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薄蓋短腸蕨

鎖定
薄蓋短腸蕨(Diplazium hachijoense Nakai)是蹄蓋蕨科雙蓋蕨屬植物。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國外分佈於韓國、日本。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薄蓋短腸蕨
拉丁學名
Diplazium hachijoense Nakai [3]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雙蓋蕨屬
薄蓋短腸蕨
分佈區域
分佈於安徽

薄蓋短腸蕨形態特徵

常綠中型至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走,直徑5-10毫米,黑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褐色至黑褐色,厚膜質,披針形,長5-8毫米,全緣;葉通常近生。能育葉長達70釐米,直徑2-5毫米,基部黑褐色,常有稀疏的殘存鱗片,向上綠禾稈色、深禾稈色或淺褐色,近光滑,上面有淺縱溝;葉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達80釐米,基部寬達70釐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深裂;側生羽片約10對,互生,斜展,下部的短圓闊披針形,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一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分裂,有柄,上部的披針形,羽裂,略有短柄或無柄,基部1對最大,長達50釐米,中部寬達20釐米,柄長達5釐米;側生小羽片約10對,互生,平展,無柄或下部的略有短柄,通常披針形,漸尖頭,長達12釐米,
薄蓋短腸蕨
薄蓋短腸蕨(10張)
寬達3釐米,有時短小,長1.5-3釐米,寬0.5-1釐米,矩圓狀卵形,先端急漸或鈍圓,基部闊楔形或近平截,有時呈淺心形,略不對稱,兩側羽狀淺裂至深半裂;小羽片的裂片可達10對以上,幾平展,密接,矩圓形或斜方形而先端略向上彎,先端圓鈍或截形,全緣或有疏淺鋸齒;葉脈羽狀,上面略可見,下面明顯,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脈約達7-8對,通常單一或二叉,偶為三叉,斜向上。葉幹後厚草質,綠色,上面色較深或兩面幾同色;葉軸羽軸與葉柄同色,上面有淺縱溝,縱溝中生長甚多細小腺體,下面有易脱落的多細胞短腺毛,並疏生披針形褐色小鱗片;小羽片下面中肋及小脈上也有同樣的腺毛及鱗片。孢子囊羣粗線形或矩圓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約達5-6對,生於小脈中部,在基部上側1條小脈常為雙生;囊羣蓋淺褐色,膜質,全緣,成熟時從一側張開,宿存。孢子豆形,周壁明顯,稍透明,常有較多褶皺。染色體數目n=123。 [2]  [4] 

薄蓋短腸蕨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400-17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下。

薄蓋短腸蕨分佈範圍

薄蓋短腸蕨
薄蓋短腸蕨(5張)
主要分佈於安徽(休寧)、浙江(西天目山、北雁蕩山、雲和、泰順)、江西(廬山、井岡山、瑞金、會昌)、福建(武夷山、南平)、湖南(長沙嶽麓山、衡山、武崗、靖縣、新寧)、廣東(樂昌、連縣、乳源、陽山、英德)、廣西(龍勝、臨桂、陽朔、桂平)、四川(灌縣青城山、天全、雅安、峨眉山、長寧、古藺)、重慶(縉雲山、南川金佛山、城口、酉陽)、貴州(赤水、印江、江口、息烽、荔波)。也分佈於韓國(濟州島)及日本(本州中部以南、伊豆諸島、四國、九州屋久島、琉球)。模式標本採自日本(伊豆諸島的八丈島 Hachijo-jima) 。

薄蓋短腸蕨物種區別

本種形體外貌頗似草綠短腸蕨 A. virescens (Kunze) Ching, 但二者的鱗片及孢子形態極易區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