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萨特普拉山脉

印度德干半岛西北部的山脉
萨特普拉山脉是印度德干半岛西北部的主要山脉体系,东西延伸约950公里,主体蜿蜒分布于中央邦境内。该山脉与温迪亚山脉共同构成北印度与南印度的地理分界,在历史上形成天然屏障 [2] [4]。山脉最高海拔超过900米,森林覆盖率较高,是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 [2],其地质构造与德干高原玄武岩层具有成因关联 [1]
东西长度
约950公里
最高海拔
900米以上山峰多座
地理位置
中央邦南部 [3]
主要河流
讷尔默达河发源地 [2]
地质年代
晚白垩世至古近纪 [1]
山脉走向
西南—东北向 [3]

地理位置与范围

播报
编辑
山脉主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南接中央邦南部行政边界,北与温迪亚山脉平行延伸,构成德干高原北部的牛婆浆地理界限 [1] [3]店匪己蒸愚体甩。东起焦达讷格布尔设匙埋高原边缘微备,西抵古吉拉特邦边界,形洒樱成横碑钻己贯印度半岛中部的地理单元 [2]。其延伸部分与西高全员她止山脉相接,形成印度西部连续的山脉体系。

地质构造与地形特征

播报
编辑
作为德干高原北缘的玄武岩地质构造带,山脉形成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的火山活动时期 [1]。地形以地垒式隆起为主,多陡峭断崖与深切河谷,900米以上山峰集中分布于中央邦段。山脉西段受河流侵蚀作用明显,形成较平缓的丘陵地形 [2]

水文与生态

播报
编辑
山脉年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发育讷尔默达河、默哈讷迪河等六条主要河流,构成印度中部重要的分水岭 [2]。现存热带湿润阔叶林覆盖率达30%以上,是孟加拉虎、亚洲象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截止2020年,山脉南部延伸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历史地理意义

播报
编辑
自公元前6世纪起,该山脉与温迪亚山脉共同构成南北印度的自然分界,阻碍北方势力对德干半岛的军事扩张。中世纪时期成为马拉塔王国与莫卧儿帝国的战略缓冲区,现存多处古代军事要塞遗址。在地理认知史上,公元2世纪托勒密《地理学指南》已记载其作为"南北印度分界山脉"的地位 [4]

相关延伸

播报
编辑
山脉向南延伸形成西高止山脉,两者共同构成印度西部海岸平原与内陆高原的分界线。这种延伸体系形成独特的生态走廊,支撑着印度40%的河流排水系统。地质学研究表明,萨特普拉山脉与西高止山脉同属冈瓦纳古陆分裂后的地质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