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

鎖定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韓慶遊説的根本和最初目的,就是讓齊國打消向西周借兵求糧的念頭。他的聰明之處是沒有直接説出這個目的,而是以為齊國的利益着想、為齊國的前途考慮為出發點,在為齊國謀劃過程中,自然地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在説服他人時一定要以對方為出發點,要讓他明白各種利害關係、挑明他的利益所在,然後再關聯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作品名稱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
出    處
《戰國策》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體裁
散文
編    者
劉向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簡介

作品名稱: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
作品作者:不詳
作品出自:《戰國策·西周策
作品體裁:歷史散文
創作年代:戰國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原文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又與韓、魏攻秦,而藉兵乞食於西周。韓慶為西周謂薛公曰:“君齊為韓、魏攻楚,九年而取宛、葉以北,以強韓、魏,今又攻秦益之。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地廣而益重,齊必輕矣。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陰合於秦,而君無攻,又無藉兵乞食。君臨函谷而無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謂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張韓、魏。所以進兵者,欲王令楚割東國以與齊也。’秦王出楚王以為和,君令弊邑以此德秦,秦得無破,而以楚之東國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齊,齊得東國而益強,而薛世世無患。秦不大弱,而處之三晉之西,三晉必重齊。”薛公曰:“善。”因令韓慶入秦,而使三國無攻秦,而使不借兵乞食於西周。 [1]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註釋

①薛公:即孟嘗君田文,齊威王曾封兒子田嬰於薛地,後由田文襲封,所以稱田文為薛公。
②攻楚:是指周赧王十二年,
齊、韓、魏三國以楚國違背約定為託詞。聯手攻打楚國。
③攻秦:孟嘗君曾在秦國為相,後受人讒言所詆譭而被囚,從秦國逃回齊國後又任齊國之相。攻秦是指周赧王十七年,孟嘗君對秦心存怨恨,因此聯合韓、魏攻打秦國。
④藉兵乞食:借兵求糧。藉,通“借”。乞,乞求。
⑤韓慶:西周的臣子。
⑥宛、葉:均為地名。宛,位於今河南南陽一帶。葉,位於今河南葉縣南。
⑦益之:指增強韓、魏的力量。益,增加,增強。⑧本末更盛,虛實有時:是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開端與結束是輪流交替而興盛的;盈虧與消長也是有時間性的。
⑨陰:私下,暗地裏。
⑩臨:守衞。
函谷:秦關名,在今河南靈寶縣北。
秦王:即指秦昭王,名稷。
張:擴大,強大。
出楚王:釋放楚懷王。公元前299年,秦王約楚懷王相會,後懷王被秦王所扣。
三晉:趙、魏、韓原為晉國三家大夫,後來三家分割晉國,故稱三晉。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譯文

齊國孟嘗君田文,又稱薛公,用齊來為韓、魏攻打楚,又為韓、魏攻打秦,而向西周借兵求糧。韓慶(韓人但在西周作官)為了西周的利益對薛公説:“您拿齊國為韓、魏攻楚,9年才攻取宛和葉以北地區,增強了韓、魏的勢力。如今又聯合攻秦,又增加了韓、魏的強勢。韓、魏兩國南邊沒有對楚國侵略的擔憂,西邊沒有對秦國的恐懼,這樣地多遼闊的兩國愈加顯得重要和尊貴,而齊國卻因此顯得輕賤了。猶如樹木的樹根和枝梢更迭盛衰,事物的強弱也會因時而變化,臣私下替你齊國感到不安。您莫如使敝國西周暗中與秦合好,而您不要真的攻秦,也不必要向敝國借兵求糧。您兵臨函谷關而不要進攻,讓敝國把您的意圖對秦王説:‘薛公肯定不會破秦來擴大韓、魏,他之所以進兵,是企圖讓楚國割讓東國給齊。’這樣,秦王將會放回楚懷王來與齊保持和好關係(當時楚懷王被秦昭公以會盟名義騙入秦地,並被扣押),秦國得以不被攻擊,而拿楚的東國使自己免除災難,肯定會願意去做。楚王得以歸國,必定感激齊國,齊得到楚國的東國而愈發強大,而薛公地盤也就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解除三國兵患,處於三晉(韓、趙、魏)的西鄰,三晉也必來尊事齊國。”
薛公説:“很好。”因而派遣韓慶入秦,使三國停止攻秦,從而讓齊國不向西周來借兵求糧。 [1]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提要

生活在人類社會,無法避免地經常處在複雜的利害關係和多種衝突的旋渦中,尤其是在人多但資源有限的中國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非常的激烈,商界和政界人士對此可能更有感觸。我們不妨看看戰國説客是如何在複雜的利害關係和多種衝突下保全自己利益的。 [1]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説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