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載

鎖定
薩載(?~1786),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薩哈岱之子,翻譯舉人出身,官至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卒贈太子太保,諡誠恪,入祀賢良祠
全    名
伊爾根覺羅·薩載
別    名
薩載
諡    號
誠恪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洲正黃旗
逝世日期
1786年
主要成就
治理黃河
最高官職
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

薩載生平經歷

薩載為官江蘇

翻譯舉人出身,任理藩院筆帖式。累遷江蘇蘇松太道,管理蘇州織造。果親王弘適壓價令薩載製做繡緞朝衣,事情被揭發,罷官。召回京城,授主事銜。父親薩哈岱任蘇州織造,命薩載陪伴作為輔佐。一年多以後,改任普福,命交兩江總督差遣委派。不久,任松江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加道員銜,再次署任蘇州織造。
乾隆三十四年(1769),擢升江蘇布政使,仍然兼任蘇州織造。
乾隆三十五年(1770),署任江蘇巡撫。巡撫永德請求以華亭寶山土塘改建條石,薩載進言條石易坍塌。按察使吳壇請求裁撤巡檢弓兵,增加州縣捕役,薩載進言不便,以上建議均被否定。
乾隆三十六年(1771),與總督高晉上奏疏通海州河道,又上奏江蘇存量達三十七萬六千餘石,請求察驗。
乾隆三十七年(1772),實授江蘇巡撫。乾隆帝命考察屯田,薩載上奏江安糧道屬江淮、興武等六衞,蘇州糧道屬蘇州、太倉等四衞,令清理冊報,循新例四年一編審;加派江淮、興武二衞屯丁墾田,運丁快丁終歲運輸,請加給津貼;太倉、鎮海二衞田不隨船,私相售典,循舊例借項贖回;得到採納。

