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蕹菜

(中藥)

鎖定
蕹菜,中藥名。為旋花科番薯屬植物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的莖葉。植物蕹菜,我國中部和南部各地常為無性栽培,北方較少。具有涼血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主治鼻衄,便血,尿血,便秘,淋濁,痔瘡,癰腫,折傷,蛇蟲咬傷。
中文學名
蕹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旋花科
番薯屬
蕹菜
分佈區域
我國中部和南部各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煎湯60-120g;或搗汁;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嘉祐本草》
貯    藏
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蕹菜別名

蕹《南方草木狀》,甕菜《閔書》,空心菜《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空筒菜《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藤藤菜、無心菜《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水蕹菜《廣東中藥》。

蕹菜入藥部位

莖葉。

蕹菜性味

味甘,性寒。

蕹菜歸經

入腸、胃經。

蕹菜功效

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蕹菜主治

鼻衄,便血,尿血,便秘,淋濁,痔瘡,癰腫,折傷,蛇蟲咬傷。

蕹菜相關配伍

1、治鼻血不止,蕹菜數根,和糖搗爛,衝入沸水服。(《嶺南採藥錄》)
2、治淋濁,小便血,大便血,鮮蕹菜洗淨,搗爛取汁,和蜂蜜酌量服之。(《閩南民間草藥》)
3、治翻肛痔,空筒菜1 kg,水1000ml,煮爛去渣濾過,加白糖120g,同煎如飴糖狀。每次服90g,每日服2次、早晚服,未愈再服。(《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4、治出斑,蕹菜、野芋、雄黃、硃砂。同搗爛,敷胸前。(《嶺南採藥錄》)
5、治囊癰,蕹菜搗爛,與蜜糖和勻敷患處。(《嶺南採藥錄》)
6、治皮膚濕癢,鮮蕹菜,水煎數沸,候微温洗患部,日洗1次。(《閩南民間草藥》)
7、治蛇咬傷,蕹菜洗淨搗爛,取汁約半碗和酒服之,渣塗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8、治蜈蚣咬傷,鮮蕹菜,食鹽少許,共搓爛,擦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蕹菜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0-120g;或搗汁。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蕹菜藥理作用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從蕹菜分離出的N-反和N-順阿魏酰基酪胺,是體外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劑。
紫色蕹菜中含胰島素樣成分,可用於治療糖尿病。

蕹菜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採收,多鮮用。

蕹菜鑑別

藥材性狀:莖葉常纏繞成把。莖扁柱形,皺縮,有縱溝,具節,表面淺青黃色至淡棕色,節上或有分枝,節處色較深,近下端節處多帶有少許淡棕色小鬚根;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葉片皺縮,灰青色,展平後呈卵形、三角形或披針形;具長柄。氣微,味淡。以莖葉粗大、色灰青者為佳。

蕹菜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蔓生或漂浮於水。莖圓柱形,有節,節間中空,節上生根,無毛。葉片形狀、大小有變化,卵形、長卵形、長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17釐米,寬0.9-8.5釐米,頂端鋭尖或漸尖,具小短尖頭,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偶爾截形,全緣或波狀,或有時基部有少數粗齒,兩面近無毛或偶有稀疏柔毛;葉柄長3-14釐米,無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5-9釐米,基部被柔毛,向上無毛,具1-3(-5)朵花;苞片小鱗片狀,長1.5-2毫米;花梗長1.5-5釐米,無毛;萼片近於等長,卵形,長7-8毫米,頂端鈍,具小短尖頭,外面無毛;花冠白色、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3.5-5釐米;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被毛;子房圓錐狀,無毛。蒴果卵球形至球形,徑約1釐米,無毛。種子密被短柔毛或有時無毛。

蕹菜生長環境

生於氣候温暖濕潤,土壤肥沃多濕的地方。

蕹菜相關論述

1、《嘉祐本草》:“蕹菜,嶺南種之,蔓生,花白,堪為菜雲。南人先食蕹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苦。又取汁滴野葛苗,當時煙死,其相殺如此。”
2、《綱目》:“蕹菜,今金陵及江夏人多蒔之。性宜濕地,畏霜雪。九月藏入土窖中,三、四月取出,蕹以糞土,即節節生芽,一本可成一畦。幹柔如蔓而中空,葉似菠薐及鏨頭形。味短,須同豬肉煮,令肉色紫乃佳。”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9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主編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