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薄(拼音:báo、bó、bò)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8]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字形從艸(同草),溥聲。“薄”的本義一般認為是草木叢生。叢生的草木捱得很近,引申指接近、迫近,又引申為輕微、少、輕視、看不起。“薄”一般作實詞中的形容詞,在《詩經》中活用為虛詞較多。
“薄”在古代讀入聲,現代漢語有三個讀音。báo多用於口語,常單用。bó多用於合成詞或成語。bò僅用於薄荷。 [2] 
中文名
拼    音
báo、bó、bò
部    首
五    筆
AIGF [1] 
倉    頡
TEII [1] 
鄭    碼
EVFD [1] 
筆    順
橫、豎、豎、點、點、提、橫、豎、橫折、橫、橫、豎、點、橫、豎鈎、點
字    級
一級(編號:3326) [8] 
平水韻
入聲·十藥 [9] 
四角號碼
4414₂
筆順編號
1224411251124124
筆畫數
3+13(部首+部首外)
結    構
上下結構
注音字母
ㄅㄠˊ、ㄅㄛˊ、ㄅㄛˋ
統一碼
8584 [1] 
造字法
形聲字
異體字
𦻈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7]
“薄”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薄”在篆文中寫作圖1、2,上部為“艹(,即草)”,為形旁,表示“薄”的本義與草木有關;下部為“”,作聲旁表音。 [17]  有人説,“溥”也表意。“溥”有普遍之義。草木生長得很茂密,成“漫延之態”,以“溥”寫出草木的密集。 [16] 
許慎的《説文解字》中這樣記載:“薄,林薄也。”意思是説,草木茂盛的地方稱之為“薄”。這是“薄”的本義。清代段玉裁的《説文解字注》進一步對“薄”的繁密程度進行形象性的描述:“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可以發現,這裏“薄”的茂密達到了“草木相互交錯,沒有縫隙可入”的地步。由此引申到“沒有空隙,距離近”,得出“迫近、靠近、逼近”之意。如成語“日薄西山”,就是太陽迫近西山、即將落下的意思。它常用來比喻人或事物接近死亡。
一個物體上下兩個平面之間距離很近,幾乎沒有空隙。“薄” 又可以引申指“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小”。這一義項乃是“薄”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義之一。
肥沃的土地具有鬆軟、深厚的特點,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肥力高,從而有“土地厚”一説法,相反,“土地薄”就是指土地不肥沃。土地的薄厚預示土地的肥沃與貧瘠,故由此處產生“(土地)不肥沃”這一意思。
土地貧瘠的地方能創造出的財富固然少。“薄”字“家產少,不富有”一義可能由此引申而來。土地貧瘠,收成不好,又可以引申出“輕微、少”這個意思。如果改變詞性,轉化成動詞,就可以得出“輕視、怠慢”的意思。如成語“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薄”一般作實詞中的形容詞,在《詩經》中活用為虛詞較多,例如《小雅·采芑》:“薄言采芑。”《正義》注:“薄,辭也”,即修飾之詞,助詞。又《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此“薄”字則作“乃”解。薄的虛詞、助詞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 [1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áo
形容詞
〈口語〉扁平物厚度小(與“厚”相對)
thin
魯迅《吶喊·故鄉》:“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薄餅;薄板
〈口語〉土地含養分少,不肥沃
infertile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咱這地薄,不打糧,你租別人好地,到秋後也能多落幾顆。”
地薄
〈口語〉(家產)少;不富有(與“厚”相對)
unrich
葉雨婷《“探界者”鍾揚》:“這些同學由於底子薄,知識基礎與上海本地學生有一定的差距。”
形容詞
同“薄(báo)”,扁平物厚度小,多用於書面語
thin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輕微,少
meagre;
small;
slight;
weak
《左傳·僖公三十年》:“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宋·蘇軾《薄命佳人》:“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
薄禮;廣種薄收;紅顏薄命
不強健,不壯實
weak
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下》:“今涼州天下之衝要,國家之蕃衞也……且無涼州則三輔危,三輔危則京都薄矣。”
薄弱;單薄;勢單力薄
(口語讀báo)不厚道,不莊重(與“厚”相對)
humble;
vulgar;
ungenerous
《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史記·商君列傳論》:“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薄侍;薄情;刻薄;輕薄
(口語讀báo)不濃;淡(與“濃”“厚”相對)
light;thin
tasteless
《莊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
唐·杜甫《羌村》詩之三:“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楊朔《鐵騎兵》:“戈壁灘一帶地勢太高,空氣薄,風又硬。”
薄酒;薄霧;稀薄;淡薄
晦暗
《史記·天官書》:“日月薄蝕。”裴駰集解:“孟康曰:‘日月無光曰薄。’韋昭曰:‘氣往迫之為薄,虧毀為蝕’。”
急迫;緊迫
urgent;fast
漢·王粲《從軍詩》之一:“盡日處大朝,日暮薄言歸。”
《漢書·嚴助傳》:“王居遠,事薄遽,不與王同其計。”
土地含養分少,不肥沃。用於書面語
infertile
《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史記·貨殖列傳》:“越·楚則有三俗……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
薄田

