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祥綏

鎖定
薛祥綏(1894年~1940年),字伯安,又字博盦。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小豐村龍王溝人。
本    名
薛祥綏
伯安、博盦
所處時代
晚晴、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40年

薛祥綏人物生平

薛祥綏,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學科,參加高等文官考試,以優異成績入北京執政府國務院統計局任編輯,不久升任統計局秘書長。
在任七年,先後被國立北京大學、私立輔仁大學和中國大學、平民大學等校聘為兼職教授,還擔任陝南旅京同鄉會興辦的宏文公學的校長。
1928年北京執政府倒台後,應于右任之邀到南京,在法政學校任教。著有《修辭學》、《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概論》,分別由開明書局、啓智書局出版。
民國22—民國24年(1931-1935),薛祥綏據《賴稿》,參《張志》(清順治10年(1653)知縣張台耀主持重修縣誌,邑庠楊、張二生續修成本。)補充編纂。
民國29年(1940)薛病逝於西安,江伯玉收其《西鄉縣誌》遺稿帶回西鄉,縣中人士於民國30年(1941)組成“縣誌整理委員會”,委員會有劉霞舉、劉述庭、李白瑜、孫丘園等,方宗丞任總校閲,除對原稿進行審閲整理外,又收集資料,增補民國24年後之史實。由縣財委會撥款,劉述庭承印。後因物價飛漲,經費拮据,延至民國37年(1948)復由姚效先修訂、補遺、作跋,始得石印出版150部。此志體例嚴謹,文風端正,取捨合理,考證翔實。

薛祥綏個人生活

薛祥綏在北大求學時,與于右任素有交往,當北京執政府倒台後,於邀祥綏赴南京工作,先在法政學校任教三年。1931年陝南發生嚴重災情,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委派祥綏與城固張叔亮為查災委員,是年秋祥綏勘查災情返里,目睹家鄉瘡痍遍野,民不聊生,心情十分沉重,感賦《哀漢中》古風一首。查災回京後,他為陝南人民請命,並謁見全國華洋義賑會朱子橋將軍,呈述所見,力請賑恤。
嗣後,祥綏又被派去包頭調查厘金(即税收)系統中的弊端,對於這種很有“油水”的差事,他廉潔奉公,微服私訪,實地調查,掌握情況,據實上報,自己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時人笑其迂腐,於院長得知後也不勝感嘆地説:“祥綏真乃書生中之書生也”對他更為器重,介紹他到國民黨南京政府審計部工作。
當祥綏回鄉查災時,父老鄉親談及西鄉縣誌斷修多年,亟待續編,面請祥綏承擔,他出於熱愛桑梓之情,慨然應諾。21年至26年,他在南京審計部工作階段,利用公餘,除撰著《中國文學史》及《中國文學概論》(上海啓智書局出版)外,即致力於編纂《西鄉縣誌》,數年間,查抄有關資料,埋首書叢,並與家鄉人士魚雁通情,酌古準今,嘔心瀝血,至28年完稿,37年出版,史志界普遍認為《薛志》是一部體例完善、詳略得當、文字流暢的佳志。
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祥綏離開南京審計部。
次年回陝,先後在漢中聯立中學及省立南鄭中學任教。29年春應陝西省教育廳長王捷三電邀,赴西安任省教廳編審主任。是年9月,祥綏因心臟病在廣仁醫院救治無效,溘然長逝,終年46歲。
撿其遺物,唯舊衣數件,書稿一箱。其筆耘舌耕,終生勤奮,而竟一貧如洗,其清操可見。
祥綏厭惡世俗,嗜好讀書,考證一事,嘗窮究不捨,故一生心血,盡消磨在故紙堆中,其詩文感情誠摯,韻味雋永,且長於剖理辯論,如民國25年在南京所寫《論續修陝西省通志稿》(陝南旅京同鄉會致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書),對通志指謬正誤,無不切中要害,非精通史志的大手筆,是難以寫成的。

薛祥綏主要成就

薛祥綏治學嚴謹,教學之餘,曾編撰《修辭學》一書(開明書局出版)·又在旅京同鄉編辦的《西鄉》報任主筆,始終孜孜不倦,勤奮筆耕。

薛祥綏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字光熙,又字瑞珍。晚清至民國的官員、學者。
母親
亦名:段惠君。民國時期的學者、官員。
[1-3] 

薛祥綏主要作品

著有《修辭學》 《中國文學史》 《中國文學概論》,分別由開明書局、啓智書局出版,修纂的《西鄉縣誌》,即西鄉最早的《縣誌》(《薛志》),亦於他逝世後問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