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箭

(姜尼·羅大里創作的中篇童話)

鎖定
《藍箭》是意大利作家姜尼·羅大里創作的中篇童話,別名《藍箭號列車歷險記》,最早出版於1964年,1974年做了較大修改並重版。 [1-2] 
《藍箭》敍述了一個玩具店裏的玩具集體出逃去找孩子的故事。在這篇童話裏,作者把深刻的社會內容以精巧的構思、豐富的想象和樸素的文筆表達出來,表達出了作者對那些缺少童年的歡樂的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與關心。 [2] 
作品名稱
藍箭
外文名
La Freccia Azzurra((意大利語))
作品別名
藍箭號列車歷險記
作    者
姜尼·羅大里
文學體裁
中篇童話
字    數
100千字
首版時間
1964年

藍箭內容簡介

老太太貝發娜有一個玩具店,孩子們想要什麼玩具就寫信告訴她,家長們付錢。貝發娜和僕人特雷薩每逢主顯節前夜,都騎上掃帚把玩具送到孩子們的家裏。玩具店櫥窗裏有一列取名為“藍箭”的電動火車,還有各種各樣的洋娃娃、飛機、積木、木偶、雙槍船、黃熊、布狗斯畢喬拉、印第安人人偶等等玩具。一個名叫弗朗切斯科的男孩非常喜歡“藍箭”,每天都到櫥窗前來,但他的母親付不起錢。玩具們也很喜歡弗朗切斯科,不忍見他日益憂傷、消瘦。布狗斯畢喬拉建議,大家一同去找弗朗切斯科。布狗斯畢喬拉用嘎覺尋找到弗朗切斯科。主顯節前夜,玩具乘“藍箭”集體出逃。他們路過一個地窖時,見到一個熟睡的窮孩子,發現了這孩子寫給貝發娜的一封信,得知他很想得到一個玩具。黃熊自願留下來,玩具們繼續前進。在一個牆洞裏又見到一個凍僵的老太太,玫瑰洋娃娃不忍拋下這個無家可歸的老人,告別了夥伴。在玩具們繼續尋找弗朗切斯科時,貝發娜和特雷薩也在尋找玩具們。特雷薩從樹枝上掉到玩具中間,她交給玩具們一個名單,上面寫着沒有得到貝發娜的禮物的孩子的名字。玩具們找到弗朗切斯科的家,家中卻空無一人。斯畢喬拉決心留下。其他的玩具按照特雷薩的名單分別找到渴望得到玩具的孩子。最後,弗朗切斯科被貝發娜留在商店工作。布狗斯畢喬拉不僅成為弗朗切斯科的好朋友,而且變成了一隻真正的狗。 [1] 

藍箭作品目錄

主顯節婆婆的小店
藍箭
弗朗切斯科
站長沒有好辦法
讓小不點兒上吧
出發
黃色小熊在第一站下車
橋上的警報
與紅色娃娃永別
一座將軍塑像
會説話的紀念碑
到達目的地
三隻小木偶的心
弗朗切斯科的故事
坐着的飛行員着陸了
半邊鬍子出海了
1盒彩色鉛筆的美好故事
27號道房
主顯節婆婆心中有數
小不點兒不想活了
小不點兒會叫了
什麼是朋友 [3] 

藍箭創作背景

姜尼·羅大里是一位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的當代童話作家。他十分推崇安徒生童話,繼承了安徒生用童話反映現實的傳統,以共產黨人的進步觀點使童話進一步地容納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內容。姜尼·羅大里的兒童文學創作大都從普通生活中取材,他的目光、注意力和同情始終在社會下層的人們及其子女身上。記者的工作,使羅大里接觸了廣大的勞苦羣眾,瞭解了他們的艱辛,這激發了他創作的慾望。他力圖以自己的筆抒發人民的憤慨不平和良好願望,宣泄自己的感情。傳達其對真善美的追求。《藍箭》就是他這種追求的結果。 [2] 

藍箭人物介紹

弗朗切斯科
弗朗切斯科家境貧寒,雖然他還是個孩子,但已靠他自己的勞動來養家餬口了,他是那樣喜歡“藍箭號”卻因沒錢而“望車興嘆”。但他又正直善良,不肯和強盜同流合污,儘管這樣有使他富起來的可能。他冒着被誤會而坐牢的危險叫來了警察,抓住了強盜,又因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而被抓進了警察局。 [2] 
玩具
玩具在作品中被人格化了,是擬人的形象。玩具們乘“藍箭”集體出逃,按弗朗切斯科的地址去找他,在旅途中發現了世間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2]  [3] 

藍箭作品鑑賞

藍箭主題思想

《藍箭》通過玩具們尋找弗朗切斯科的過程,表現了社會之中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現象以及貧苦兒童的境遇,歌頌了下層社會的人們及其子女的高尚品德,表達出了作者對那些缺少童年的歡樂的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與關心。 [2] 

