雄壯有力的“大合唱”。馬雞叫聲響亮、高亢,像豪放粗獷的陝西秦腔和河北梆子,擲地有聲,聲傳數里。馬雞雄壯的“合唱”迎來了東方火紅的朝霞。迎着燦爛的陽光,“領唱”的哨雞一級級盤旋着跳下樹枝,昂然走在最前面,直向日間的覓食地前進。眾馬雞相跟在後,一隻緊跟一隻,排成一列縱隊魚貫而行,地面的枯葉被踩得“嘩嘩”作響。哨雞一邊走一邊警惕地環顧張望,眾馬雞一邊走一邊啄食兩旁的草葉。天長日久,馬雞夜宿地與覓食地之間踩踏出一條窄窄的路,人稱為“馬雞路”。中午陽光燦爛時,眾馬雞開始進行暖暖的日光浴和沙浴,如果沒有干擾,寧靜安詳的沙浴可以持續2個多小時。如果出現敵情,哨雞立刻發出警報,眾馬雞立刻四散。如果是天空出現盤旋的猛禽,馬雞們俯下身子與地面的草木融為一體;如果是地面出現追殺的動物,馬雞們拔腿向山脊奔跑,迫不得已時,由高處向山谷滑翔。敵情解除之後,哨雞站在林子的空曠地高聲呼喚半個小時,眾馬雞就能集結成羣。 [3] 
午休之後,陽光漸漸暗淡,氣温不斷下降。下午3點以後,依舊由哨雞打前陣反方向由覓食地向夜宿地行進。隊伍行進的速度與目的地遠近有關,無論路程長短,馬雞羣都必須在夜幕籠罩之前到達夜棲地。如果路程短,眾馬雞走走停停,邊走邊尋覓食物;如若遠,哨雞快步走在最前,眾馬雞目不斜視緊緊跟上。在夜棲地上樹歇息之前,在哨雞的帶領下,羣雞開始晚“合唱”,一邊高唱,一邊找到自己的棲宿位置。眾馬雞上樹安頓下來以後,頓時鴉雀無聲,直至破曉。 [3] 
主要食物種類有雲杉山柳苔草紫羅蘭早熟禾貝母等,甚至到耕地啄食玉米、小麥、蕎麥以及豆類等農作物,偶爾也吃鱗翅目膜翅目昆蟲的幼蟲、蝗蟲、步行蝦、象甲等動物性食物。 [3] 

藍馬雞分佈範圍

藍馬雞是中國特產,是高山寒冷地區的鳥類,只產在中國,終年留居於青海東北部和東部,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一帶及南部,寧夏賀蘭山及四川北部。 [1] 

藍馬雞繁殖方式

每年2月以後,大羣的馬雞逐漸分成小羣由陽坡的闊葉林、林緣灌叢向陰坡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遷移。3月,小羣的馬雞中再次分出成對的雌雄馬雞,進入繁殖的雌雄馬雞總是成雙成對地單獨活動,互唱情歌、交配、築巢……,當雌馬雞產卵以後,開始坐巢孵卵,雄馬雞便不再與雌馬雞終日廝守了。 [3] 
繁殖期為4-7月。3月末羣體即開始分散成對,配對期間雄鳥常為爭偶而發生毆鬥,彼此猛啄對方頭部。配對後雄鳥和雌鳥一起活動和覓食,通常雄鳥在前,雌鳥在後,相伴而行,晚上也棲於同一棵樹上。4月末開始營巢。通常營巢於向陽坡具有林間草地的山柳燁樹林和亞高山針葉林中,也有營巢於杜鵑灌叢和高山草甸。巢多置於灌木、苔草、樹堆或倒木下,也有置巢於樹根部洞穴中的。巢形狀為碟狀或淺碗狀,甚為簡陋,主要是利用地面凹坑,內再墊以細枝、草莖、草葉、樹皮、樹葉,苔草和羽毛構成。5月下旬到6月初產卵,每窩產卵5-12枚,卵的顏色為灰褐色或淡青綠色,微具棕褐色斑點。孵化期為26-28天。 [3] 

藍馬雞保護現狀

藍馬雞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4] 

藍馬雞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藍馬雞相關文化

馬雞被公認為是雉類鳥中典型的社會性單配製鳥類,一雄配一雌。中國古人把馬雞稱為“毅鳥”,面對敵人,不惜性命奮勇格鬥。古代從漢武帝時(公元前156~前87)起就有武將戴褐冠的制度,晉、隋、宋時一直沿襲這個制度。 [3] 
清代改褐冠為藍翎和花翎制。藍翎為褐羽,為品級較低者戴,花翎外部為褐羽,內部為孔雀羽,以翎眼的多寡定等級,有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之別。 [3] 
本草綱目》有言:“褐雞猛氣,其鬥期於必死,今人以褐為冠,象此也。”“毅鳥”之稱並非空穴來風,人們的確觀察到在繁殖季節雄性的褐馬雞為爭奪配偶格鬥的場面:兩隻雄雞鼓翅跳躍,利爪尖喙上下並用,一時之間羽毛翻飛,血珠四濺,必得一方認輸逃逸才結束戰鬥。繁殖季節的藍馬雞也有同樣的現象。20世紀80年代,鳥類研究人員格瑪江初在白馬雪山觀察白馬雞,在繁殖季節雄鳥並沒有為爭偶大打出手:它們似乎嚴格實行“一雄一雌”婚配製度,雄性之間相安無事。因為馬雞是典型的森林地棲鳥,樹木、灌叢難免遮擋視線,而警惕性極高的馬雞往往是遠遠見到人就聞風躲進灌叢裏不見蹤影,所以以往關於幾種馬雞的進攻行為都是觀察研究者對馬雞個體行為的隨機記錄。 [3] 
參考資料
  • 1.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378-380
  • 2.    Crossoptilon auritum  .The IUCN Red List.2017-01[引用日期2017-09-11]
  • 3.    得天獨厚中國“雞”  .中國科學院網[引用日期2013-09-10]
  • 4.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2-15]
  • 5.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引用日期2022-04-08]
  • 6.    (英)約翰·古爾德著,亞洲鳥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1,第292頁
  • 7.    (英)約翰·古爾德著;宋剛,賀鵬,趙敏編,亞洲鳥類 中,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05,第380頁
  • 8.    萬冬梅主編,國家生態保護叢書 國家保護動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2,第280頁
  • 9.    蘭州市生態建設管理局編,蘭州珍稀鳥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04,第169頁
  • 10.    萬冬梅主編,國家生態保護叢書 國家保護動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2,第281頁
  • 11.    孫錢章主編,西部大開發系統工程全書 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6,第1430頁
  • 12.    張克復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甘肅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682頁
  • 13.    孫錢章主編,西部大開發系統工程全書 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6,第1430頁
  • 14.    藍馬雞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3-07-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