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瑪舞

鎖定
薩瑪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維吾爾族薩瑪舞是起源於喀什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之一,根據近代史料的記載,薩瑪舞早在隋唐時期就引起了其他兄弟民族的濃厚興趣。薩瑪舞是維吾爾族的一種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蹈形式。“薩瑪”一詞為阿拉伯語,意為“蒼穹”“天河”“高空”。這種舞蹈主要流傳於以喀什市為中心的疏附、疏勒、伽師、英吉沙等縣市,尤以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廣場所舉行的大型薩瑪舞活動較為典型。 [1]  [2] 
2011年5月23日,薩瑪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110。 [3] 
中文名
薩瑪舞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申報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
遺產編號
Ⅲ-110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遺產級別
國家級

薩瑪舞歷史淵源

維吾爾族薩瑪舞是起源於喀什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之一,據此估計,喀什的維吾爾族民眾在艾提尕爾清真寺門前的廣場上大規模的跳薩瑪舞已經有將近600年的歷史了,然而加上沒有具體文字記載的事實,其實際活態傳承已經超過1000多年的歷史了。根據近代史料的記載,薩瑪舞早在隋唐時期就引起了其他兄弟民族的濃厚興趣。由於薩瑪舞多為旋轉跳躍的動作,所以漢文《史記》裏稱它為回舟舞。喀什當地民眾早在公元1442年,每逢在古爾邦節、肉孜節期間,在艾提雜爾清真寺大門前的廣場上,伴隨着嗩吶和那雜爾鼓的樂聲和節奏,人們紛紛跳起薩瑪舞,這已形成了一種傳統並延續到當下。 [2]  [4] 
薩瑪舞由古代薩滿跳神活動中演化而來,後與西域樂舞相結合,逐漸發展成歌舞的形式。公元16世紀,葉爾羌汗國時代,伊斯蘭教依禪(伊善)派又把這種薩滿教歌舞化為宗教性的活動,稱為薩瑪。為了擴大宗教影響,還把這種產生於當地的歌舞名稱、形式,都説成來源於阿拉伯。土耳其也有名為“薩瑪”的宗教性舞蹈,它與維吾爾族的薩瑪舞屬於同源異流的可能性居多。維吾爾族薩瑪舞中的舞蹈動作,主要是西域樂舞的遺存,只不過融入了宗教文化的色彩。 [5] 
薩瑪舞

薩瑪舞舞蹈特色

薩瑪舞表演形式

薩瑪舞是維吾爾族較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樂舞。“薩瑪”,阿拉伯語意為“蒼穹”、“天河”、“太空”等意。傳到新疆,“薩瑪”變異為古代維吾爾族信仰過的一種原始宗教,在祭祀時,他們用歌、鼓、舞等形式,祈求神靈賜予豐收。這種形式逐漸從祭祀禮儀演變發展為維吾爾族人在年節時歡跳的一種集體民間舞蹈。薩瑪舞在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均有流傳,尤其以喀什、莎車等南疆為盛。 [6] 
薩瑪舞由男子在較寬闊的廣場上集體活動,參加人數不限,幾百甚至幾千人可同時隨着鼓樂聲起舞。每當穆斯林傳統的肉孜節、古爾邦節之際,人們聚集在清真寺前的廣場上,舉行盛大而隆重的慶典活動。當鼓樂進入薩瑪舞節奏時,人們紛紛進場,圍成一個又一個裏外幾層、大小不等的圓圈,開始舞蹈。有些圈以大家公認的舞蹈能手為中心,大多數則以各人所處的位置隨意組成。舞者合着冬巴克渾厚的“冬1冬”聲,穩踏舞步,前俯後仰,悠擺旋轉。時而裏進外出,時而逆時針方向緩緩行進。神情專注,步履沉穩,依然顯示出一種古樸凝重的宗教舞蹈的遺風。隨着時間的延伸,進場的人不斷增多,逐漸圍成十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圓圈,圈圈相靠,佈滿整個廣場。人羣按統一節奏律動,似大海波瀾湧動,一望無際。這類大型的薩瑪活動,以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廣場所舉行的較為典型。 [7] 
薩瑪舞動作單一,但與鼓點緊密相扣。各個舞者動作不盡相同,但都合着每小節第一拍的“冬”聲落腳,開始四拍循環一次的一組舞步的第一步,從而取得整體的和諧一致,形成其特有的舞蹈動律。與舞蹈簡約的構圖及舞者專注的神情相配,構成了薩瑪舞獨特的風格特色。 [7] 

薩瑪舞演奏特點

“薩瑪舞”的伴奏樂器主要是嗩吶和鐵鼓。嗩吶數量不一;鼓以音高不同的兩個鼓為--組,發出“咚”、“哨”的聲音,形成鮮明對比。在較大的場面中,有時有兩至三組鼓,外加一個音色更渾厚的大鼓,突出“咚”的音響效果。嗩吶吹奏的曲調比較靈活,不受鼓的限制,往往拖兩三個小節的長音,或間歇三四小節,以突出鼓的節奏。而有經驗的鼓手,以多變的鼓點,激勵着舞者和觀眾,增添了節日的喜悦。 [8] 
納合拉鼓兩鼓一組,鼓音一高一低,音調對比明顯。表演時,鼓點響起,表演者左右胳臂平行,雙手舉起,雙腿跳起,身體旋轉180度。鼓的節奏決定着舞蹈的快慢和動作的和諧統一。有經驗的鼓手,使鼓點多變,誘發表演者的激情,調動觀眾的情緒。 [6] 

薩瑪舞音樂特點

薩瑪舞的鼓點和嗩吶曲來自於維吾爾著名的“十二木卡姆”中的樂曲。伴奏中,每隔一小時換一種曲調,伴奏者的曲調不同,表演者的舞姿也要隨之作不同地變換。所以,曲調的靈活多樣,使得薩瑪舞活潑靈動,充滿了維吾爾族人民熾烈奔放的熱情。 [6] 

薩瑪舞角色分工

男子是薩瑪舞的主要參與者,女子跳薩瑪舞時,也只在女人圈子裏,不和男子混在一起同跳。 [6] 

薩瑪舞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阿布力米提·託乎提,男,維吾爾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薩瑪舞,申報地區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 [9]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喀什市文化館獲得“薩瑪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薩瑪舞項目保護單位喀什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15] 

薩瑪舞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6年3月19日,喀什市艾提尕爾廣場萬餘名身着節日盛裝的各族羣眾大聯歡共慶諾魯孜節。當天艾提尕爾廣場再次成為了喀什歡樂的中心,喀什市慶祝“諾魯孜節”薩瑪舞萬人表演賽在這裏舉行。 [11] 
2016年09月12日,新疆烏魯木齊穆斯林民眾歡度古爾邦節,節日上表演了薩瑪舞。 [12] 
20208月8日,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市教育體育局、市體育館隆重舉辦以“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全民健身展演活動。活動上表演了薩瑪舞。 [13] 
衍生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薩瑪舞》動作剛健,節奏沉穩,所以往往被做為編排男子舞蹈的基本素材。搬上舞台的《薩瑪舞》,在舞姿及步法上較之民間複雜了許多,並融進了大量的跳躍、旋轉、跪蹲等技巧。由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創作演出的男子三人舞《磐石》,就是以《薩瑪舞》為主要素材編排的,該舞演出後深受廣大觀眾好評,並榮獲自治區1998年單、雙、三人舞比賽創作一等獎。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