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福辰

鎖定
薛福辰(1832年-1889年),字振美,號撫屏,世居無錫西漳鄉寺頭,始遷居城中前西溪。其祖父薛錦堂,廣西潯州知府薛湘之子,薛福成的長兄。清代官吏、名醫。 [2] 
薛福辰幼年博覽經史和諸子百家,自習醫藥書籍,苦心揣摩,獨得機竅。咸豐五年(1855年),中順天鄉試舉人,任職工部。太平軍攻克無錫時,薛福辰與其母、弟避居蘇北寶應縣。不久,往李鴻章幕府。時丁寶楨任山東巡撫,黃河缺口,氾濫成災,薛福辰應聘前往助治,築堤堵缺,節省幣銀百數十萬兩,遂授職山東濟東泰武臨道。歷任廣東雷瓊道、督糧道、直隸通永道及順天府尹等職。 [2] 
慈禧患病時,薛福辰被薦舉入京,診治痊癒,為會診名醫馬培之,汪守直等所欽佩。後光緒帝召見薛福辰於便殿,設宴體元殿,賞賜袍帶金銀,調宗人府丞,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緒十五年(1889年),因患中風,疏請退職,病歿於家。 [2] 
振美
撫屏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逝世日期
1889年
主要成就
《醫學發微》
主要作品
《青萍圖文集》
本    名
薛福辰

薛福辰人物生平

幼年聰慧過人,7歲能試作文章。年稍長,博覽經史。道光三十年(1850)考取秀才,咸豐五年(1855年)參加順天鄉試,中第二名舉人。後在北京任工部員外郎。咸豐八年,因父病故,扶樞歸裏。咸豐十年,太平軍攻克無錫,他與母、弟避居蘇北寶應縣,又去李鴻章幕府供職。後提任為候補知府,到山東補用。時黃河缺口,氾濫成災,山東巡撫丁寶幀知其對水利索有研究,請他去助治。他親駐侯家林,綜理全局,組織民工,經過45天的日夜搶險,堵塞各處缺口,節省幣銀一百數十萬兩。因治河有功,調任候補道員,補山東濟東泰武臨道。在任4年,海岱之間,民無饑饉。公餘自習醫書,歷時五六載,競精通諸家醫書。
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患重病,下沼遍徵名醫,薛福辰由李鴻章等保薦,於是年六月二十三日應召入宮為慈禧治病。當時他任廣東雷瓊道,調授督糧道,但因奉旨診病而未能赴任。時宮廷內外皆知慈禧所患為“血蠱”症,醫者僅以治血蠱劑進,久不得愈。薛福辰所診脈象,雖亦以血蠱論之,而用藥卻皆疏通補養之品,故能奏效,大為前去會診的曲陽知縣汪守正及常州孟河馬培之等名醫驚服。在宮廷滯留兩年多,名公巨卿求治者應接不暇。光緒八年十二月,時慈禧病體痊癒,薛因治病有功,加賞頭品頂帶,調補直隸通永道。是年除夕,慈禧親書“福”宇和“職業修明”匾額以賜。同時賜紫蟒袍、玉鈎帶一副,又賜宴體元殿、長春宮聽戲。在直隸任內,嚴緝捕,重海防,濟民困,政績卓著。其時法越交戰,軍隊調南佈防,他特設官車局便利運輸,避免徵用民夫、騷擾地方,深受民眾稱頌。光緒十二年,薛福辰升順天府尹,翌年冬調宗人府丞,一年後又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不料突患中風,半身不遂。
光緒十五年夏疏請退職。同年七月逝世,終年57歲。葬於漆塘大浮山。御賜白 銀500兩治喪。所著《青萍圖文集》、《醫學發微》、《臨症一得》等遺稿,均未寫定,僅存《素問運氣圖説》一文。

薛福辰個人藏書

精讀《內經》、《本草綱目》,喜收藏古籍和醫書,家有“青萍閣”,所藏有明本《內經素問》,上海顧定芳刊本。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刊本《唐宋八大家抄》144卷、57冊,卷內有“御賜職業修明”、“青萍閣主人珍賞”、“無錫薛氏藏書”等印記。著《青萍閣文集》,《醫學發微》、《臨症一得》等,未刊。子薛邦襄,字昌侯,亦喜藏書,有藏書印曰“此書畫曾在薛昌侯家、“薛印邦襄”等。 [1] 
參考資料
  • 1.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2.    趙永良主編;徐(日韋),張海保,徐明明副主編.無錫名人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第98-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