動詞
輕視;看不起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鄙薄;菲薄;厚此薄彼
迫近,靠近
approach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
徐遲《牡丹》:“李印光揮師南下,直薄武漢,勢如破竹。”
薄暮;日薄西山;薄海同歡
停止,依附
戰國·宋玉《九辯》:“去鄉離家兮徠遠客,超逍遙兮今焉薄。”
戰國·屈原《九章·哀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減少;減損;減輕
reduce
漢·晁錯《論貴粟疏》:“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
《史記·貨殖列傳》:“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
薄徵;薄斂;薄收;薄刑
塗敷;塗抹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 弘乃教人殺烏雞以薄之,十不失八九。今治中惡,輒用烏雞薄之者,弘之由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太常博士李處厚知廬州·慎縣,嘗有毆人死者,處厚往驗傷,以糟胾灰湯之類薄之,都無傷跡。”
名詞
草木叢生的地方
《淮南子·俶真訓》:“鳥飛千仞之上,獸走叢薄之中。” 高誘注:“聚木曰叢,深草曰薄。”
唐·韓愈《送區弘南歸》詩:“雖有不逮驅騑騑,或採於薄漁於磯。”
同“箔”。簾子
《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 孔穎達疏:“帷,幔也。薄,簾也。”
《莊子·達生》:“有張毅者,高門懸薄無不走也。”
同“箔”。養蠶的工具
《宋書·禮志一》:“蠶桑前一日,蠶宮生蠶着薄上。”
通“欂”,柱子上的斗拱
《漢書·揚雄傳上》:“香芬茀以窮隆兮,擊薄櫨而將榮。”
通“搏”,搏擊;拍;擊
beat
《易·説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韓非子·解老》:“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其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羣飛頡頏,如真燕矣。”
通“箔”。衣服、器物等上面的薄片狀飾物
唐·張鷟《遊仙窟》:“須臾之間,五嫂則至。羅綺繽紛,丹青暐曄。裙前麝散,髻後龍盤。珠繩絡彩衫,金薄塗丹履。”
通“亳”,古地名。商湯時都城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十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於薄。”
《荀子·議兵》:“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
(Bó)姓氏用字,參看“薄姓



助詞
表示語氣。用於動詞前
《詩經·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晉·陶潛《與殷晉安別》詩:“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負杖肆遊從,淹留忘宵晨。”
副詞
稍微;略微

《論語·衞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郭沫若《殘春及其他·牧羊哀話》:“小小一箇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
薄荷】(bòhe)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具四稜,葉對生,卵形或長圓形;花淡紫色,莖葉有香氣,可入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10]  《現代漢語詞典》 [3]  《漢語大字典》 [5]  《古代漢語詞典》 [4] 

近義辨析

薄(báo)—薄(bó)—薄(bò)
區分“薄”的讀音大致可遵循以下三條原則:一是單用、意義實在或口語中,多讀“báo”,例如“這張紙太薄、底子薄、薄片、薄餅”。二是在複合詞中、意義不很實在或比較書面化的語境中,多讀“bó”,例如“薄霧、薄田、薄酒、薄禮、薄情”等;三是作姓氏時讀“bó”,在“薄荷”一詞中讀“bò”。 [1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旁各切(bó)
薄,林薄也。一曰蠶薄。從艸溥聲。
註釋①蠶薄:蠶簾,養蠶用具,用竹、葦等編成。後作“箔”。 [6] 

