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胸鶉東澳亞種

鎖定
藍胸鶉東澳亞種(學名:Coturnix chinensis victoriae)是藍胸鶉的亞種之一,體長12釐米,體重30-57克。在羽色上雌雄差異很大;雄鳥羽色十分鮮明顯耀,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圍以白色;胸部藍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慄紫色;雌鳥羽色與普通鵪鶉近似。棲息於平原以及低山地帶,常棲息在河邊的草地和沼澤的高蘆葦內,也在灌叢、竹林的邊緣成小羣遊蕩。飛翔快速,沿着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
別    名
東澳藍胸鶉
中文學名
藍胸鶉東澳亞種
拉丁學名
Coturnix chinensis victori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鶉屬
藍胸鶉
亞    種
藍胸鶉東澳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Mathews, 1912

藍胸鶉東澳亞種外形特徵

藍胸鶉東澳亞種雄鳥體長11-13釐米,體重30-43克;雌鳥體長12-16釐米,體重44-57克。雄鳥和雌鳥的羽色差異很大,雄鳥體羽鮮明顯耀,頭頂中央具淺黃色中央冠紋。額、頭側、頸側、胸和胸側都是藍灰色。眼前有一塊白斑,往後延伸到眼。上體暗黃褐色或橄欖褐色,具黑色蟲蠹狀斑和橫斑,以及白色紋。喉部中央有一大塊黑色三角形斑,圍以白色。腰部以下慄紫色。尾赤栗色。雌鳥羽色與鵪鶉很相似,黑褐色的頭頂上也具有淺黃色的中央冠紋。上體紅褐色,具黑色蟲蠹狀斑和斑點,以及白色斑紋。下體皮黃色或黃褐色,具細密的黑色橫斑。喉黃白色。雄鳥的虹膜為硃紅至深紅色,雌鳥為褐色,嘴黑色,腿、腳鮮黃色。 [1] 

藍胸鶉東澳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以及低山地帶,河邊的草地和沼澤的高蘆葦內,平原或山地的河溝水域邊緣的草叢中,亦常見於竹林和稀疏的矮樹叢中。也在灌叢、竹林的邊緣成小羣遊蕩。罕見於中國南部及東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叢及稻田。 [1] 

藍胸鶉東澳亞種生活習性

為留鳥或夏候鳥。晨昏時出沒於空曠地覓食穀粒、草籽等,也吃昆蟲、蜘蛛,嗜食白蟻。飛翔快速,沿着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叫聲為悦耳的的雙哨音ti-yu, ti-yu聲。 [1] 

藍胸鶉東澳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至維多利亞)。 [2] 

藍胸鶉東澳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於6-8月,營巢於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於地面天然凹坑內。每窩產卵4-8枚,卵的顏色為淡橄欖褐色或淡黃色,有時有細而稀疏的暗色斑點。大小為22.9-27.7×17.3-20.4毫米。孵化期為16天。 [1] 

藍胸鶉東澳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