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蔭鼎

鎖定
藍蔭鼎(1903年10月3日-1979年2月4日),台灣知名畫家。曾在1941年改名為石川秀夫。出生在宜蘭羅東。他曾師事石川欽一郎,著名作品有《養鴨人家》(1966年,倫敦劍橋美術館收藏)。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以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他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有別於其它台灣畫家,藍蔭鼎在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曾於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和華視出任要職。他在畫作之外的文學作品,以《宗教與藝術》、《藝術與人生》、《鼎廬小語》這三本書最為知名,文章曾被收錄於中學的教科書之中。 [1] 
中文名
藍蔭鼎
出生日期
1903年10月3日
逝世日期
1979年2月4日
職    業
畫家

藍蔭鼎創作風格

藍蔭鼎鄉土路線

1930年,藍蔭鼎在畫室畫水彩 1930年,藍蔭鼎在畫室畫水彩
有學者認為他是台灣美術史上的孤星,《台灣美術運動史》作者謝里法這樣形容他説:“雙腳踩的是鄉野的泥土,雙手沾的卻是社會最上層的光和彩。”藍蔭鼎堅持農村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生活,做為水彩畫大師,他眷念於家鄉的萬般景物,他始終堅持鄉土路線。
藍蔭鼎水彩作品 藍蔭鼎水彩作品
藍蔭鼎因自小生長於鄉村,在耳濡目染下,鄉間的土厝、雞鴨覓食、收割稻穀、牛車滿載的歸程、廟會時節的舞龍獅等,均成了他往後藝術創作上源源不絕的靈感與啓發。因此最初促使藍蔭鼎投入繪畫之途,便是以自然為師,畫他生活周遭熟悉的景緻。

藍蔭鼎取景

藍蔭鼎很喜歡畫竹,也喜歡在畫面上捕捉鄉下人家的屋前屋後常可看到的一片竹林,迎風搖曳,自然生姿的景象。再者,他小時候雖然家境不佳,但在母親温柔的保護下,伴着他在鄉間無拘無束地長大,鄉村給予他的是一段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當他發現到他很自然地以鄉村為主題來抒發他的感情時,不僅使他更愛上鄉村,也讓他更深層體認到鄉村的美麗。在藍蔭鼎眼中,鄉村的美能夠滌淨生活中的俗塵俗慮;他由衷的喜愛鄉村之美。

藍蔭鼎畫技

藍蔭鼎作水墨畫現場 藍蔭鼎作水墨畫現場
在藍蔭鼎的水彩畫中,我們發現到中國水墨書法傳統的延續與創新,特別是在1954-1963年間所創作的作品,以中國水墨意境與筆法入畫的方式更為明顯。這一時期的作品中,藍蔭鼎直接運用中國筆毛代替水彩筆,將中國水墨書法中的點、挫、提等筆法加上水墨韻染的層次感,賦予單純的水彩深厚的韻與意境,這也是藍蔭鼎的水彩創作在整個中國現代繪畫演進中扮演着一個重要的凸破與革新者。而這兩幅“高山子民”與“晚歸”則均為藍蔭鼎於此一時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不論在人物的刻畫與情境的抒寫上皆屬於他極難得的佳作。

藍蔭鼎藍蔭鼎年表

1903年:生於宜蘭羅東,父為前清秀才藍欽,母劉治,祖籍福建漳州。
1909年:六歲入私塾喜畫畫。
1914年:十二歲羅東公學校高等科畢業。
1920年:十八歲擔任公學校美術教員,擔任代用教員的職位。
1921年:與吳玉霞女士結婚。
1923年:去日本研習水彩畫。
1924年:拜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
1928年:遷居台北。
1929年:藍蔭鼎《街頭》、陳澄波作品《早春》、楢原益太《蘇州之春》,小早川篤四郎《仰卧裸婦》等作品入選日本第十屆帝展。
1932年:成為日本水彩畫展會員。
1934年2月26日:石川欽一郎受小原整與藍蔭鼎邀請,於鐵道旅館座談台灣畫壇近況。
1939年:在羅馬舉行個展。
1941年:改名石川秀夫。
1945年:辭去教職。
1947年:任台灣畫報社社長兼《台灣畫刊》總編輯。
1950年:任風景協會總幹事。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1951年:作品參加法國水彩畫協會理事,舉辦展覽。
1952年:入選為法國水彩畫協會會員。10月,應美國紐約國立畫廊邀請,舉行首次畫展。
藍蔭鼎作品 藍蔭鼎作品
1959年:獲教育部學術文藝美術類獎。任全省美術展審查委員。
1960年8月:法國國立水彩畫協會聘為審查委員。任台灣省政府顧問。
1963年:任台灣電視公司節目評議委員會委員。
1964年: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1965年6月:遷至士林鼎廬。
1966年:《養鴨人家》由倫敦劍橋美術館收藏。
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與美國藝術評論學會,聯合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
1973年3月:出任華視董事長。
1979年4日:凌晨二時三十分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藍蔭鼎附:藍蔭鼎趣事

藍蔭鼎以畫問路

以畫問路 以畫問路
藍蔭鼎於逗留美國期間,有一天在芝加哥想搭乘火車,向一行人問路,不料此人是個聾子,他只好用紙筆畫了一個火車頭,聾人點了點頭立刻替他帶路。
五分鐘後,那人把他帶到一家博物館的門前,藍蔭鼎覺得很奇怪,為何會帶他到這裏來呢?他看了看博物館,再看看手中所畫的火車頭,不禁啞然失笑,原來他畫的是個老火車頭,早就成為博物館的陳列品了。

藍蔭鼎默默端湯

還有一則藍蔭鼎的趣事。有一次他與幾位畫家朋友到一家牛肉麪館吃麪,他中意一道菜,但又不便讓人知道,於是小聲地對跑堂説:“我要一碗牛鞭湯,不過請別嚷嚷,就到廚房知會一聲,待會兒默默端過來就行了。”
跑堂點頭稱是,想不到轉身招呼別桌客人後,一時忙忘了,竟大聲叫道:“一大牛,一小牛,大辣小不辣,外加牛鞭湯一碗。”
當時,在座的幾位友人聽了之後,不禁露出會心的微笑。藍蔭鼎頓時羞紅了臉。更糟糕的是,跑堂即時發覺做錯了,立刻致歉,並改口叫道:“牛鞭湯要默默端出來。”友人忍不住鬨堂大笑。
參考資料
  • 1.    許煥玉等主編,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黃河出版社,1992.05,第7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