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青

(設計師)

鎖定
藍青(英文名:Bruce Q. Lan):設計師、藝術家、策展人和國際獨立出版人,美國亞洲藝術與設計協作聯盟(AADCU)執行總監,國際建築和亞洲項目總負責人,致力國際前沿建築學的傳播和研究工作。
中文名
藍青
外文名
Bruce Q. Lan
畢業院校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
職    業
設計師、藝術家、策展人和國際獨立出版人

藍青個人簡介

藍青(Bruce Q. Lan):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美術與建築學碩士,曾榮獲佛羅里達大學研究生院Grinter學者獎,傑出國際學生獎和美國Samuel P. Harn藝術博物館獎 。 [1]  2002起,擔任一系列重大國際建築學術活動主持以及AADCU出版項目負責人。2004年,擔任美國當代著名建築設計師工作室報告和訪談系列的學術主持。2003年至2006年,策劃«徵兆溶解:數字流和信息時代下的建築設計(Symptoms Dissolves by Digital Flux and Information Age),聯合UNStudio(荷蘭)、Asymptote(美國)、 Greg Lynn (美國)、 R&Sie(n)(法國)、ONL(荷蘭)等國際數碼建築領域的著名先鋒設計師,召集和主持了一個在歐洲和美國延續三年的關於數碼建築設計的國際論壇,並主編出版一系列書籍和文獻。2006年至2009年,策劃«過去與未來,城市主義歸位(Urbanism on Site: Transition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聯合IaN Plus(意大利)、Vicente Guallart(西班牙)、CEBRA(丹麥)、NL Architects(荷蘭)、 Peripheriques(法國)等一眾國際建築師在多個國家同時展開。2008年受邀為美國解構主義建築大師Eric Owen Moss(艾瑞克·歐文·莫斯)主編和出版了1568頁的«莫斯建造手冊(Eric Owen Moss Construction Manual 1988-2008)» [2]  ,此項目獲得國際建築學領域極大關注,被NBC、Archdaily、Designboom、 Architect’s Newspaper、Los Angeles Times、Domus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 [3-4]  自2009年到2013年,擔任大型連續出版項目«建築手冊:設計、概念、腳本、過程(Arch-Manual: Design + Concept + Script + Process)»的主編和總策劃,一個與全球200多位著名建築師的年度學術互動項目,迄今已完成2000多頁的出版文獻。近年來,完成主編和出版超過40部與建築學相關的學術性著作,並參與一系列建築和規劃的聯合設計。
2012年至2016年,擔任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規劃及保護學院教授Christoph a. Kumpusch的學術鉅著——1030頁的«細部文化(Detail Kultur)»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出版策劃人。2015年,主導«細部文化»中文版與UED(城市 環境 設計雜誌社)及CBC(中國建築中心)在國內聯合發起首部建築學專著的移動互聯網眾籌並獲得圓滿成功。 [5-6] 

藍青出版著作

主編及編著出版建築學書籍:
1. «dA 事務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73917
2. «皮尤+斯卡帕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73855
3.«霍德蓋茨+馮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 :711207523
4.«珍尼弗·西格爾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73928
5.«OBRA建築師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73944 [7] 
6.«馮+布拉特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74002
7.«摩爾·樂伯· 約德工作室報告»,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ISBN:7538149463
8.«Greg Lynn/形式(數碼建築物語之格雷戈·林恩)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ISBN:7543461625
9.«R&Sie(n) /虛擬腳本( 數碼建築物語之巴黎我聽到點什麼之未來都市主義試驗)»,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ISBN:7543461633
10.« ONL/超體邏輯(數碼建築物語之鹿特丹)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ISBN:7543461641
11.«Asymptote/漸近線建築實證»,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ISBN:7560955995 [8] 
12.«結構生態學/Emergent»,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ISBN:7560949659
13.«全息建築形態學»,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ISBN:7560944647 [9] 
14.«極度建築/Xefirotarch»,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ISBN:7560942506
15. «終結圖像/UN Studio»,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ISBN:7560940588
16.«信息生物建築»,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ISBN:7560944661
17.«建築機體構成和材料體現»,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ISBN:7560968834
18.«生活標 /NL建築師»,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ISBN:7560941318 [10] 
19.«重構自然-山巒 媒介 建築»,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ISBN:7560948614 [11] 
20. «新生態建築»,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ISBN:7560942087 [12] 
21.«調和機制/Peripheriques»,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ISBN:7560944654 [13] 
22.«物質感官»,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ISBN:7560948355 [14] 
23.«相度空間»,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ISBN:7214088055 [15] 
24. «都市存在»,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ISBN:7214075246 [16] 
25.«CEBRA建築圖繪模式»,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ISBN:7214088079
26.«莫斯建造手冊»,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ISBN:7560951836
27.«建築手冊:設計、概念、腳本、過程 第一輯»,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ISBN:7560950198 [17] 
28.« 建築手冊:設計、概念、腳本、過程 第二輯»,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ISBN:7560960401 [18] 
29. «建築手冊:生態、可持續、城市未來 第三輯»,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ISBN:7560960418 [19] 
30.« 世界建築(I II)»,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ISBN:721407099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