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平

(唐朝中期藩鎮、將領)

鎖定
薛平(753年—832年2月25日),字坦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朝中期藩鎮、將領,右武衞大將軍薛仁貴曾孫、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孫、昭義節度使薛嵩之子。
薛平出身河東薛氏南祖房 [1]  ,十二歲時為磁州刺史。後入朝任職,宿衞南衙三十年,歷任左龍武大將軍、義成節度使、左金吾衞大將軍、平盧節度使,在地方頗著政績。寶曆元年(826年),拜河中節度使,累封韓國公。
大和四年(830年),被召為太子太保。次年,以司徒致仕。大和六年(832年),薛平去世,年八十。冊贈太傅諡號“成肅”。《全唐文》《唐文拾遺》錄有其文。
坦塗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753年
逝世日期
832年2月25日
主要成就
歷官治績突出
主要作品
《奏騶虞見狀》《禁掠賣新羅人口奏》
本    名
薛平
官    職
左金吾大將軍、河中節度使司徒
爵    位
韓國公
追    贈
太傅
諡    號
成肅
籍    貫
絳州龍門

薛平人物生平

薛平護父歸葬

薛平為唐高宗時期名將、右武衞大將軍薛仁貴的曾孫。其父薛嵩昭義節度使,實際上是割據一方的藩鎮。薛平十二歲時,擔任薛嵩所轄的磁州(今河北磁縣)刺史。 [2-3]  [44] 
大曆八年(773年)正月,薛嵩去世,軍吏們意圖效仿河朔三鎮的舊例,擁戴薛平出任節度留後。薛平並不推辭,表面答應下來。過後,他就將這一職位讓給叔父薛崿,自己卻在夜裏悄悄護送父親靈樞迴歸故里。 [4-6] 

薛平討逆治河

守喪期滿後,薛平被朝廷起用為右衞將軍。從此,他宿衞南衙共三十年。宰相杜黃裳頗為器重薛平,特薦他為汝州(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刺史,兼御史中丞,任內頗有政績。 [7]  [8] 
元和七年(812年),唐憲宗李純發兵討伐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治今河南汝南縣)吳元濟,特升遷薛平為滑州(今河南滑縣)刺史,兼義成軍節度使(即鄭滑節度觀察使)、御史大夫等職。滑州接鄰淮西,薛平在討伐淮西的前線,多次立有戰功。 [9]  [10] 
薛平任職的滑州城,位於黃河之濱,經常遭受水害。薛平經過調查得知黃河小道在衞州黎陽縣(治今河南浚縣東北)界,而黎陽為魏博藩鎮地界。薛平即派人去魏博交涉佔黎陽黃河故道加寬黃河河牀的事宜。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答應了薛平的請求。於是薛平給黃河故道和故道與現流河道之間的農民更換了其他田地,然後在這一地區加寬河道二十里,以減緩水勢,這樣,滑州地區很長時間沒有發生水患。薛平在滑州任職六年,後入朝為左金吾大將軍,不久再次復任義成軍節度使。 [11] 

薛平節度兩鎮

元和十四年(819年),朝廷平定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叛亂之後,分平盧鎮的淄、青、齊、登、萊五州為平盧軍,任薛平為平盧節度、觀察等使,併兼管對新羅、渤海兩國的事務。 [12] 
唐穆宗李恆即位不久,盧龍節度使劉總便上疏請棄官為僧,分其地為三道,其中以平(今河北盧龍)、薊(今河北薊縣)、媯(今河北懷來東)、檀(今北京密雲)為一道,任命薛平為節度使。 [13]  但朝廷未予採納。是年,成德兵馬使王庭湊兵逼棣州(今山東惠民縣東南),朝廷特命薛平出兵援救。薛平接到詔命後,遣部將李叔佐率兵兩千前赴棣州。棣州刺史王稷供給軍隊物資不足,軍士怨憤,於十一月乘夜潰逃。軍士推隊長馬廷崟為首,連兵至七千人,轉而直逼薛平坐鎮的青州(今山東益都)。青州城中兵少,不足以抵抗逃兵。薛平便把府庫錢財與自己的家財全部拿出,募得精兵二千人,出城迎城,大敗逃兵,斬殺馬廷崟,數千逃兵被殺。 [14]  薛平自此威震一方。 [15]  朝廷特詔加他為右僕射進封魏國公。 [16-17] 
薛平在平盧軍任職六年,任內兵精糧足,徭賦均一,深得百姓愛戴。他任滿被召入朝時,百姓們攔道挽留,一連幾天,才得脱身。時人認為當時的節度使中,很少有人像薛平一樣深得民心。 [18]  [19] 
寶曆元年(826年),薛平入朝,加檢校左僕射,兼户部尚書。 [20]  不久,又加封司空、河中尹,兼河中、絳、隰節度觀察使 [21]  [22]  [23] 
大和二年(828年),薛平又兼管晉、慈二州,朝廷增其所轄兵三千人 [22]  。後加檢校司徒,改封韓國公。 [24-25]  薛平在河中任職也是六年。 [26] 