薩載治理黃河

乾隆三十九年(1774),黃河決口於外河廳老壩口,薩載和河道總督吳嗣爵董工事,未兩旬完工,議敍
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帝東巡,薩載入覲行在,任江南河道總督。命與高晉考察黃河入海口淤沙。薩載先至,上奏:“入海口前在王家港,自雍正時接湧淤灘,長四十餘里;南岸為新淤尖、為尖頭洋,北岸為二泓、三泓、四泓。二泓、四泓寬二十餘丈,潮至深二三丈;三泓寬四十餘丈,潮至深三四丈。河底有高低,河唇又漸遠,淤積巳久,難以施工。”乾隆帝回覆説:“此海口自然之勢,難以人力勝之。”薩載與高晉奏請以清口東、西壩移建平城台,於陶莊迤上別開引河。該年夏,運河駱馬湖水漲,薩載督吏防護,乾隆帝嘉獎其妥協。開陶莊引河,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月,完工。乾隆帝説:“朕屢次南巡,臨閲清、黃交匯處,慮其倒灌,思引向陶莊北流。歷任河臣未有能任此者。昨歲薩載奏請施工,與朕意合。據奏工竟,自此黃河離清口較遠,既免黃河倒灌之虞,並收清水刷沙之益,實為全河一大關鍵。視齊蘇勒例,予騎都尉世職。”入覲,乾隆帝命於攔黃壩迤上加築壩為重門保障,並於舊有木龍三架迤上增設木龍。薩載回任,奏遵上指料理,得到乾隆帝嘉獎。冬,薩載復奏:“新河河面首尾寬窄不同,請於北灘順水勢抽槽,酌留土格。等來年水漲放溜沖刷,使河面首尾寬闊相若。”繪圖以進,上覽圖中北岸有新淤,因慮北淤則溜必南趨,識以硃筆,命薩載疏治。
乾隆四十三年(1778),薩載上奏:“高家馬頭新淤已刷動寬深,彭家馬頭新淤前作柴枕土壩。茲於灘面抽槽,候水漲沖刷。”不久,署任兩江總督
乾隆四十四年(1779),奏攔黃壩外舊河露淤灘,請於灘面築束水堤為新河保障。實授兩江總督。起初,高晉奏中河口門淤阻,議移下游李家莊,乾隆帝命薩載勘奏。薩載請將清口東、西壩移築惠濟祠前,得到乾隆帝的採納。
乾隆四十五年(1780),大學士阿桂上奏:“陶莊引河首尾寬而中窄,河身雖已刷深,水勢尚嫌束縛。伏秋汛漲,恐宣泄不及。”命和薩載勘查回覆。上奏請河寬六十餘丈處展十餘丈,河寬不及六十丈處展二十餘丈。又上奏:“雲梯關外二套以下河流現行之道,道遠而水淺,請於四泓以下增設閘壩;二套上迤西馬港河舊堤殘缺,應行修復;並於舊無堤處補築新堤,下接北潮河西堰。”得到採納。該年夏,黃河決口於郭家渡,命薩載與河道總督陳輝祖督護。該年河水盛漲,初開毛城鋪、蘇家山、峯山頭諸閘,次將清口東西壩全行拆展。薩載上奏諸州縣發生洪災,睢寧泗州為重,邳州宿遷、靈壁、五河次之,撫卹寧貼。乾隆帝説:“實在無善策,祗可盡力撫卹,以期補過。”覆命引河水入陶莊新河。尋奏豐、碭、銅、沛險工俱次第搶護,下游洪澤湖、高寶湖亦俱平定,等水落堵築。得旨:“覽奏深慰。”起初,乾隆帝臨高堰閲洪澤湖磚石諸工,命薩載石工卑者增高,磚工悉改用石。薩載奏請酌量緩急,分三年修築。八月,丁父憂,命百日滿後仍署任兩江總督。
乾隆四十六年(1781),上奏請求自李家莊至臨河集北浚引河,乾隆帝命速為之。六月,黃河決口於魏家莊,水大至。薩載上奏:“全河奔注,歸入洪澤湖。清口展寬至八十丈,山盱五壩已開智、義二壩;而高堰諸地水勢未消,盈堤推岸。未開三壩及車邏、昭關二壩,或堅守,或酌開,等察勘後續奏。”乾隆帝命堅守。尋續奏洪澤湖浪湧山盱五壩,所存仁、禮二壩,掣通過水,續開車邏、昭關二壩。上以各閘壩俱開,下河民田被淹,令察災狀速奏。八月,魏家莊完工。山東巡撫國泰上奏運河積淤,水不能暢行,議於劉老澗壩旁開水口分泄,乾隆帝命薩載前往勘查。薩載上奏:“運河泄水宣暢,已開駝車頭竹簍壩泄水入駱馬湖,劉老澗九孔石閘亦過水。若議別開水口,不便使無水之區再受水患。”上韙其言。又奏:“微山湖東南兩面水色澄清,沂河及駱馬湖水不使涓滴入運,為運河騰空去路。永濟橋孔亦無橫壩攔截,水勢暢消。”乾隆帝稱讚有條理,命國泰聽其指授,毋持己見。十二月,兼署任安徽巡撫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上奏請求疏通泗州謝家溝,泄睢河及楊甿河水入洪澤湖;又承上命疏通銅山潘家屯引河。四月,河南青龍岡漫口既堵復蟄,大溜下注。乾隆帝命寬疏潘家屯、劉老澗諸河,泄水歸海。薩載請開張家莊引河與潘家屯引河分流,使湖泄入黃又多一路。乾隆帝説:“籌泄水之路,為今日急務,宜妥為之。”加太子少保。江蘇巡撫吳壇議開金壇漕河,自丹徒穿句容境分水脊達江寧。薩載上奏:“分水脊即茅山之麓,地峻土堅,勢不能開鑿。請求疏通七里橋至巷口橋河道,與上、下河道寬深一律。”又請自鎮江錢家港至江寧龍潭開闢新河,及修浚金山對渡瓜洲城河,得到乾隆帝嘉獎。又上奏請求疏通漣河,展駱馬湖六塘河、鹽河口門,得到採納。
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服闋,實授兩江總督。河南青龍岡完工,薩載上奏黃河歸故道,入江南境流行迅速,得旨:“欣慰覽之!”乾隆帝命移建沛縣城。薩載上奏請求移舊城西南戚山,並修夏鎮文武官署,豐、沛二縣漕倉

薩載入祀賢良祠

乾隆四十九年(1784),江西巡撫郝碩貪污入獄,乾隆帝責問薩載未上奏彈劾,下吏部議,罷官,命留任,罰養廉銀三年。
乾隆五十年(1785),漕船北行,以運中河淺阻,至天津誤期。乾隆帝責問薩載開運中河不知建閘,水勢一泄無餘;又清口東、西壩不能及早收束預為蓄水,致運道淺阻。降三品頂帶。
乾隆五十一年(1786),足疾,請求辭職。乾隆帝遣太醫診斷,命官復原品。不久,去世,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諡誠恪,祀賢良祠。 [1] 

薩載史料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百十二》 [1] 

薩載親屬成員

父:薩哈岱,官至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子:薩騰安,襲騎都尉,官至廣西按察使
子:薩雲安,官至雲南迤西道,因事貶戍軍台 [1] 

薩載人物評價

清史稿》:世業尚矣,於河事尤可徵。前乎此者,嵇曾筠有子璜(嵇璜),高斌從子高晉。若李氏、何氏、吳氏皆繼之而起,宏(李宏)及子奉翰(李奉翰)、煟(何煟)及子裕城(何裕城)並有名乾隆朝,嗣爵(吳嗣爵)子璥(吳璥)則下逮嘉慶,奉翰子亨特(李亨特),貪侈隕績,忝祖父矣。清時以誠篤名,第錫(蘭第錫)以廉潔著。青龍岡塞河決,歷兩載工始竟,阿桂主之,薩載、韓鑅佐之。詳具其始末,見成功之難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