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無裏國

鎖定
藍無裏國,古代國名。故地約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角。
藍無裏國在中國宋朝史籍記載,又作藍裏,元朝史籍作喃哩,明朝史籍作南浡裏,清朝稱南渤利南巫裏
中文名
藍無裏國
外文名
Lamuri
別    名
藍裏
地    址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角

藍無裏國基本解釋

藍無裏國(無mó)是古代國名。見於中國宋朝史籍記載,又作藍裏,元朝史籍作喃哩,明朝史籍作南浡裏,清朝稱南渤利和南巫裏。故地約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角。曾為室利佛逝國屬國,後獨立。中世紀時為東西方海上交通線要地。公元15世紀前期,同中國建立友好關係,鄭和曾數次前往其地。
《嶺外代答》作藍裏,元明史籍亦作喃哩、南巫裏、南無裏、南無力、南浡裏、喃渤利等。故地一般認為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角元亞齊附近。為三佛齊的屬國。中世紀時為東西方海上交通所必經。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離中國西行時,曾到此地。15世紀初,自此以西便為“西洋”,鞏珍《西洋番國志》稱其為“西洋總路頭”。與中國關係友好。元世祖時即互遣使節。明洪武、永樂間亦多次互派使節。 [1] 

藍無裏國古籍記載

《諸蕃志》,有專條記述。
《嶺外代答》第三卷“大食諸國” 條譯作藍裏。
《島夷志略》譯作喃噬哩。
《瀛涯勝覽》譯作南呂錚《明史·外國列傳》譯作南渤利和南巫裏,均列專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