薛平晚年逝世

大和四年(830年)三月,薛平被朝廷召拜為太子太保 [26-28] 
大和五年(831年),薛平上疏告老,以司徒致仕。 [29-30] 
大和六年正月二十日(832年2月25日),薛平去世,終年八十歲。冊贈太傅諡號“成肅” [31]  [30]  [32-33] 

薛平主要成就

歷官有績:薛平宿衞南衙共三十年,頗受宰相杜黃裳器重 [8]  ,此後他歷任外鎮多職,治績突出:任汝州(治今河南汝州)刺史時,已初立政績; [7]  [8]  義成軍節度使時,遣使與魏博節度使交涉,加寬黎陽黃河故道的河牀二十里,使滑州在較長時間內免受水災侵害。併為受災農民更換田地,保證了農業生產; [11]  後任平盧節度使六年,使平盧軍兵精糧足,徭賦均一,深受百姓愛戴。 [18]  時人認為,當時的節度使中,少有人像薛平一樣深得民心 [18]  [19] 
伐叛平亂:薛平任義成軍節度使時,參與討伐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屢立戰功。 [9]  長慶元年(821年),平盧軍將領馬廷崟率叛軍七千人直逼薛平坐鎮的青州(今山東益都)。薛平出財募軍,擊斬馬廷崟,大敗叛軍,最終平定兵變。 [14]  他自此威震一方。 [15]  [17] 

薛平人物評價

白居易:①自司禁旅,為我爪牙,訓整警巡,能宣其力。嘗使於絕國,可謂有勞;嘗牧於大都,亦聞有政。況忠厚為質,通明為用,秉吏道之刀尺,襲將門之弓裘,可以為三軍之帥,可以理千乘之賦。 [34] 《除薛平鄭滑節度使制》)②卿久踐吏途,累聞能政,及居藩鎮,尤見忠勤,訓導而羣黎向方,廉察而列郡承式。實嘉乃績,每簡予心,宜遷雄劇之藩,以廣循良之化。 [35] 《答薛平謝授浙東觀察使表》
劉昫:薛平振家世以顯揚,師道任臧獲則亡滅。 [36] 舊唐書
司馬光:知河朔風俗,而盡誠於國。 [37] 資治通鑑

薛平個人作品

全唐文》錄有其文一篇:《奏騶虞見狀》。 [38] 唐文拾遺》還收錄一篇:《禁掠賣新羅人口奏》。 [39] 

薛平親屬成員

  • 世系
河東薛氏為蜀漢蜀郡太守薛永之後,薛永之子薛齊因蜀亡而遷至河東汾陰。薛齊長子薛懿生有三子,分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號“南祖”。薛雕的四世孫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孫即為薛平的曾祖父薛仁貴 [40] 
  • 家庭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官至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衞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追贈左驍衞大將軍、幽州都督。
祖父
父親
官至昭義節度使,封高平郡王,追贈太保。
子輩
長子
薛廣
——
次子
薛文範
——
三子
薛文度
官至監察御史裏行。
四子
薛湘
初名儉,官至許州司士參軍。
五子
薛宜僚
官至家令丞。
六子
薛從
字順之,官至左領軍衞上將軍,封河東縣子,追贈工部尚書。
七子
薛廉
官至虢州司法參軍。
幼子
薛勤
——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1]  [36]  [41] 

薛平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 [36]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4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一·唐紀五十七》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二·唐紀五十八》

