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

鎖定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Saryarka—steppeandLakesofNorthernKazakhstan)位於哈薩克丘陵。這個地區於2008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哈薩克斯坦現有的三處世界遺產中唯一的一個自然遺產。
中文名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
外文名
Saryarka–Steppe and Lakes of Northern Kazakhstan
地理位置
哈薩克斯坦北部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世界自然遺產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薩爾亞爾卡-哈薩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區
Saryarka–Steppe and Lakes of Northern Kazakhstan
入選時間:2008年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ix)(x)
地理位置:N50 25 60 E69 11 20
遺產編號:1102rev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遺產描述

薩爾亞爾卡(也譯作:薩雅克)-北哈薩克斯坦草原與湖區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的哈薩克丘陵,是哈薩克斯坦最為重要的濕地。哈薩克丘陵,亦稱“哈薩克褶皺地”,(哈薩克語中稱為即“黃色的山脈”),世界最大丘陵,位於哈薩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亞平原,東緣多山地,西南部為圖蘭低地和裏海低地。由於深居內陸,氣温年較差大,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因而河流並不密集,甚至有許多溪流是季節性的,屬荒漠、半荒漠地帶。
2008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x)(x),薩爾亞爾卡-哈薩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哈薩克斯坦北部的薩爾亞爾卡(Saryarka)草原和湖泊包括兩個保護區:阿克莫拉州的可幹爾贊恩(Korgalzhyn)自然保護區和庫斯塔奈州的諾爾綽姆(Nauyrzym)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0 344公頃。這裏的濕地對候鳥來説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全球瀕危物種,其中包括極為罕見的西伯利亞白鶴、達爾馬提亞鵜鶘、帕拉斯海鷹等等。這些濕地是鳥類從非洲、歐洲和南亞飛往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繁殖地的主要中途停留點和十字路口。這處遺產包括的20萬公頃中亞草原地區為該地區超過一半的草原植物、一些受威脅的鳥類和極度瀕危的賽加羚羊提供了寶貴的避難所。以前,賽加羚羊是一個豐富的物種,但由於偷獵而大大減少。該遺產包括兩組淡水湖和鹹水湖,它們位於向北流入北極和向南流入阿拉爾-額爾齊什盆地河流之間的分水嶺上。 [1]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遺產簡介

哈薩克大丘陵自北向南分屬草原帶(已開闢大片耕地)、半荒漠帶。這個世界遺產涵蓋的地區由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由庫斯塔奈州的諾爾綽姆(Nauyrzym)自然保護區和位於阿克莫拉州的可幹爾贊恩(Korgalzhyn)自然保護區組成。可幹爾贊恩自然保護區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保護區,它位於首都阿斯塔納市西南130公里處,總面積達4503.44平方千米,其中包括1980平方千米的水域。這裏是哈薩克斯坦最為重要的濕地保護區,是哈薩克斯坦現有的三處世界遺產中唯一的一個自然遺產。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丘陵、荒漠旁的濕地

薩雅克-北哈薩克斯坦草原與羣湖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的哈薩克丘陵。哈薩克丘陵 ,亦稱“哈薩克褶皺地”,(哈薩克語中稱為即“黃色的山脈”),世界最大丘陵,位於哈薩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亞平原,東緣多山地,西南部為圖蘭低地和裏海低地。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 。西部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寬達900公里;東部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寬400公里,地表受強烈切割。面積約佔哈薩克斯坦的五分之一。由於深居內陸,地面又坦蕩單調,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氣温24℃,冬季由於北部沒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氣團長驅直入,氣温可降至-30℃以下,氣温年較差大,當地為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屬荒漠、半荒漠地帶。年降水量僅100至300毫米(4至12英寸),因而河流並不密集,甚至有許多溪流是季節性的。
大體上,該保護區由兩個大湖泊(田吉茲湖與庫爾加爾金湖)連接起來。這裏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可以看到300多種鳥,其中一些是典型的草原鳥類,如大鴇、蓑羽鶴、黃頰麥雞、黃爪隼、黑百靈。這裏還是火烈鳥的最北端的棲息地。 [3] 

薩雅克—北哈薩克乾草原與湖羣自然資源

兩個保護區內的沼澤地對遷徙水鳥非常重要,這裏被視作來自非洲、歐洲和南美洲的候鳥遷徙過程中重要的中轉地。據估計,約有1500萬至1600萬隻鳥類——包括許多瀕危物種在內——在薩雅克境內覓食,例如極其罕見的西伯利亞白鶴、卷羽鵜鶘、玉帶海雕等。鳥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可幹爾贊恩保護區內的火烈鳥,薩雅克也是地球上地理位置最靠北的火烈鳥棲息地。火烈鳥,因全身為火紅色而得名,分三屬五種。這種外形美麗的鳥類能夠飛行,但是事先得狂奔一陣以獲得起飛時所需動力。因羽色鮮麗,被人飼為觀賞鳥。2009年12月,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公佈了一批因氣候變化而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名單:其中介紹火烈鳥是世界珍稀鳥類,由於全球濕地面積迅速縮減,火烈鳥的生存岌岌可危。
在薩雅克的草原上,有着旱獺、狼以及瀕危動物高鼻羚羊等哺乳類,也有大鴇、蓑羽鶴、黃頰麥雞、黃爪隼、黑百靈等草原性鳥類。這裏的草原為許多植物和大量受到威脅的鳥類以及瀕臨滅絕的草原高鼻羚羊提供了庇護所。
在保護區的湖泊區有40多種哺乳動物,其中一半是齧齒動物,如土撥鼠、地松鼠、倉鼠等,有着旱獺、狼以及瀕危動物高鼻羚羊等哺乳類。特別瀕危的高鼻羚羊,別名賽加羚,屬於牛科。體型中等,體長1.2-1.7米,背部黃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濃密且長;四肢較細;鼻骨高度發育並捲曲,內佈滿毛、腺體和粘液管,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並變得更加濕潤,以適應高原寒冷環境,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僅雄性具角。高鼻羚羊原分佈於俄羅斯南部、蒙古國及中國新疆北部,棲息於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羣生活,有時形成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羣遷移。由於羚羊角是為名貴藥材,長期遭到大量捕殺,導致野生種羣頻臨滅絕。這種羚羊以前數目眾多,但偷獵活動使其數量劇減。在夏季,高鼻羚羊從哈薩克斯坦南部來到薩熱阿爾卡,這裏的草原為瀕臨滅絕的高鼻羚羊提供了美麗的家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