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薟,漢語三級字 [5]  ,讀作薟(xiān或liǎn),讀作薟(xiān)時指[豨薟]草本植物,莖上有灰白色的毛,花黃色。全草可入藥 [6]  。讀作薟(liǎn)時古同“蘞” [4] 
中文名
拼    音
xiān,liǎn
部    首
五    筆
AWGI
鄭    碼
EOBV
筆    順
1223414431
注    音
ㄒㄧㄢˉ,ㄌㄧㄢˇ
U
83B6
GBK
DDB2
總筆畫
10

現代釋義

薟xiān
⒈ 〔豨薟〕見“豨”。 [7] 
薟liǎn
⒈ 古同“蘞”。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薟
《唐韻》良冉切,音斂。《説文》白薟也,或從斂,見蘞字注。
《類篇》離鹽切,音廉。義同。
《集韻》虛嚴切,音杴。豨薟,藥草。
《類篇》魚杴切,音嚴。《字林》水中野韭。
火佔切,音㿌。辛味。
苦紺切。同餡。味過甘也。 [2]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薟
白薟也。從艸僉聲。蘞,薟或從斂。良冉切

説文解字注

(薟)白薟也。本艸經作白斂。從艸。僉聲。良冄切。七部。
(蘞)薟或從斂。唐風。蘞蔓於野。陸璣雲。似栝樓。葉盛而細。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陸疏廣要曰。本艸蘞有赤白黑三種。疑此是黑蘞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