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玉故里

鎖定
藍玉故里位於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原為藍氏宗祠,後更名為“藍玉故里”。民國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後擴建。祠又稱為祠堂、家廟,是供奉先祖神主牌位的地方,同時也是宗族事務管理的場所和機構。 [1]  [5] 
中文名
藍玉故里
地理位置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太平村 [1] 
所處時代
明代 [1] 
佔地面積
1334 m² [5] 
保護級別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舊    稱
藍氏宗祠 [1] 

藍玉故里歷史沿革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藍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打入大牢,全家均遭處斬,株連者達15000餘人。 [3]  黔國公沐春為保存藍玉遺脈,將身懷有孕的藍玉侍妾藏於沐府,得遺腹子藍昌建。 [2] 
明成化中期,“藍獄”禁網日漸松馳,黔國武公僖沐琮命藍昌建回祖籍城步扶城“世守王墳”。 [2]  並修建了藍氏宗祠。
明隆慶五年(1571年),藍氏後人在楓林寨修建了藍氏宗祠,還在太平橋東南旁修築觀音閣。 [4] 
太平橋於民國三年被火燒燬,民國八年又補修。 [4] 
民國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後擴建。 [1] 
觀音閣於1953年被拆毀開田。 [4] 
藍玉故里1981年公佈為城步苗族自治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藍玉故里景點介紹

藍玉故里宗祠

藍氏宗祠分為戲樓、中堂、主堂三個部分。前廳為戲樓,戲樓(即牌樓)共有四排三間,中間為戲台,枱面寬約六米,總高約八米。中堂西端通向山牆,有兩間閣房相連,當是議事的主要場所;左側廂房兩間,旁邊樹有黔寧王沐英的大石碑。主堂的正中間為宮殿式神龕,台上置有涼國公藍玉的高大塑像,側面則繪有沐英、常遇春的畫像,上有飛檐樓閣及橫匾兩塊,一曰:“數立宗功”,一曰“靈爽貳憑”,威嚴雄壯,令人肅然起敬。藍氏宗祠全長100米,寬34米,高20米,佔地面積共1334平方米。
藍玉故里--城步太平村
藍玉故里--城步太平村(29張)
宗祠建築的一般形式包括龕室、大廳、回樓。龕室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大廳是用來聚集族人行禮的地方;回樓是用於接待賓朋和宣講宗族經旨,在兩側的廂房有些還會設置義學供子弟讀書。 [5] 
藍玉故里系三正兩橫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台基長方形,總面寬15·2米,總進深46米,建築面積699·2平方米。此為祭祖、議事、宗法、讀書、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建築。牌坊、戲樓、山牆,飛檐翹角,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繪具有藝術價值。木、石構件中有許多精雕細刻的神話故事一類的圖案,如“八仙過海”、“觀音坐蓮台”、“鳳凰展翅”、“孔雀開屏”、“燕子銜泥”、“麒麟飛天”、“梅花盛放”等。 [1] 
宗祠正門頂上的石楹用正楷墨筆寫着“藍氏宗祠”四個蒼勁有力的字,正門兩側的柱子上有副對聯:創立功成繼續黔國,重光偉績紹恢汝南。“黔國”指的是明朝初年的黔國公沐英,“汝南”指的是藍氏始祖汝南郡主。對聯的大意是要繼續黔國公的事業,並重新恢復汝南郡的風光。 [5] 

藍玉故里太平橋

藍玉故里前的太平橋
藍玉故里前的太平橋(4張)
共16排木架組成,中間有閣樓,供奉佛像,橋寬4米,長30米,高8米,兩頭為斗拱結構,1958年修公路時被拆毀北端橋頭。1985年又由政府撥款,羣眾捐助,恢復了橋頭,並加油漆彩繪。 [4] 

藍玉故里藍玉墓

藍玉墓
藍玉墓(2張)
據道光《寶慶府志》載:“上扶城峒,在(城步)縣西南二十里,有藍玉墓。”傳説藍玉砍頭後被運回扶城葬在扶城橋側的平地上,但沒有立碑,1956年修建城丹公路時被毀。2007年10月,城步藍氏宗族籌資在藍玉故里北面之太平橋側城丹公路上面海拔500米的山頂上修築了一座新的藍玉墓。墓碑基礎用大理石裝飾,高9.48米,寬10米,墓地佔地約100平方米。 [4]  藍玉墓成為藍氏後裔清明祭祖的一個莊重場合。 [4] 

藍玉故里後世紀念

烏米飯
烏米飯(4張)
每年農曆4月初8,來自貴州、雲南、河南和湖南各地藍氏後裔就會在藍玉故里聚集,同過烏飯節,祭奠和緬懷先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