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喉仙鶲

(鶲仙鶲屬科鳥類)

鎖定
藍喉仙鶲拉丁學名:rubeculoides,屬於動物界,中文科名:鶲科,拉丁亞科名:Muscicapinae,中文亞科名:鶲亞科
中文名
藍喉仙鶲
拉丁學名
rubeculoides
別    名
Blue-throated Flycatcher
動物界
鶲 科
仙鶲屬

藍喉仙鶲形態特徵

雄性成鳥: 額及眉紋鮮明的天藍色; 眼先及額基黑色; 耳羽暗藍黑色; 上體及翅與尾的表面概暗藍色, 翅上的小覆羽及尾上覆羽的藍色較輝亮些; 翅上的外側覆羽以及所有飛羽黑褐, 外緣沾棕;外側尾羽亦黑褐, 外緣暗藍至最外側一對全為黑褐色。 頦、喉及頸的兩側深暗;胸橙紅色並向上伸入喉的中部;上腹及兩脅逐漸變淡;下腹及尾下覆羽純白; 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色。
雄性幼鳥:(1960年7月20日 採自四川峨眉山)。 上體橄欖褐, 各羽具黃褐色的條紋和斑點, 和暗色羽緣,在肩部有些羽毛也具藍色羽緣;尾羽黑褐外緣藍色, 最外側一對尾羽純黑褐色, 飛羽暗褐。下體皮黃色, 胸部黃色較濃, 各羽具暗褐色細邊, 形成鱗斑狀。
雌性成鳥: 上體橄欖褐色, 腰及尾上覆羽棕褐色;翅上覆羽與背部相似;大覆羽及飛羽暗棕褐色. 外緣較亮; 尾羽為鮮明的棕褐色,外緣更為明亮; 前額線及眼先棕皮黃色; 眼周皮黃色。喉近白色;胸部淡橙黃色; 兩脅橄欖灰黃色. 腹及尾下覆羽白色; 腋羽及翅下覆羽皮黃色。
雌性幼鳥: (1958年 8月 16日採自陝西鎮巴)。上體橄欖褐色,頭及枕部覆羽具黃褐色的斑點及條紋; 大覆羽及飛羽暗棕褐色, 外緣淺棕褐色;尾羽棕褐, 外側緣慄褐色。下體喉污白色, 胸及兩脅黃色,胸部較濃黃;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翅下覆羽及腋羽淡黃色。
虹膜淡褐;雄鳥嘴黑色, 雌鳥暗角褐;腳及趾雄鳥肉褐色, 雌鳥淡肉褐色。
量衡度:
性別 體重 全長 嘴峯 翅 尾 跗蹠
♂♂(8) 13.3 136.4 11.4 72.8 58.1 16.3
(11-15) (131-145) (11-12) (67-75) (54-65) (15-18)
♀♀(1) 14 146 10 67 54 18 [1] 

藍喉仙鶲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我國見於陝西南部、湖北西部、 貴州北部和南部、四川峨眉山、康定及木裏、雲南麗江、騰衝及蒙自等地為夏候鳥。
國外分佈:
在國外見於克什米爾地區,印度阿薩姆, 尼泊爾, 印度北部, 中印半島以至馬來西亞一帶。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