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薄暮現象

鎖定
薄暮現象,又稱柏金赫現象(Purkinje effect),是色彩學的內容之一。在白色光源或高明度中,紅色與藍色明度相近,在低明度藍色比紅色明度強16倍。指在傍晚時,人的視覺由彩度優先轉換成明暗現象。
視網膜上包括兩種細胞接受外界光源:感色的錐狀細胞,與感光不感色的柱狀細胞。在微弱光線中,人類無法清晰辨識顏色,原因是隻剩柱狀細胞可以接受微弱的光源,錐狀細胞感色功能停止。
中文名
薄暮現象
外文名
Purkinje effect
領    域
光學,色彩學

目錄

薄暮現象簡介

薄暮現象,又稱柏金赫現象(Purkinje effect),是色彩學的內容之一。在白色光源或高明度中,紅色與藍色明度相近,在低明度藍色比紅色明度強16倍。指在傍晚時,人的視覺由彩度優先轉換成明暗現象。
視網膜上包括兩種細胞接受外界光源:感色的錐狀細胞,與感光不感色的柱狀細胞。在微弱光線中,人類無法清晰辨識顏色,原因是隻剩柱狀細胞可以接受微弱的光源,錐狀細胞感色功能停止。
薄暮現象是從以感色細胞為主的階段轉變為以感光為主的階段過程中的一個狀態:當外界光度逐漸降低,錐狀細胞活躍狀態隨之降低,柱狀細胞開始接手成為視網膜上主要接受光源的細胞,在辨識顏色能力完全消失之前的這個階段。 [1] 

薄暮現象顏色

顏色色彩是通過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的視覺效應。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還包含心理等許多因素,比如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有時人們也將物質產生不同顏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稱為顏色。 [1] 

薄暮現象視覺

視覺是通過視覺系統的外周感覺器官(眼)接受外界環境中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刺激,經中樞有關部分進行編碼加工和分析後獲得的主觀感覺。
人的眼可分為感光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視網膜和折光(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系統兩部分。其適宜刺激是頻率為300~750太赫茲電磁波,即可見光部分,約150種顏色。該部分的光通過折光系統在視網膜上成像,經視神經傳入到大腦視覺中樞,就可以分辨所看到的物體的色澤和分辨其亮度。因而可以看清視覺範圍內的發光或反光物體的輪廓,形狀,大小,顏色,遠近和表面細節等情況。通過視覺,人和動物感知外界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動靜,獲得對機體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經視覺獲得,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
視覺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of vision)是指視網膜上的一定區域與範圍。當它受到刺激時,就能激活視覺系統與這個區域有聯繫的各層神經細胞的活動。網膜上的這個區域就是這些神經細胞的感受野。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視覺欺騙試驗提示,人所看到的內容,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內容有關。 [2] 

薄暮現象參見

參考資料
  • 1.    R. W. G. Hunt. The Reproduction of Colour 6th ed. Chichester, England: Wiley–IS&T Series in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11–12. ISBN 978-0-470-02425-6.
  • 2.    Wyszecki, Günther; Stiles, W.S. Color Science: Concepts and Methods, Quantitative Data and Formulae 2nd ed. New York, NY: Wiley Series in Pure and Applied Optics. 1982. ISBN 978-0-471-0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