説文解字注

“(薄) 林薄也” 注:《吳都賦》:“傾藪薄。”劉注曰:“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引伸凡相迫皆曰薄,如“外薄四海”,“日月薄蝕”皆是。傍各、補各二切同也,相迫則無間可入,凡物之單薄不厚者,亦無間可入。故引伸為厚薄之薄。曹憲雲:必當作“䙏”,非也。
“一曰蠶薄”注:《月令》:“季春,具曲植𥴧匡(筐)”。注:“時所以養蠶器也。”曲,薄也;植,槌也。《方言》雲:“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䒼(qū),或謂之曲。自關而西謂之薄。”《周勃傳》:勃以織薄曲為生。
“從艸,溥聲”注:㫄(旁)各切,五部。 [11] 

廣韻

傍各切,入鐸並 ‖ 甫聲鐸部(bó)
厚薄。《説文》曰:“林薄也。”又姓,漢文帝母薄氏。 [13]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薄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注》: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注: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詩·周南》:薄言採之。
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注。
又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注: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説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艹”3 畫,首筆是長橫。“甫”的第三筆去鈎。
【寫法】“艹”扁“溥”大。“艹”,居上居中。“溥”,“氵”窄“溥”寬,頂部“氵”低,底部“尃”低;“尃”,“甫”窄“寸”寬;“甫”居田字格中心偏右部位,框內第一個短橫在橫中線;“寸”的橫筆左右端超出上部,亅(豎鈎)起筆“甫”的右豎下;末筆點在豎中線。 [1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ɑk
先秦
王力系統
b
ua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uɑ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b
wa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b
ak
西漢


東漢





ak


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藥鐸

wɑ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藥鐸

wɑ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藥鐸

wɑ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ɑk
隋唐
王力系統

b
ɑk
隋唐
董同龢系統

ɑk
隋唐
周法高系統

b
ɑk
隋唐
李方桂系統

b
âk
隋唐
陳新雄系統
ɑ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全濁
傍各切
bʰɑk
集韻
簿
上聲
十姥
合口呼
全濁
伴姥切
bo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全清
伯各切
pɑk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次清
匹各切
pʰɑk
入聲
十九鐸
開口呼
全濁
白各切
bɑk
𣟔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全濁
弼碧切
biak
入聲
二十一麥
開口呼
全濁
薄革切
bɐk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全濁
蒲歷切
bɛk
禮部韻略

入聲





白各切


入聲





普各切

增韻

入聲





伯各切


入聲





匹各切


入聲





白各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去聲
蕭豪

開口呼

全清

pɑu

入聲作去聲
歌戈

開口呼

全清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蕭豪





巴毛切


入聲作平聲
歌戈





葉波


入聲作去聲
歌戈





包播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六藥


全清
伯各切
puak

入聲
六藥


全濁
弼角切
b‘uak

入聲
六藥


次清
匹各切
p‘ua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十剛講降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o
35
陽平
文讀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au
35
陽平
白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o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po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po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p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pa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pəʔ
54
陽入
文讀
晉語
太原
paʔ
54
陽入
白讀
吳語
蘇州
boʔ
23
陽入

吳語
温州
bo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po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pʰʊ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pʰɔk
21
陽入

客家話
梅縣
pʰɔk
5
陽入

粵語
廣州
pɔk
2
陽入

粵語
陽江
pɔk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ɔk
5
陽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oʔ
5
陽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poʔ
4
陽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pouʔ
4
陽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pɔʔ
4
陽入
文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42
陽入
白讀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7]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5-06-27]
  •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多功能字典:商務印書館,2008年:25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商務印書館,2012.06:101-102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古代漢語詞典 第2版[M]:商務印書館,2014.03:91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525-3526
  • 6.    [東漢]許慎/原著;湯可敬/撰.説文解字今釋:嶽麓書社,1997:128
  • 7.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6-07-27]
  • 8.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1-11]
  • 9.    平水韻 十藥 薄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3-01-11]
  • 10.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9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572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37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030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07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3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75
  • 16.    楊影羣,許丹成.“薄”字音形義探究[J].漢字文化,2020,(第8期):91-92
  • 17.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9
  • 18.    姜剛良.淺析“薄”字的讀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第4期):15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