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藁城北周卦亂彈

鎖定
藁城北周卦亂彈是戲曲曲種名稱。
中文名
藁城北周卦亂彈
外文名
GaochengBei Zhou GuaLuantan
藁城北周卦亂彈
藁城市北周卦亂彈是民間戲曲稀有劇種之一。據《石家莊地區戲曲資料彙編》載,亂彈在清乾隆、嘉慶年間傳入,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了。自清道光五年(1825)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除藁城市北周卦亂彈同樂會及南大章等八個村有亂彈戲班外,晉縣、元氏、高邑、贊皇等縣都有戲班。
亂彈戲大致分兩路,即東路亂彈和西路亂彈。北周卦亂彈屬西路亂彈。亂彈系多聲腔劇種。其唱腔基本保持着清代的音調,演唱以亂彈腔為主。亂彈的男女聲腔均為真聲咬字而假聲託腔,十分強調力度。特別是旦角唱腔,除音調較高外,假聲時常帶“吼”出的喉音,為亂彈的重要特徵之一。亂彈的唱詞為上下句結構,以七言和十言為基本句式。亂彈的行當亦分生旦淨末醜五大行。亂彈劇目不下200餘出,袍帶戲佔大多數。如《棋盤會》、《鑾天帶》、《走馬薦諸葛》等140餘出。
藁城市北周卦亂彈久負盛名,素有“亂彈之鄉”之稱。清咸豐四年(1854)建立了亂彈同樂會,每年冬、春兩季為演出旺季。1949年,藁城縣政府以北周卦村戲班骨幹為主成立了縣亂彈劇團。1955年改為藁城縣亂彈劇團,成為石家莊專區該劇種唯一的專業藝術團體。1960年,藁、欒、無三縣合一,全團人員下放到系井農場勞動。1961年,劇團解散,藝術骨幹重回故土,成立了北周卦亂彈劇團。“文革”期間,亂彈禁演。1976年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北周卦亂彈重整旗鼓,現仍活躍於農村舞台。上演的劇目有120多出,劇目按年代劃分成系列,自周代始至明代終,可按年代整本大套系列演出,也可摘出其中一段演出摺子戲,全以帝王將相為主角,別無其他劇目,實為獨特。主要保留劇目為《岳飛傳》、《烈火揚州》、《文天祥》、《劉海砍樵》等40餘出。
二百年來,亂彈以口傳手教為主要傳藝手段,全無曲譜、唱詞文字記錄,有的唱段已失傳或殘缺,是非常獨特和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