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薦士於中書舍人書

鎖定
《薦士於中書舍人書》是唐代李翱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薦士於中書舍人書
出    處
《全唐文》
作    者
李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薦士於中書舍人書作品原文

薦士於中書舍人書
前嶺南節度判官試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韋詞、處士石洪(原注:明經出身,十五年前曾任冀州糾)、前宣歙來石軍判官試太常寺協律郎路隨、江西觀察推官試秘書郎獨孤朗,右三人先以論薦,一人繼此諮陳。如韋之才能無方,忠厚可保,翱與南中共更外患,始終若一。此人先為一二暗人之所排詆,聞宰相惑於流言,都無意拔用。如此才能,豈患不達,適足以厚其資耳。石洪之賢,優於李渤,身遁而道光,材長而器厚,若在班列,必有殊跡。如路隨首以父在蕃中,未敢昏娶,年六度矣,不畜僕妾,居處常如在喪,雖曾閔復生,何以加此。其見解高明,事悉相類。獨孤朗人物材能,不後韓休起居,比以伯父年高,罷舉歸侍,遂伯父之身,豈非厚於孝而薄於名者耶?凡此四人,材能行義,超越流輩。自二年來,閲除書採擢後進多矣,未見勝之者。或隔以浮言,或限以資敍,賢者自處而不求苟進,在上者無超異之心,因循而不用,則馮唐白首,董生不遇,何足怪哉?翱以為宰物之心,患時無賢能可以推引,未聞其以資敍流言而蔽之也。天下至大,非一材之所能支,任重道遠,非徇讒狠之心所能將明也。嗟夫,翱之説未必果信於兄,兄之言亦未盡行於時,雖殷勤發明,何有成益,但知而不告,則負於中心耳。 [1] 

薦士於中書舍人書作者簡介

李翱(772—836),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一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李翱自幼“勤和儒學,博雅好古”,是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進士,曾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考功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桂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職。著有《復性書》和《李文公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416頁
  • 2.    張憲軍,趙毅著,簡明中外文論辭典,巴蜀書社,2015.06,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