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薔,漢語二級字 [2]  讀作薔(qiáng)。繁體薔,部首艹,總筆畫共14畫。 [1] 
中文名
[1] 
拼    音
qiá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AFUK
倉    頡
TGCW
鄭    碼
EBJJ
字    級
二級(5644) [2] 
注    音
ㄑ一ㄤˊ
總筆畫
14
造字法
形聲:從艹、嗇聲

現代釋義

⒈ 〔薔薇〕a.落葉灌木,多刺,夏初開花,花有紅、黃、白、淡紅、淡黃等色,可制香料。果實可入藥;b.這種植物的花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所力切《集韻》殺測切,音色。《爾雅·釋草》薔,虞蓼。《注》蓼之生澤者也。
又水名。《山海經》臯塗之山,薔水出焉。
又姓。《濳夫論》帝堯之後有薔氏。
又《正韻》與蘠同。
又東薔子,十月熟,可食。《司馬相如·子虛賦》東薔雕胡。《集韻》作〈艸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