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鎖定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起源於陝西省藍田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是流傳在陝西省藍田縣普化鎮一帶專門用於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間吹打音樂,在歷史上是專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按照演奏的內容和形式分為行樂(進行中演奏)和坐樂(室內誦經時演奏)。 [1]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的代表作品有《清江頌》《小曲子路》《敢中砂》《粉紅蓮》等。 [2] 
2006年5月20日,藍田普化水會音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Ⅱ-62。 [3] 
中文名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陝西省藍田縣
遺產編號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歷史淵源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歷史起源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在《藍田縣誌》中就有“水會音樂,源於隋,盛於唐”的説法。 [2] 
“水會”,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取水形式,民間也叫“取水”或是“祈雨”,是過去天氣大旱時老百姓祈雨的一種祭祀活動。在歷代人們的取水活動中伴隨的吹打樂就叫做“水會音樂”。因其旋律委婉細膩,又被稱為“細樂”,因為演奏樂器方便長途行走,又被稱為“行樂”。 [2] 
唐朝音樂家段安節的《樂府雜錄》中記載:“貞元中有康崑崙,第一手。始遇長安大旱,詔移兩市祈雨。及至天門街,市人廣較勝負。及鬥聲樂,即街東有康崑崙琵琶最上,必謂街西無以敵也……翌日,德宗召入,令陳本藝,異常嘉獎。”唐朝貞元年間,遇到了大旱災,皇帝命令老百姓求雨,當地的民眾在東市和西市組織了祈雨隊伍,並且進行了音樂比賽,皇帝還獎賞了在音樂比賽中的獲勝者。 [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歷史發展

水會音樂從唐代宮廷音樂傳至民間後,經與民間音樂融合後演繹成的一種地方特色的民間樂種,帶有濃厚的唐代風格,是專門用於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間吹打音樂。 [2] 
1950年史家寨鄉七村八舍所舉行的取水大會是一次大規模祈雨,耗時很長時間,參與民眾人數達到數萬人。
普化水會音樂在藍田有三處:楸樹廟村水會樂社、全家嶺村水會樂社和西川的田家村水會樂社。為了表示村民祈雨的誠心誠意,取水都要全程步行。對於取什麼樣的水,三個樂社卻都有着默契的統一性,都意在取山中之水。 [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基本特徵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現形式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的表演形式分為“行樂”和“坐樂”兩種。 [2] 
行樂是取水的隊伍在進行中演奏的音樂,也稱為“路拍”。《清江頌》《小曲子路》《敢中砂》等音樂組成的套曲連奏,都為取水的樂曲。如有大型民間活動,有整套儀仗配合,音樂聲晝夜不停。人們經常在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中,可以見到水會音樂的行樂表演場景。 [2] 
坐樂是在寺廟堂前殿內誦經時演奏的一種小型合奏形式,有《粉紅蓮》《散拍坐夜》等樂曲,演奏樂器只用吹奏樂和打擊樂木魚、磬、碰鈴等樂器。因為有的時候也在夜深人靜、寺廟僧人誦經完畢後才演奏,所以坐樂又稱為“坐夜曲”。 [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演奏樂器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吹奏樂器
吹奏樂器以笛子作為主奏樂器,另外還有管、笙等樂器。藍田樂社的老藝人演奏用的是自己自制的笛子,這些笛子的特點是沒有笛膜,是用木竹掏通以後,再穿孔而成,比一般的笛子粗而短,叫“笨笛”,又被稱為“飲笛”。這種笛子在吹奏前必須在水裏浸泡之後才能吹出聲音來,吹奏比較費勁,但發聲非常高而且亮,不過並沒有流傳下來,樂社現在一般採用的笛子基本都是市面售賣的笛子。 [2] 
打擊樂器
水會音樂中的打擊樂器種類很多,演奏形式不同,所選用的樂器也不同。
在行樂的演出中,為了追求喧鬧的陣勢,多會選用一些音量較大的打擊樂器,如大鑼、大鈸、雲鑼、梆子、高把鼓等。還有一些人們自己製作的比較簡單粗糙的打擊樂器,比如一些沒有打磨的原木或是竹筒製成的大梆子,用繩子穿過掛在脖子上,便可進行演奏,或是以一些粗糙的木棒子直接擊奏發聲。
而坐樂的演出則不相同,為了追求旋律的婉轉悠揚,多選用一些小件的打擊樂器,如木魚、鏜子、碰鈴等發音精緻悦耳的小型樂器。 [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傳承保護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傳承價值

藍田水會音樂手抄傳譜原有八十多種曲牌,其記譜法為唐代燕樂半字譜,這也是它歷史久遠的實證。 [4] 
藍田水會音樂從樂隊樂器構成、曲目、記譜法等方面顯示了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搶救傳承這一民間特有音樂形式,對於豐富羣眾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有重要價值。 [4]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傳承現狀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在20世紀60年代遭受重創後,多年來一直處於瀕危狀態,樂譜所剩無幾,樂器大量丟失損毀,老藝人已相繼謝世,這一文化亟需人們傳承和保護。 [4]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傳承人物

鄧印海,男,漢族。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開始學習藍田普化水會音樂,並將已經中斷了很久的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古譜挖掘破譯了三十多首套曲。2018年5月8日,鄧印海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5-6]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保護措施

個人措施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國家級傳承人——鄧印海,撰寫文章《藍田水會音樂進北京》,文章被收集到國家級《民族民間器樂集成志》,使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並瞭解了水會音樂。 [6] 
鄧印海還舉辦傳承學習班、培訓青少年骨幹,參加各種類型的社會演出活動,宣傳普及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鄧印海還發表論文十多篇,巡迴大學演出、講座多次,介紹並宣傳藍天普化水會音樂。 [6] 
政府措施
2004年5月至7月,縣政府兩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了縣文化體育局《關於普查、搶救、保護普化水會音樂的實施方案》,以政府名義下發全縣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及有關單位,明確提出普化水會音樂是藍田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要求進行搶救保護和弘揚。 [7] 
2013年9月17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藍田縣文化館普化水會音樂傳習所正式掛牌。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藍田縣文化館獲得“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項目保護單位藍田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社會影響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場景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場景
重要展演
2011年7月,“慶祝建黨90週年非遺保護老區行”活動在藍田縣葛牌鎮舉行,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做了集體項目展演。 [9] 
2016年6月13日,西安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0年成果展演”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舉辦,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表演參與了展演。 [10] 
榮譽表彰
2015年11月20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召開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表彰大會”,對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進行了表彰。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