薛平後世紀念

墓址
據雍正年間《山西通志》記載:薛平墓在萬泉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萬泉鄉)北的薛村,並有碑記 [42]  墓今存。 [43]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19]
  • 2.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平字坦途,年十二,為磁州刺史。
  • 3.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嵩子平,年十二,為磁州刺史。
  • 4.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父喪,軍吏以故事脅知留務,偽許之,已而讓曨,夕以喪歸。
  • 5.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嵩卒,軍吏欲用河北故事,脅平知留後務,平偽許之,讓於叔父崿,一夕以喪歸。
  • 6.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大曆八年……春,正月,昭義節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子平,年十二,將士脅以為帥,平偽許之;既而讓其叔父崿,夜奉父喪,逃歸鄉里。
  • 7.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累授右衞將軍,宿衞三十年。宰相杜黃掌擢為汝州刺史,治有風績。
  • 8.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及免喪,累授右衞將軍,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黃裳深器之,薦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
  • 9.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王師討蔡,繇左龍武大將軍授鄭滑節度使,數戰有功。
  • 10.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龍武大將軍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鄭滑節度觀察等使,累有戰功。
  • 11.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滑州城西距黃河二里,每歲常為水患。平詢訪得古河道,接衞州黎陽縣界。平率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同上聞,開古河南北長十四里,決舊河以分水勢,滑人遂無水患。居鎮六年,入為左金吾大將軍。未幾,復為鄭滑節度觀察使。
  • 12.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及平李師道,朝廷以東平十二州析為三道,以淄、青、齊、登、萊五州為平盧軍,以平為節度、觀察等使,仍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 13.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一·唐紀五十七》:初,劉總奏分所屬為三道:以幽、涿、營為一道,請除張弘靖為節度使;平、薊、媯、檀為一道,請除平盧節度使薛平為節度使;瀛、莫為一道,請除權知京兆尹盧士玫為觀察使。
  • 1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二·唐紀五十八》:十一月,辛酉,淄青節度使薛平奏突將馬廷崟作亂,伏誅。時幽、鎮兵攻棣州,平遣大將李叔佐將兵救之。刺史王稷供饋稍薄,軍士怨怒,宵潰,推廷崟為主,行且收兵至七千餘人,徑逼青州。城中兵少,不敵,平悉發府庫及家財召募,得精兵二千人,逆戰,大破之,斬廷崟,其黨死者數千人。
  • 15.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王庭湊圍牛元翼,棣州危,詔平出援。平遣將李叔佐率兵二千往,刺史王稷饋餉陋狹,眾潰而歸,推突將馬士端為帥,劫屯士萬人,薄州堞。城中兵寡,平悉公帑家貲募鋭卒二千迎戰,以奇兵掩賊輜重,賊狼顧,遂大敗,降,餘黨平。引謀亂者二千人斬堂皇下,脅從皆縱還田裏,威震一方。
  • 16.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詔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魏國公。
  • 17.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長慶元年,幽鎮叛,杜叔良統橫海全軍討伐不勝,王庭湊圍牛元翼於深州。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偏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數月,刺史王稷饋給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潰而歸。仍推突將馬狼兒為帥,行及青城鎮,劫鎮將李自勸,並其眾;次至博昌鎮,復劫其鎮兵,共得七千餘人,徑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敵,平悉府庫並家財募二千精卒,逆擊之,仍先以騎兵掩其家屬輜重,賊眾惶惑反顧,因大敗。狼兒與其同惡十數輩脱身竄匿,餘黨降,稍後者斬於鞠場。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脅從者放歸田裏。詔加右僕射,進封魏國公,由是遠近畏伏平之威略。
  • 18.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在鎮六年,兵鎧完礪,徭賦均一。寶曆初,入朝,民鄣路願留,數日得出。
  • 19.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在鎮六週歲,兵甲完利,井賦均一。至是入覲,百姓遮道乞留,數日乃得出。時人以為近日節制,罕有其比。
  • 20.    《舊唐書·卷十七上·本紀第十七上》:(寶曆元年)五月甲辰朔,以前平盧軍節度使薛平檢校左僕射、兼户部尚書。
  • 21.    《舊唐書·卷十七上·本紀第十七上》:(寶曆元年六月)乙未,以檢校左僕射、兼户部尚書薛平檢校司空、河中尹、河中節度使。
  • 22.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拜檢校司空、河中降隰節度使,復得隸晉、慈二州,益兵三千。
  • 23.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寶曆元年,歸朝,進加檢校左僕射、兼户部尚書。逾月,複檢校司空,兼河中絳隰節度觀察等使。
  • 24.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進檢校司徒,更封韓。
  • 25.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大和二年,復以晉州,慈州隸河中,益兵三千人,加平檢校司徒。
  • 26.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
  • 27.    《舊唐書·本紀第十七下·文宗下》:大和四年春正月……丁丑,以前河中節度使薛平為太子太保。
  • 28.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召拜太子太保。
  • 29.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以司徒致仕。
  • 30.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冊贈太傅。
  • 31.    《唐會要·卷八十》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11-19]
  • 32.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六年春正月……甲寅,司徒致仕薛平卒。
  • 33.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卒,年八十,贈太傅。
  • 34.    《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9]
  • 35.    《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9]
  • 36.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七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18]
  • 3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一·唐紀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18]
  • 38.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9]
  • 39.    《唐文拾遺·卷二十八》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6-11-19]
  • 40.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21]
  • 41.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18]
  • 42.    《山西通志》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6-11-19]
  • 43.    《黃帝世家薛氏家族志》發行熱售中  .中華薛氏網[引用日期2017-02-11]
  • 44.    午夢千山作. 唐帝國衰亡史 河朔藩鎮割據一百五十年[M]. 2021 第 16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