藍箭藝術特色

《藍箭》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童話形式與現實社會的有機契合。作者通過玩具店裏的玩具以及以弗朗切斯科為代表的貧苦兒童的形象,使現實的人和虛擬的“人”活動在同一個空間裏,互相交融。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玩具店裏的玩具以生命,並把這些虛擬的人物形象刻劃得生動逼真,性格各異:布狗“小不點”忠誠厚道而又聰明,是它想出了集體出逃按弗朗切斯科的地址去找他的辦法,也是他為大夥不辭辛苦地探路,對弗朗切斯科忠貞不二。儘管弗朗切斯科還不知道它是誰,它還是為了等弗朗切斯科而獨自留在了空房子裏。而炮兵將軍則固執好戰,喜愛打仗和武器,最後竟和心愛的炮彈一塊同歸於盡了。印第安人呢,老道沉着,有大將之風,三個小木偶天真可愛,洋娃娃雖然驕氣但充滿愛心。作者正是以童話創作的嫺熟筆法塑造出這一系列擬人形象的。 [2] 
在結構上,作者是通過一虛一實、一主一副兩條線索來安排故事情節的。作者以藍箭號列車的旅行為主線巧妙地展示了下層人民貧困的生活:本來,藍箭號列車上的玩具們以為世上只有一個貧苦的弗朗切斯科,現實卻給了它們無情的答案。藍箭號剛開車不久,在陰暗的地下室裏,它們便發現了一個睡着的窮人家的孩子,為了安慰他,善良忠厚的小黃熊留了下來。緊接着又發現了一個無家可歸的老太太,她已經瀕臨死亡的邊緣,為了陪伴她,洋娃娃小玫瑰留了下來。藍箭號列車旅行越長,遇到人間不幸的事越多,車上的玩具也越來越少,最後得到了女僕的筆記本,它們才明白,世界到處都有弗朗切斯科,人數之多,出乎他們的想象。但是,它們還不明白,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弗朗切斯科,這樣曲折巧妙地影射了現實世界的不公平。作者在描繪藍箭號列車行動的同時,又以寫實的手法塑造了勇敢堅強的貧苦少年弗朗切斯科的形象。在作品中,還有一個落墨不多但卻形象鮮明的貧苦少年羅貝託,他為了搶救列車甘冒生命危險。通過弗朗切斯科和羅貝託這兩個形象的塑造,作者熱情地謳歌了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以及他們美的心靈和行動。而作者在幻想中讓玩具們都滿足了這些兒童的心願。弗朗切斯科受到貝發娜太太的良心發現的照顧,到她的玩具店工作,則表達了作者對受苦受難的兒童的同情和熱愛,以及對他們美好未來的嚮往和祝福。 [2] 
《藍箭》雖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社會內容,卻一點也不顯得枯燥和呆板。一切都是從作者所精心描繪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作者沒有直白的説教,但讀者卻能從中獲得感悟與教育,這是作者匠心獨運的結果。
《藍箭》的情節生動有趣,語言也頗具特色。在人物平常的對話中常能説出一些飽含寓意的話來,如“誰想得多,説出來的話就有道理”,“心腸好的人總是盡力不讓人知道他們的心腸是好的”等等,這種類似於民間診語的語言既樸素又藴含着深刻的哲理,為這篇童話又另添了一種魅力。 [2] 

藍箭作品影響

  • 衍生作品
1996年,由意大利拍攝的動畫片《藍箭》上映,由童話《藍箭》改編。 [3] 
  • 後世紀念
由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和長客廠等共同研發的DJJ1動力集中型電動車組被命名為“藍箭號”。“藍箭”名字來源於童話《藍箭》,在童話中藍箭是一列玩具電火車的名字,這列火車將幸福和快樂傳遞給渴望能夠幸福快樂的孩子們。DJJ1動力集中型電動車組被命名為“藍箭”,就是希望它成為“傳遞幸福的列車”。 [4] 

藍箭作者簡介

姜尼·羅大里(GianniRodari,1920—1980),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出生於貧苦家庭。從師範學校畢業後曾任小學教師。1944年參加意大利共產黨。1948年任意共機關報《團結報》記者;1950年主編少年報《先驅》,後來主編《前鋒》報。還編輯過《少先隊員》週刊。1960年加入教育合作運動社,並主編《父母報》,後又任意大利《國家晚報》的編輯。姜尼·羅大里以兒童文學寫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他的創作有詩歌、童話、小説等。詩集有《好哇,孩子們》《詩的火車》;小説有《三個小流浪兒》。童話作品主要有長篇童話《洋葱頭歷險記》《假話裏歷險記》;中篇童話《藍箭》《電視迷歷險記》等。 [2] 
參考資料
  • 1.    張美妮主編. 世界兒童文學名著大典[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1.05:233-234.
  • 2.    白冰,湯鋭主編. 世界兒童文學名著鑑賞大典 童話卷[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2.07:700-739.
  • 3.    (意)賈尼·羅大里著. 羅大里經典作品 藍箭[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2.01:版權頁、前言頁、目錄頁.
  • 4.    見聞君. 高鐵風雲[M]. 湖南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2021.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